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示例: 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区,变化  检索词用空格隔开表示必须包含全部检索词,用“,”隔开表示只需满足任一检索词即可!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1篇
  免费   876篇
  国内免费   258篇
测绘学   163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315篇
地质学   1164篇
海洋学   743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182篇
自然地理   492篇
  2025年   13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江苏地区地电场变化特征与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理、分析了江苏省4个台的地电场日变化资料,结合地磁场水平分量H、线应变理论固体潮,研究了地电场日变化特征和差异,得到:(1)4个台地电场日变化明显,主要以12小时的半日波成分最强,8小时周期和全日波成分次之;(2)地电场日变化存在地磁场和固体潮影响。靠近海边及湖泊的台站,受固体潮的影响较为明显,各方向还具有明显的固体潮半月波,但没有像固体潮一样大小的波;而远离江、海、湖的一些台站观测到的地电场日变与地磁水平分量比较相关,其差异性与台站的位置、电性结构有关系。  相似文献   
32.
研究微量元素在海水中的存在形态是海洋化学上比较重要的课题之一,对了解微量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锌在海洋中的存在形态曾有过详细的评论.  相似文献   
33.
张卫芸  唐亚 《山地学报》2006,24(B10):294-299
与低海拔地区相比,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水分条件、氧分压、气温等环境条件都有明显差异,青藏高原的植物在细胞壁厚度、栅栏细胞层数、通气组织大小、异细胞数量和分布、表皮附属物类型等方面与低海拔地区的相比也有较大的不同。综述了在青藏高原特殊的生态条件下,植物在形态和解剖方面的适应性表现,分析了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特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4.
为了研究厌氧微生物作用下沉积物中砷的形态转化及固液界面的分配过程对砷的环境行为与归趋的影响,通过采集锦州湾清洁沉积物进行负载砷,利用微生物培养与非生物培养实验,对比研究厌氧微生物作用下砷铁硫共还原条件下污染体系中砷的环境行为与归趋。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的42 d周期内,液相的总砷量首先砷浓度保持降低趋势,而后再次升高。在培养第3~7 d时液相的As5+迅速被还原,约26%的溶解态砷从液相移除,97%以上的As5+被还原为As3+。同时微生物作用下固相中90%以上铁氧化物矿物逐渐转化为次生的亚铁矿物,固相中结晶态铁氧化物发生明显活化,而硫酸盐还原产物硫离子综合调控体系中游离的亚铁离子和As3+。因此,厌氧微生物还原条件下,砷,铁,硫同步发生还原,硫离子调控体系中砷和铁环境行为,硫化亚铁成为亚铁矿物的主要形态,硫化砷是砷的主要归趋。  相似文献   
35.
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的空间形态与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传统聚落保有显著的价值,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结合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本文探讨了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的空间形态与结构特征。首先,根据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的空间排列特征将湖南省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归结为向心圆环式、扇形扩张式、多向扩张式、条带式、离散式和组团式等5种基本类型,并进一步归纳了各种形态类型的特征。其次,运用空间句法理论,通过构建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的空间轴线模型,系统地剖析了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发现湖南省传统聚落的空间结构具有对称和平行等鲜明的几何特征,存在着“界域”和“街—巷—码头”等典型结构,还具有典型的风水意象特征。因此,结合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从地理学的视角揭示传统聚落的地学特征,有利于完善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深化对传统聚落的认识,促进相关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6.

斜坡灾变过程地面形态和地下结构(形态结构)数据对斜坡稳定性评价和灾害防治有重要作用,基于空中遥测、地面勘测、内部实探和反演的“空-地-内”多源数据联合探测是形态结构研究的有效手段。茂县石大关变形体是发育在岷江右岸变质岩反倾斜坡上的特大型倾倒体(1388×104m3);2013年出现变形以来,最大位移量达40m,监测期间最大变形速率达156mm ·d-1,对岷江下游茂县、汶川县、都江堰市构成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开展无人机(UAV)航测、人工地面调查、表面位移监测(GNSS)、钻孔、探井和高密度电法(ERT)勘察手段,对石大关倾倒体形态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石大关倾倒体上游(北侧)以前缘碎块石土滑塌、中后部多级拉裂、侧缘雁列状剪切,下游(南侧)以前缘全风化段鼓胀和侧向裂解为特征,上游最大位移量达下游的24倍。(2)倾倒折断带埋深范围35~75m,上游向下游倾倒深度增加;折断带厚度0.8~10.3m,在倾倒方向上呈阶梯形态;进一步调查表明,上游折断带内发生以次级剪切带和擦痕为主要标志的剪切滑移,下游以折断带反翘和岩体原位风化为主要特征。从而认为,石大关倾倒体上游变形过程属于传统“岩层倾倒→后缘拉裂→基部折断→整体滑移”模式;下游倾倒因受前缘山体阻挡而被抑制,导致前部压应力集中,前缘岩体因受长期挤压、破碎而加速风化,斜坡整体滑移发生在挤压部位剪切破坏后,下游风化段鼓胀和侧向裂解是下游侧斜坡失稳的前兆;本文提出了石大关变形体“岩层倾倒→后缘拉裂、前部挤压应力集中-基部折断→前部鼓胀、侧向裂解、反翘剪出→整体滑移”新模式。所采用形态结构调查方法和结果有助于类似斜坡灾变过程分析。

  相似文献   
37.
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研究涉及到自然条件、资源分布、人类活动、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复杂因素构成的整体问题进行层次分解和重新构造,建立多目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以西昌市为例,将影响城市化发展和空间形态发展变化的特征因子概括分解为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两大类,并基于DEM数据分别提取出坡度、相对高程、坡向、地面粗糙度数据,利用两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求取出土地变化率数据,从而作为分析西昌市空间形态变化特征的驱动力因子。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来的5个因子权重值,在ArcGIS 9.3中利用栅格计算器进行叠置分析,求取出西昌市空间形态变化模式趋势图和空间发展模式分类图。  相似文献   
38.
2008年11月和2010年11月分别在青岛近海6个站位和胶州湾9个站位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应用连续提取法分离和测定其主要成分和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易还原态的重金属受铁锰氧化物体系显著影响,其中镍的迁移过程基本受控于该体系,有机结合态的铬和钡迁移变化受有机质一定影响,其他形态重金属主要受外源输入影响。Pb和Cr存在显著富集,相对其他金属污染较明显。Pb的生态风险最高。胶州湾东部,尤其是李村河口附近重金属污染程度和不稳定性都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9.
岬间海湾岸线平衡形态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目前海湾岸线平衡形态经验模型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沿岸输沙公式入手,阐述了平衡岸线的机理模式,重新定义了平衡海湾的“下岬角”,给出了模型参数与主波向的具体计算方法,并以华南典型海湾为学习样本,建立了岸线平衡形态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模拟海湾与实际稳定海湾——乌场湾间的对比分析,表明所建神经网络模型是较抛物模型更为理想的平衡岸线模型。  相似文献   
40.
基于形态重构的图像去噪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数学形态学中的形态重构滤波,对噪声图像进行了处理,在去除噪声的同时,也保持了边缘及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