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171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31.
《南方国土资源》2011,(9):62-F0004
  相似文献   
432.
433.
《岩矿测试》2010,(1):92
仪器信息网论坛(http:∥bbs.instrument.com.cn)目前已经成为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在线交流平台,每天都有数万分析、仪器行业的从业人员浏览论坛文章或参与讨论技术问题。目前仪器论坛已经有近90万注册用户,日均访问人数近50000,日均发帖2500左右。为促进分析人员的技术交流,提高广大用户的仪器应用水平,2008年仪器信息网成功了举办“第一届网络原创作品大奖赛”活动。2009年8月1日,仪器信息网“第二届网络原创作品大奖赛”拉开序幕,本次活动将历时6个月(2009年8月1日—2010年2月1日)。活动开展4个多月以来,已经收集参赛作品437篇(截至2009年12月18日),内容涉  相似文献   
434.
凌赟 《浙江地质》2010,(1):58-59
“四面环山出砚形,纳西城阙似天邻;列桥欢水飞檐叠,垂柳华灯曲巷伸。古乐悠悠歌白雪,彩裙猎猎舞阳春;唐风宋韵明清态,妒煞姑苏羡煞神。”(大研古城形如砚台,故此得名)  相似文献   
435.
暮色秋江图     
每每欣赏一幅精美的美术作品,我多是关注于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或叹服于作者娴熟的艺术技巧与高深的审美素养。近来突发奇想,如果对一些与天文、地理有关的美术、摄影作品做进一步的探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自然及人文知识.  相似文献   
436.
当我们在欣赏一幅绘画或摄影作品时,第一眼的印象多是被画面的色彩所吸引。色彩给予人们的审美感知是极其丰富的,它可以激发作者和观者双方精神和情绪上的愉悦,是表达和抒发人们情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37.
《天文爱好者》2009,(12):74-74
中国天文学会普委会、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社联合举办“第五届全国业余天文摄影比赛”。此次比赛的内容主要以2006年以来发生的重要天象及天体为题材的摄影作品。如:流星雨、日月食、火星大冲等重大天象以及太阳、月球、行星、星云、星团、星系等天体。参加过前三届摄影比赛的作品将不再纳入本次比赛的参评范围。  相似文献   
438.
当代地层学以层序地层,高分辨率地层和磁性地层为标志,它们基本特征是优化地质学研究的时间座标,因而在国土地质调查和当代盆地研究中具重要作用,它们在应用中呈相结互结合,互相渗透的紧密关系,能够大大深化岩石地层单位研究的内容,满足盆地各种勘探和重大的学习问题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439.
440.
周岩 《中国测绘》2003,(3):34-37
一位学者在评点中国人画的地图与西方人的地图有何区别时说,古代中国人的地图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如西方人的地图那么精确,但是中国人的地图体现了相当明确的务实性。无论造送官府,还是民间存读,大多数中国人编制的地图都是为了使用,而不是单纯专为私人收藏而绘。而二十世纪以前西方人编绘地图除使用以外,更有许多是专为私人收藏而制。那些地图不但要写明呈献的对象(往往是献给某位达官显贵,或亲朋好友),往往还要写上编绘人、刻工的姓名和出版商的招牌,特别是印制日期。既为地图制作者流芳百世,也使拥有者了解某些类型相似的地图传世之先后。因为西方地图的绘刻与印制往往是以制图家族为名,世代相传。正是由于中国传统社会上下对地图需求体现了相当明确的务实性,使得中国人的地图往往没有编制者、画师或刻工的名字,也不注记制作的年代。泱泱中华地图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是否应该记住那些用心血塑就精美地图作品的“艺师”们呢?本文作者年届七旬,仍不辞劳苦,采集了近百年来我国地图美工和整饰工作人员的一些典型事例,精心著文,反映了我国地图美工和整饰工作的发展和变化,为年轻一代提供了学习、继承和借鉴老一辈制图工作者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