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37篇 |
免费 | 3057篇 |
国内免费 | 139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35篇 |
大气科学 | 2264篇 |
地球物理 | 4006篇 |
地质学 | 4600篇 |
海洋学 | 761篇 |
天文学 | 86篇 |
综合类 | 595篇 |
自然地理 | 3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3篇 |
2023年 | 354篇 |
2022年 | 436篇 |
2021年 | 436篇 |
2020年 | 427篇 |
2019年 | 385篇 |
2018年 | 293篇 |
2017年 | 291篇 |
2016年 | 314篇 |
2015年 | 390篇 |
2014年 | 604篇 |
2013年 | 542篇 |
2012年 | 615篇 |
2011年 | 557篇 |
2010年 | 527篇 |
2009年 | 575篇 |
2008年 | 522篇 |
2007年 | 486篇 |
2006年 | 423篇 |
2005年 | 439篇 |
2004年 | 414篇 |
2003年 | 351篇 |
2002年 | 345篇 |
2001年 | 398篇 |
2000年 | 416篇 |
1999年 | 339篇 |
1998年 | 336篇 |
1997年 | 263篇 |
1996年 | 283篇 |
1995年 | 231篇 |
1994年 | 233篇 |
1993年 | 180篇 |
1992年 | 193篇 |
1991年 | 166篇 |
1990年 | 154篇 |
1989年 | 119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12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9篇 |
197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化控、遥感、土壤微磁、r能谱研究表明:不同的微地貌单元具有不同的背景场特征,遥感解译的六个微地貌单元代表不同的背景场区;数据分区标准化变换可以消除不同背景区的影响,是获取异常场的关键;通过异常分析,认为1,4,8呈构造所在地区为有利的含油气靶区,目前1号构造已见工业油气流,故4号和8号构造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33.
本文将引入西北太平洋副高重心的概念,以此来描述副高变化特征和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副高重心能很好地反映副高的一些变化特征,副高重心强度与纬度有很好的一致性。在赤道太平洋暖水期间,夏季和冬季副高的响应正好相反———夏季副高偏弱、偏南;冬季偏强、偏北。副高重心指数与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存在明显的联系。 相似文献
34.
基于近8年卫星观测的全球闪电资料,对中国东南部和中南半岛各季节闪电密度距平场进行EOF分析发现,在这一El Nino事件期间,与NINO3区海表温度正距平升高的同时,1997年春季该地区的闪电活动就出现了显著的正异常,并一直持续到次年春季结束,各季度的正异常区闪电密度距平百分率依次是89%,30%,45%,498%和55%,其中冬季变化幅度最大;正异常区在冬、春季位于中国南部及其沿海地区,而在夏、秋季位于中南半岛南部及泰国湾.与正常年份相比,各季闪电密度正距平中心位置显著偏西,特别是冬、春季同时偏北.另外,中国南部地区的闪电密度和对流性降水量及高CAPE日数三项距平百分比的年际变化分析表明,正异常区和黑潮主干区这三项的距平百分比之间两两相关;在三项中,闪电密度的相对变化率最大,闪电活动对ElNino事件的响应最灵敏.但是,黑潮主干海域、青藏高原和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的闪电活动对El Nino事件的响应情况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35.
1 雨量传感器翻斗翻转不灵活或不翻转这种情况造成干簧接点不闭合 ,不输出或少输出电路导通脉冲 ,就会出现雨量记录与人工观测记录相差较大。处理方法 :清除翻斗支点的脏物 ,以减少翻斗翻转阻力 ,重新安装翻斗 ,轻轻拨动使其正常翻转 ,注意不要用手触摸翻斗内壁或其他物体 ,以免粘附油污。2 引流管不畅通或堵塞有降水 ,采集通信软件显示“雨量数值栏为N(即无降水 ) ,雨强0 .0”。此时应检查集水器和引流管是否堵塞 ,再检查线路接头是否松动。若雨势较大 ,采集通信软件显示却很小 ,说明集水器和引流管不畅通 ,应及时疏通。3 无雨 ,采集通… 相似文献
36.
引 言陇中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过渡带,包括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地区、临夏州、甘南州等两市两州一地。除一部分高寒阴湿外,大部分地方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雨热同季,降水分布不均,干旱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分析研究干湿变化特征、周期规律、建立预测模型,对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意义重大。本文应用1867~1998年近132年干湿与ENSO事件资料[1],分析陇中干湿的频率、特征及其强度、转移概率、周期变化;分析干湿与ENSO事件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干湿气候预测模型。1 资料来源及干湿等级划分应用《甘肃省147… 相似文献
37.
化探异常筛选的步骤或程序主要有五个阶段,具体的筛选方法包括地理要素筛选法,区域成矿地质环境筛选法,异常特征及其解译、分类、排序筛选法,物、化、遥筛选法和计算机智能化筛选法等五个大的方面,21个小项的内容。化探异常查证分为Ⅲ、Ⅱ、Ⅰ级三个查证工作阶段。Ⅲ级异常查证分为异常踏查-水系沉积物加密取样、异常初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异常详查-综合物化探及轻型山地工程三个方法步骤。Ⅱ级化探异常查证的方法则是以 相似文献
38.
39.
中国大陆及邻区、川滇成组强震活动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大陆及其邻区1902年以来MS≥7地震的成组活动划分出7组,其首发大震分别为1902年阿图什8.2级,1911年阿拉木图8.2级,1920年海原8.5级,1931年富蕴8.0级,1946年缅甸7.8级,1966年邢台7.2级,1988年缅甸7.2级。川滇MS≥6.7地震成组活动划分出5组,其首发强震为1913年峨山7.0级,1933年茂县7.5级,1948年理塘7.3级,1966年东川6.5级、6.2级,1988年澜沧7.4级。其中,川滇MS≥7的首发大震滞后中国大陆首发大震几个月至4年不等。按成组大震的界定,目前中国大陆处于1998~2007年(估计)的大震少发时段。川滇未来1~2年的大震形势为川滇西部存在发生大震的可能性。中国大陆新一轮强震成组活动中的大地震将可能在2007~2009年前后发生,主体危险区可能为天山地震带中段及川滇东部。2007~2008年可能出现5~6级地震的增强过程。巧家—东川一带可能最先发生6级地震。 相似文献
40.
1977年由马润潮先生创意,由Allen Noble教授率团的美国地理学家代表团首访中国,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从此中国地理研究在中美两国都开始了一个新纪元.1977-2007,这30年和我从事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30年几乎是完全重叠的.我作为从这一事件中获益最多的中国地理学家中的一员,愿意谈几点亲身的经历和体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