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1篇
  免费   559篇
  国内免费   887篇
测绘学   146篇
大气科学   494篇
地球物理   468篇
地质学   2048篇
海洋学   595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178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4年   5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物质海 -气通量计算新建议中将物质海 -气通量计算公式 F=K(CL- b Cg)中的 CL 用CL ( SML ) 代替。本文着重于对公式中质量迁移系数 K的讨论。在测定了海水微表层、次表层水粘度并同时测定了其它一些化学参量基础上 ,得出如下结论 :海水粘度与盐度、碱度有一定相关性 ;微表层与次表层海水的粘度变化小于 3%。因此 ,海水微表层效应影响 K值 ,与海水微表层效应影响物质浓度相比 ,可以不考虑。  相似文献   
92.
光纤探针法是一种适合观测波浪破碎瞬间卷入微气泡羽流的方法,现有的观测探针探头多采用塑料、玻璃等材质,存在脆性大、损耗大、不耐低温、易腐蚀等缺点,拟设计一种蓝宝石光纤探针克服其局限性,提升探测性能.文章在介绍光纤探针传感器测量原理的基础上,采用光学仿真软件Zemax建立了光纤探针传感器探头的仿真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其每针的材质、形状、角度等结构设计关键因素进行了优化设计,由仿真结果确定了每针形状为圆锥形、传输材质为蓝宝石.该仿真结果将为后续光纤探针传感器系统的整体设计及光路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3.
氧化还原条件对红枫湖沉积物磷释放影响的微尺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贵州红枫湖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自然、好氧和厌氧条件下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过程,联合应用微电极技术和沉积物磷形态分析对沉积物—水界面开展了微尺度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红枫湖沉积物总磷含量显著降低,且主要是NaOH提取态磷(NaOH-P)和残渣态磷(rest-P)含量降低所致,厌氧条件下沉积物孔隙水中磷酸盐浓度明显升高,而好氧条件下沉积物孔隙水磷酸盐浓度显著降低,反映厌氧条件显著促进了红枫湖沉积物磷释放.厌氧条件下沉积物内部溶解氧浓度下降、硫还原活动增强可能是导致NaOH-P释放的主要原因.O_2浓度的降低加速了沉积物还原作用并产生大量H2S,进而与二价铁离子形成硫化亚铁沉淀,最终导致NaOH-P(Fe-P)释放到孔隙水中.好氧条件向厌氧条件的转换可通过改变沉积物内部pH值分布和微生物活动促使rest-P释放:厌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不仅可以消耗硫酸根产生H_2S,导致pH值降低,还可消耗有机质,将有机磷转变为无机磷.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水界面氧化还原环境可影响沉积物氧渗透深度、pH值分布、微生物活动、硫循环以及有机质降解过程,进而控制沉积物磷的形态转化与释放.联合应用微电极技术和沉积物磷形态分析对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开展微尺度观测研究是揭示沉积物内源磷释放机制与控制因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4.
当横波进入由微裂隙和微孔这些比波长小的非均匀物质组成的岩石中,分裂成两个以不同方向偏振的组成部分.这两列波的偏振与裂隙面成平行和垂直方向,并以不同的速度传播.由于速度的不同,使这两列偏震波在裂隙介质的传播中产生“分裂”,横波分裂,使得横波波形产生一种新特征,即它离开裂隙区后仍然保持其偏振方向不变.地下几千米处,裂隙有垂直的也有不垂直的.  相似文献   
95.
强震临震微波动是强震临震阶段优势频率集中在11~16 Hz、频谱形态较为整齐的临震异常脉动记录,在汶川、玉树、青川等不同强震前有重现,可用于强震临震判定。为了对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进行跟踪检验,利用"兰州地脉动实时监控技术系统"分析2015—2016年间发生在青藏块体和新疆的4次5.5级以上地震震前3个月地脉动连续记录,通过临震微波动事件活动度异常幅度变化和持续时间验证临震微波动现象的重现性,跟踪检验结果符合杨立明等基于临震微波动提炼的震情跟踪指标。  相似文献   
96.
为了对VP宽频带倾斜仪进行现场校准,设计了一款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新型现场自动校准装置。经验证该装置在+8V激励电压情况下与高精度激光干涉仪结合使用,其校准相对误差为0.36%,满足小于1%的校准相对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97.
前人对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T74界面的研究主要以在地震反射剖面中大的不整合面形式为基础进行的,对界面具体的岩性、微相和成岩作用研究较少。位于塔里木盆地巴楚县东北方向一间房地区的T74露头剖面为上奥陶统与中—下奥陶统的分界面,岩性以生物碎屑泥粒灰岩和粒泥灰岩为主。镜下分析表明:T74界面生屑灰岩中生物碎屑以棘皮动物(主要为海百合碎片)和介形虫为主,其他生物碎屑包括腕足动物、软体动物、三叶虫、钙球粒、粗枝藻、龙介虫、有孔虫、海绵和苔藓等。通过镜下微相、C-O同位素以及X射线荧光等多种分析方法,认为T74界面地层沉积相为较温暖的低能陆棚相,后期经历了埋藏压实成岩作用、地层抬升后的淡水成岩作用和风化剥蚀作用等。岩石的缝合线发育,孔渗性较好,利于地下流体的运移和渗透,对中—下奥陶统的岩溶发育起着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8.
确定鄯勒地区主力储层西山窑组2段沉积微相展布特征,为后期精细油藏描述提供地质依据.在岩石矿物、沉积构造、粒度分析和地震相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区砂体形成水动力条件及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确定该区西2段为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沉积微相包括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沼泽、分流间湾和决口扇,分流河道和决口扇微相构成本区骨架砂体.据单井沉积微相和小层砂体形态对比分析,对小层沉积微相进行研究,掌握了该区西2段内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
黄铁矿型结构的晶体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铸文  杨忆 《矿物学报》1996,16(4):423-430
本文根据特征离子坐标变化的特点,对黄铁矿型结构微变规律性进行了讨论,作了一些规律图,总结出:成分的变化控制着u值的变化,u值的变化影响着晶体结构微变化。u值发生变化,MX6反三方柱的顶面和底面中3轴相向或相背移动,u值增加愈接近正八面体,u值发生变化,X(M3X)三方锥底面的方位不变,但锥顶(X7)和锥体内的(X1)的坐标要变化,它们会沿着锥的中轴线相向或相背移动,形成扁平型的三方锥,最后得出:当  相似文献   
100.
吐哈盆地产出有比较丰富的侏罗系煤成油气田,本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和热解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煤中类脂组及微类脂组的类型、含量、分布与煤成烃性能和产出的关系。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一般煤岩组分观测中主要含煤的西山窑组和八道湾组煤层类脂组含量很少超过10%,但是一些煤样的热解分析中S_1可高达5-23mg/g,S_2可达150─200mg/g,HI(烃/有机碳)可高达150─350mg/g生烃、含烃性能较好。进一步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本区一些薄层状、条带状煤层的基质镜质体和叶结构镜质体中微类脂组含量比较丰富,微区定量统计含量在3%─18%左右。这种富含微类脂组的基质镜质体和结构镜质体在煤成油气中有重要意义,而且由于多数微类脂体在煤中常成点线状、似层状、充填状、网络状分布,可能有利于煤成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