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8篇
  免费   527篇
  国内免费   580篇
测绘学   468篇
大气科学   1506篇
地球物理   326篇
地质学   474篇
海洋学   237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21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目前,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敏感,使得探讨高原植被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因果关系对高原气候变化和区域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使用1982—2012年青藏高原气温、降水数据以及GIMMSNDVI3g数据,基于不同滞后阶应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高原植被与气温、降水之间的格兰杰效应。研究表明:1)滞后阶为1—6时,绝大多数区域内平均气温是NDVI的格兰杰原因,1为NDVI与TEMP非格兰杰效应区最多的滞后阶,3.9201%的区域(主要集中于高原西北部)认为滞后阶为1时平均气温不是NDVI的格兰杰原因,4为NDVI与TEMP非格兰杰效应区最少的滞后阶,0.0447%的区域认为滞后阶为4时平均气温不是NDVI的格兰杰原因;2)滞后阶为2—6时,绝大多数区域内降水量是NDVI的格兰杰原因,1为NDVI与PREC非格兰杰效应区最多的滞后阶,33.8052%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原西北部和东部区域)认为滞后阶为1时降水量不是NDVI的格兰杰原因,3为NDVI与PREC非格兰杰效应区最少的滞后阶,0.7977%的区域认为滞后阶为3时降水量不是NDVI的格兰杰原因,滞后阶为5和6时,高原南部略有非格兰杰效应区域。  相似文献   
912.
913.
横摇偏差校准是多波束水深测量测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传统多波束横摇偏差校准操作复杂且存在主观因素问题,同时考虑到横摇偏差引起海底地形失真的非线性变化,提出了顾及声线弯曲的横摇偏差自动迭代算法。该算法以平坦海底为假设,基于常梯度声线跟踪模型和最小二乘原理,对多Ping数据进行迭代拟合,最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横摇偏差。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迭代算法能逐步调整横摇偏差引起的海底地形非线性失真,提高横摇偏差计算值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14.
农业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全国1980-2016年相关数据,对农业产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农业产出增长的实现途径和水利设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农业发展与水利设施建设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农田水利与直接生产要素农药化肥、资本、劳动力、土地之间存在影响作用,进而对农业发展产生间接的影响;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限制了农业发展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为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应促进水利管理制度改革和加大水利基建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915.
通过对1991~2000年四川省2~4月雾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在掌握其变化特点、规律以及成因的基础之上,进行预报因子的筛选,结合实况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通过最优子集回归计算建立了四川雾站数预报的方程.  相似文献   
916.
917.
本文利用弯曲扭转拓扑映射的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如下结果:若a(t),b(t)是连续的T-周期函数,则小阻尼Duffing型方程x″+εx′+a(t)f(x)+b(t)g(x)=0至少存在四个调和解。  相似文献   
918.
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真实性检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表蒸散发是连接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的纽带,结合遥感技术估算地表蒸散发已成为获取区域乃至全球尺度时空连续地表蒸散发量的有效手段。由于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容易受到地表空间异质性和近地层气象条件复杂性的影响,在模型机理与变量参数化方案、输入数据和时间尺度扩展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影响了其准确度的提高和应用范围的拓展,因此需要开展真实性检验。本文综述了当前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包括植被蒸腾和土壤蒸发)真实性检验研究的相关成果,重点归纳并总结了应用于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真实性检验的直接检验法和间接检法的主要原理、适用性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前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真实性检验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分析表明:由于地表空间异质性的普遍存在,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真实性检验研究在理论和方法方面还受到诸多挑战,今后应打破地表蒸散发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局限在均匀地表的传统思路,发展非均匀地表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真实性检验的理论框架,包括地表水热状况空间异质性的度量、非均匀地表验证场的优化布设、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卫星像元/区域尺度地表蒸散发相对真值的获取、验证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分析以及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的实证研究等,并构建一个多源、多尺度、多方法、多层次的真实性检验技术流程,以期把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真实性检验作为突破口,提升相应遥感产品的应用水平,推动定量遥感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19.
选取2011-2017年上海沿岸海域5个浮标站点的风场和海浪数据,分析了大风过程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对海浪成长过程进行风向分类,运用滑动相关分析统计了8个风向的海浪滞后时间;计算了大风起风时间的预报提前和滞后量,进行了风速风向的误差和准确率检验。结果表明:越往东部海域,大风时数越多,长江口区东部风速较大;大风极值主要出现在8月份台风过程,出现时段都为傍晚到半夜,大浪极值浪向以东北到东南向为主;秋冬季大风时数多,5-6月大风时数最少;大风风向以西北到东北风为主;海浪成长过程风向分布是东南-西北走向,海浪对风的响应滞后时间平均为3~4 h;大风起风时间预报较实况略有滞后,风速预报的准确率总体在70%以上,预报值较实况值偏小,口外浮标偏小最为明显,偏强率都为0;风向预报准确率低,误差大。  相似文献   
920.
陈洁好  张云华  董晓 《遥感学报》2020,24(9):1059-1069
2016-09-15随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的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简称天宫二号成像高度计)是国际上第一个采用小入射角、短干涉基线实现宽刈幅海面高度测量的高度计。由于天宫二号没有为成像高度计配备用于大气校正的微波辐射计,因此需要采用模型方法对大气时延进行精确估计。传统高度计采用星下点观测,通常只考虑大气折射率的改变引起传播速度变化的时延。天宫二号成像高度计采用偏离星下点1°—8°的小角度观测,因此在进行大气传输时延校正时不仅要考虑雷达信号传播速度的改变,还应考虑由于传播方向改变带来的路径弯曲效应。本文针对天宫二号成像高度计的观测几何特性,提出基于数值天气模型校正大气斜距时延的算法: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天气数据和大气分层模型,通过气象参数计算大气折射率;根据高度计参数和各层大气折射率,依赖折射定律和信号传播的几何关系在路径上逐层积分,计算大气斜距时延的估值。通过对天宫二号成像高度计的陆地角反射器定标实测数据进行处理,经大气斜距时延校正后,角反射器的剩余距离误差的标准差约为6.2 cm,达到厘米量级的斜距测量精度,验证了在不同入射角情况下,所提出的大气斜距时延校正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