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250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13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作者详细观察并记录了中国山东烟台优势种卵圆扁蝼蛄虾鳃虱(Gyge ovalis Shiino,1939)的形态学特征,比较了不同地域该种的形态学差异,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发现了该物种雄性个体的关键鉴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日本、韩国的卵圆扁蝼蛄虾鳃虱在形态特征方面雌性个体差异较大,雄性个体差异较小;卵圆扁蝼蛄虾鳃虱的地理分布相对较集中,主要分布在中国山东和台湾两省、韩国、日本,确定其为亚洲特有种;通过扫描电镜,首次发现卵圆扁蝼蛄虾鳃虱的雄性个体中腹突上有呈鳞片状分布的"锯齿"状刚毛。  相似文献   
512.
城市天空开阔度(Sky View Factor,SVF)是重要的城市形态学参数,为了找出高效可靠的方法定量分析城市天空开阔度,对比了矢量与栅格两种估算方法在城市天空开阔度估算与制图中的表现。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选取了软件计算法中的矢量计算法和栅格计算法对天空开阔度进行估算,并在结果的宏观分布规律、不同方法结果数值差异、不同分辨率结果一致性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栅格估算法相比,矢量估算方法估算结果与城市建筑结构相符合,估算结果数据分布规律更合理,不同分辨率结果一致性更高,在较高的分辨率下更适应城市天空开阔度定量分析与制图的需要;但在低分辨率情况下,两种方法直接计算结果的代表性都极低。  相似文献   
513.
道路综合特征下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如何提高道路信息提取的准确度和信息量这一问题,通过对影像光谱和纹理特征的分析,将影像特征按照2种光谱特征和3种纹理特征进行分类,进而改善传统的图像分割方法,选择灰度级数和像素对的相对方向、距离和窗口大小作为参数,再通过灰度共生矩阵运算获取影像的纹理信息,通过对这些纹理特征的综合比较分析,最后确定角二阶矩、熵和对比度作为道路纹理特征统计量;再通过对图像像元分析比较,将图像像元标准差和灰度均值作为道路信息提取的光谱特征;在对道路综合特征分析基础上,再通过对遥感图像几何特征分析,最后利用数学形态学的开运算、闭运算、腐蚀、细化等模型算法对遥感图像进行精细化处理,得到道路提取较好的结果。该方法可用于复杂路况的道路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514.
大桥坞铀矿床位于赣杭构造带东段,其赋矿围岩为一套流纹质火山-侵入杂岩。目前对该套杂岩成岩时序的认识仍有争议,且缺少精确的年代学数据。因此,本文对大桥坞铀矿床火山岩及花岗质角砾开展锆石形态学和年代学的研究,以厘定本区的火山喷发旋回。扫描电镜形貌研究结果表明,黄尖组火山岩中锆石晶型主要为S24、S25、P3、P4和P5五种。晶型频率统计显示黄尖组上、下段火山岩岩浆性质不同,分别为碱性和亚碱性到碱性。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两者成岩时代也不同,分别为128 Ma和133~135 Ma。以上特征表明黄尖组上、下段火山碎屑岩是不同期次、不同来源岩浆喷发的产物。火山碎屑岩中花岗质角砾的成岩时代为138 Ma,代表了大桥坞地区最早的岩浆作用,暗示该地区可能存在花岗质侵入岩基底。综合年代学、岩性特征以及钻孔资料,本区岩浆作用可分为如下阶段:(1)花岗质侵入岩基底形成(138 Ma);(2)早期火山作用(136 Ma),形成劳村组红色砾岩和火山沉积岩;(3)强烈火山喷发期,第一阶段(135~133 Ma)形成黄尖组下段巨厚层熔结凝灰岩。第二阶段(128 Ma)形成黄尖组上段灰白、灰绿色沉凝灰岩和含砾晶屑凝灰岩;(4)脉岩侵入阶段(128~125 Ma),形成花岗斑岩脉和辉绿岩脉;(5)晚期火山作用(123 Ma),形成寿昌组页岩、细砂岩、沉凝灰岩和晶屑凝灰岩。赣杭构造带长英质火山岩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且东段火山作用明显强于西段。赣杭构造带东段的火山岩型铀矿床赋矿层位较西段年轻,时代主要集中在135~127 Ma。  相似文献   
515.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点状石头目标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及时发现和处理山坡上小的点状石头目标,对于行人、车辆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数学形态学,文中提出了一种从遥感影像上检测山坡上点状石头目标的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所述的方法具有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16.
遥感图像边缘提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全面剖析基本遥感图像处理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遥感图像边缘提取研究应重点考虑的几个因素。系统归纳了几种遥感图像边缘提取方法的特点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秘鲁 (Peru)NearNasca地区岩浆岩山脉边缘的提取。  相似文献   
517.
曲流河道地貌迁移规律是重建与恢复古河道储层构型与历史演变的基础,是预测未来迁移演化趋势的前提,目前正成为国际河流沉积演化研究的热点。通过地貌形态学与河流沉积学的学科交融,以额尔齐斯河和诺威特纳河两条典型天然曲流河道为研究对象,结合Google Earth和ACME Mapper技术获取高分辨率历史卫星图像,提出现代曲流河道地貌迁移构型表征新方法与思路。在前人基础上,综合采用28种刻画要素对曲流河道平面构型进行层次解剖,更加精准定义弯度指数(S)与曲率(C),并首次运用3种新构型表征参数:上游偏转角(Δθ)、下游偏转角(Δθ')和扩张系数(KM),实现曲流河道迁移构型表征的定量过程学分析。通过对12条优选典型河曲的构型刻画,表征6种迁移结构:对称扩张、上游旋转扩张、下游旋转扩张、对称收敛、上游旋转收敛和下游旋转收敛结构,归纳出9种迁移模式,并结合地貌过程学定量表征思路,探讨其对现今地下储层构型方法的重要指导意义,以期推进河流地貌形态学与河流沉积学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18.
碎屑锆石的同位素热年代学提供了物源区的精确年龄和大地构造背景, 是目前物源分析中先进的、使用最为广泛的研究方法之一.在同一沉积区内, 碎屑锆石颗粒通常是多来源的, 经历了复杂的从源到汇的物质输送过程.能否揭示沉积物中的锆石颗粒从源区到沉积区的地表动力作用, 是对碎屑锆石同位素年龄及年龄谱系进行合理地质解释的关键.提出碎屑锆石形态学定量化的实验分类方法, 设计出一种适用于多参数分析的多维蛛网密度图, 试图通过对碎屑锆石的来源、锆石晶体的磨圆度、断裂方式、裂隙和表面撞痕等多种形态学参数的定量分析来揭示碎屑锆石由源区到沉积区搬运过程中经历的地表动力特征, 进而丰富和完善碎屑锆石年代学源-汇系统的内容, 为沉积物源分析提供一种新的实验手段.并以松辽盆地松科一井相关的碎屑锆石样品分析为例, 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519.
浮游纤毛虫是真核微型生物的重要类群,在浮游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传统形态学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于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对莱州湾三山岛近岸浮游纤毛虫进行每月两次的调查。对环境DNA的18S rRNA基因的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无壳寡毛类(占纤毛虫序列丰度的40.14%)和砂壳纤毛虫(10.67%)是优势类群,并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无壳寡毛类在冬季序列相对丰度最高,主要由急游虫属(Strombidium)和急游虫科未定类群(Strombidiidae_X)组成;砂壳类在春夏季序列相对丰度最高,主要由砂壳目未定类群(Tintinnida_XX)和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组成。浮游纤毛虫群落的β多样性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而α和β多样性在站点间差异均不显著。与环境因子的RDA分析显示,总有机碳和溶解氧含量是影响纤毛虫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形态学方法共检获鉴定17种纤毛虫,分别隶属于7个属,其中砂壳类在多样性和检获频率上均为最优势类群。研究填补了莱州湾三山岛海域浮游纤毛虫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研究的空白,同时为深入研究温带海湾近岸浮游纤毛虫群落的长期变化规律以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提供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520.
The so-called zebra sole includes a group of small flatfishes characterized by transverse band pairs on the ocular side and distributed throughout shallow waters along the coast of the Indo-West Pacific Ocean. Sev-eral species of the zebra sole have been recorded from the coastal waters of China.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1 107 specimens of the zebra sole from 15 successive localities along the China’s coast demonstrated that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s among these localities were found on the basis of meristic counts and morphometric characters.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COI gene sequences of 14 individuals and D-loop of 22 indi-viduals from eight localities showed that they were indistinguishable among these localities. Therefore, both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evidence supported the occurrence of a single species of the zebra sole along the China’s coast. The available name for this species isZebriaszebrinu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46) in-stead ofZ.zebra (Bloch, 1787).Zebrias fasciatus(Basilewsky, 1855) andSolea ommatura (Richardson, 1846) are considered here as two synonyms ofZ. zebrin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