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89篇 |
免费 | 297篇 |
国内免费 | 59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7篇 |
大气科学 | 55篇 |
地球物理 | 312篇 |
地质学 | 1130篇 |
海洋学 | 732篇 |
天文学 | 26篇 |
综合类 | 180篇 |
自然地理 | 4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126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22篇 |
2020年 | 122篇 |
2019年 | 128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83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150篇 |
2013年 | 103篇 |
2012年 | 149篇 |
2011年 | 127篇 |
2010年 | 123篇 |
2009年 | 134篇 |
2008年 | 147篇 |
2007年 | 127篇 |
2006年 | 97篇 |
2005年 | 97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93篇 |
2001年 | 78篇 |
2000年 | 72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m)与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ridactylum)是四指马鲅属(Eleutheronema)中的名贵经济鱼类,具有良好的养殖开发前景。本文对中国沿海多鳞四指马鲅与四指马鲅群体的26个形态特征值进行了多变量比较分析,提取了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1.112%,前三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28.759%、21.467%、15.469%。多鳞四指马鲅与四指马鲅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头背部、尾柄部、背腹轴及头尾轴的特征。利用4个形态学参数建立了2群体判别公式,综合判别准确率高达100%,可作为多鳞四指马鲅与四指马鲅物种资源的初步判定方法。另外,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开发出多鳞四指马鲅与四指马鲅SNP标记69207个、In Del标记12884个,丰富了四指马鲅属鱼类遗传结构研究数据。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四指马鲅数属物种资源评估与保护、选育、功能基因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2.
于水温(18.0±1.0)°C、盐度20、pH 8.1±0.2条件下,以水流为胁迫因子(时长1min),以日本囊对虾秋繁同生群仔虾[总长(7.643±0.639)mm]为实验对象,以溢水口(实验初始时刻仔虾放置处)为起点,按等距离间距法将自制的水流测定装置(总长1m)依次划分为A(0—25cm)、B(25—50cm)、C(50—75cm)、D(75—100cm)和E(100cm)等五个区段,在确认实验终了时刻分布于A区段内仔虾数量占实验仔虾总数5%的水流速度为0.823cm/s后,以此为实验流速,借助显微扫描像素测量技术和多元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A、B、C、D、E实验群体(依次为实验终止时刻分布于A、B、C、D、E区段内的仔虾)个体间形态比例性状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所涉15项形态测量指标中,各实验群体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的形态性状共计8项,依次为X_4(眼径)、X_5(头胸甲长)、X_6(头胸甲高)、X_7(第一腹节长)、X_8(第二腹节长)、X_9(第三腹节长)、X_~(10)(第四腹节长)和X_14(腹节高);(2)在所涉17项形态比例指标中,实验群体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的形态比例性状共计7项,依次为C_2(额剑长/总长)、C_9(第五腹节长/总长)、C_(10)(尾节长/总长)、C_(11)(尾扇长/总长)、C_(15)(头胸甲高/头胸甲长)、C_(16)(腹节高/第一腹节长)和C_(17)(尾节高/尾节长);(3)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5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795%,其中第1主成分39.561%,其载荷绝对值大于0.5的主要影响变量占形态比例性状总数的47.059%;(4)将A实验群体定义为水流胁迫处理选留群,B、C、D、E实验群体统归为水流胁迫处理淘汰群。采用逐步判别法,以判别贡献率较大的C_1(第一触角柄长/总长)、C3(眼径/总长)、C7(第三腹节长/总长)、C13(额剑长/头胸甲长)为自变量,所建的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可较清晰地区分淘汰群和选留群个体,其中选留群的判别准确率P_1、P_2分别为98%和84.85%,淘汰群的判别准确率P_1、P_2分别为82.25%和97.63%,两者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0.12%。综上可知,借助形态表型分型可实现日本囊对虾仔虾不同抗流性能群体间的筛选。 相似文献
33.
34.
35.
由于在抗拔承载力和深水安装中的优势,拖曳锚在深水系泊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拖曳锚安装过程中,安装缆绳和锚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安装缆绳在海床土中的反悬链形态将直接影响锚的嵌入和运动,对反悬链形态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锚的嵌入性能、准确预测锚的运动轨迹以及解决锚在安装中的精确定位问题。基于嵌入缆单元在海床土中的力学模型,推导出适用于黏性土和无黏性土的反悬链方程,利用该方程可求出安装缆绳在海床土中的反悬链形态;通过在缆绳上布置倾角传感器并运用圆弧递推方法,设计出可实时测量嵌入缆形态的试验技术,为验证试验技术的合理性,在空气中分别选取3种典型缆绳形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形态与真实形态吻合良好,并具有较高精度;利用实时测量技术开展模型试验,对反悬链方程进行了考察,验证了其模拟嵌入缆反悬链形态的精度,并获取了对拖曳锚安装过程中反悬链形态变化规律的直观认识。 相似文献
36.
应用10个样本旅游网站日均访问量的空间分布数据及网站功能资料,对样本旅游网站日均访问量与实际距离进行空间关系逆曲线拟合,进行距离衰减形态分异及其与网站功能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发现:1)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分异特征和地方性分异特征,随着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波动性分异特征从显著性到不显著性的变化,其距离衰减程度依次增强,其逆曲线衰减的符合程度依次上升;而随着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地方性分异特征由显著性到不显著性的变化,其距离衰减程度依次减弱,其逆曲线衰减的符合程度依次下降.表明不同网站间信息流距离衰减存在多样性变化.2)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的分异特征与旅游网站的主要功能之间关系密切:信息发布为主兼有预订功能的旅游网站距离衰减形态较为复杂;预订为主兼有信息发布的旅游网站和论坛为主的旅游网站距离衰减形态基本一致,波动性较小、地方性显著;政务为主的旅游网站距离衰减形态表现为波动性较大、地方性不显著的特征.依据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的规律,可指导旅游网站服务功能的建设和组织不同距离上的旅游流. 相似文献
37.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等离子光谱法分别研究了潮滩盐沼植物翅碱蓬(Suaedaheterop-tera)根际与非根际(根上部和根下部)沉积物中Cu、Zn、Pb和Cd的总量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从总量来看,不同潮滩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次序均为Zn>Pb>Cu>Cd,但同一元素随潮滩位置变化明显,尤以中潮滩差异最显著,重金属总量明显大于其他两个潮滩(低潮滩和高潮滩),特别是根际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总量远高于非根际沉积物总量,其比值分别为Cu3·4—4·2倍,Zn2·2—2·7倍,Pb3·2—3·3倍。同一潮滩均表现为根际沉积物>根上部>根下部。Cd含量相对较低,其变化不明显。从化学形态看,沉积物重金属表现为环境直接影响态(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环境间接影响态(碳酸盐态和铁锰氧化物态)和稳定态(残渣态)。与非根际沉积物相比,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Cu和Pb以稳定态为主,其次为环境间接影响态,环境直接影响态最低;Zn与上述2种金属不同,以环境直接影响态含量最高(可交换态是有机结合态的7倍),其次分别为环境间接影响态(主要是碳酸盐结合态)和稳定态。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特异根圈效应,一方面该植物使可迁移形态的Cu和Pb在根际逐步得到矿化,使其生物可利用性降低;另一方面使Zn的生物可利用性提高,促进了植物对Zn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38.
39.
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3个野生种群和1个养殖种群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3个野生种群和1个养殖种群的13个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湛江和海南临高的种群形态最接近,福建厦门种群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6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第1主成分23.084%,第2主成分17.976%,第3主成分15.321%,第4主成分13.84%,第5主成分12.707%,第6主成分7.770%,累积贡献率为90.699%。逐步判别选入6个贡献率较大的性状进行判别分析,F检验结果显示,4个种群形态差异显著(P0.01);同时建立了4个种群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P2均为100%。综合判别率为100%。3种多元分析结果均认为,4个种群日本囊对虾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且集中表现在体重、头胸甲的性状上。 相似文献
40.
吉辽地区新元古代臼齿构造形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臼齿(Molar Tooth,简称MT)碳酸盐岩是一种具有特殊组构和形态的元古代碳酸盐岩.臼齿构造就其形态可分为原地臼齿构造和异地臼齿构造,原地构造分为丝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和瘤状构造;其中条带状构造又可进一步分为:简单的垂直条带、复杂条带、风暴作用原地破碎的条带以及瘤状灰岩中分布的臼齿条带.异地臼齿构造又可分为臼齿碎屑块体、臼齿碎屑流层;通过对吉辽地区5个发育臼齿构造的地层剖面中臼齿形态与宿主岩石物质组成关系的研究表明,臼齿构造形态类型与岩石物质组分的关系密切,依其关系可将臼齿构造形态分为7种组合类型.根据不同臼齿构造赋存于具不同物质组成的不同宿主岩石所指示的沉积环境,可进一步揭示不同形态臼齿构造所对应的沉积环境:臼齿类型不同,其沉积环境亦不同.因此,对臼齿构造形态类型的研究,可为臼齿碳酸盐岩的沉积相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