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26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结合黄浦江上游临江实际工程,介绍了钻吸施工法在软土地层中沉井纠偏的工艺和施工原理。  相似文献   
182.
黑河干流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的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分析黑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识别沿黑河干流不同地带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祁连山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转化以地下水向河流排泄为主.(2)南部盆地,在山前戈壁带,出山河水入渗转化为地下水;溢出带地下水以泉的形式转化为地表水;进入细土平原后,汛期河水补给地下水,非汛期地下水补给河水;在农灌区引河水通过田间入渗补给地下水.(3)北部盆地,在金塔灌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引水灌溉入渗补给;在金塔灌区到额济纳旗,河流入渗转化为地下水.  相似文献   
183.
吉沙水电站低压引水隧洞,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端,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通过勘查,对工程区的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有了基本了解,对引水隧洞区存在的上覆岩体厚度问题,围岩稳定及施工涌水问题.隧洞外水压力问题以及岩体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提出了工程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4.
福建省屏南县黛溪水电站坝址位于屏南县黛溪镇淦山村,水电站工程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坝、引水系统、发电厂和升压开关站等组成.  相似文献   
185.
引水工程投资大、范围广、影响因素多,如何科学、快速地确定引水线路,是极具研究价值的问题;借助于遥感的监督分类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成本路径分析,综合考虑坡度、地形起伏度、道路和土地利用4个因子,构建了引水工程线路规划模型,以便快速计算引水线路最低成本路径.以安徽引江济淮工程为例,将数据代入模型运算,并将模型线路规划结果与实际选线做比对分析,以此验证模型的准确程度.结果显示:所构建引水线路规划模型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所构建模型对实际引水线路规划选址方法的探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6.
《岩土力学》2017,(9):2507-2514
随着地下洞室开挖深度的增加,温度已成为影响洞室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有效反映温度对深埋地下洞室围岩长期稳定的影响,依托某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开展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加载应力路径条件下片麻状花岗岩的三轴蠕变试验,系统分析了温度、围压、轴压对片麻状花岗岩蠕变变形特征、蠕变强度和蠕变破坏模式的影响。通过蠕变试验发现:片麻状花岗岩的蠕变性能随着加载应力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而呈指数变化;片麻状花岗岩存在蠕变应力阈值,且温度越高,蠕变应力阈值越低,蠕变破坏时间越短;片麻状花岗岩稳态蠕变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符合指数关系,其蠕变长期强度和蠕变破坏强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温度效应条件下,片麻状花岗岩蠕变破坏模式主要为沿斜截面的剪切破坏。试验研究成果为水电站引水隧洞围岩长期稳定性分析与设计、施工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7.
应用谷德振先生的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理论,重视区域地质构造体系、重视收集地质基础资料、重视岩体结构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高拱坝、高重力坝、深埋长隧洞、地下厂房、抽水蓄电站的工程地质勘察和编制相应的地质勘察规范。  相似文献   
188.
从流域尺度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其有限性、可变性和上下游关联性的角度,探讨了黑河流域下游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阈,阐明了不同水文年中游区的安全引水量和不同目标下下游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对水资源的需求阈。基于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37.8×108m3/a的安全引水量为13.97×108m3/a和枯水年份(95%保证率)的安全引水量为10.14×108m3/a,下游区初步改善生态环境的生态需水量为8.01×108m3/a。提出了中游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保障阈,即未来20年生产生活安全需水量介于22×108~23×108m3/a之间。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在中游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目标约束下确保黑河流域下游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