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4篇 |
免费 | 314篇 |
国内免费 | 74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0篇 |
大气科学 | 276篇 |
地球物理 | 227篇 |
地质学 | 1067篇 |
海洋学 | 286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132篇 |
自然地理 | 1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80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85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80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102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96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99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103篇 |
2004年 | 81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季节循环进程及其在区域持续性降水异常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32年(1968~1999年)月平均NCAR/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的季节循环进程, 并以1991/1994年为例,探讨了东亚地区夏季7~8月对流层上层环流的季节循环提前和延迟与气候平均的季节循环的差异,以及在江淮流域持续性降水异常过程中的作用,证实东亚地区季节循环的变异对形成我国东部地区持续性降水异常,特别是7月旱涝起着重要作用,江淮流域旱涝一般是和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季节循环的提早或推迟一个月左右相对应.通过波作用量的动力学诊断分析,研究了欧亚大陆沿副热带西风急流传播的异常准静止波的传播特征,并从以副热带西风急流为波导的准静止波(或者遥相关)角度对东亚地区夏季7~8月环流季节循环进程提前和延迟的可能机制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2.
膨胀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膨胀土工程地质特性取得的研究成果,着重从胀缩性、裂隙性、超固结性、强度、渗透性、微观结构及工程处治技术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得到如下认识:(1)胀缩性主要取决于强亲水性黏土矿物含量、水/力边界条件及初始状态,在干湿循环条件下具有不可逆性,关于胀缩机理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2)裂隙性是膨胀土区别于一般土体的显著特征之一,裂隙的存在会极大破坏土体的整体性,弱化力学性质,是许多工程地质问题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裂隙形成过程与膨胀土矿物成分、微观结构和干燥过程中的内应力发育状态有关;(3)超固结性使膨胀土具有较大结构强度和水平应力,易在开挖过程中引起较强的卸荷效应,是促进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4)膨胀土的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逐渐降低,并最终趋于稳定,其中裂隙发育和土结构调整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5)渗透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裂隙的控制,但目前关于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还缺少系统研究;(6)微观结构反应了膨胀土的形成条件和应力历史,是决定其宏观物理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开展微观结构研究是掌握膨胀土宏观性质本质规律的重要途径。在工程处治技术上,本文重点介绍了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膨胀土路堤物理处治技术和路堑边坡柔性支护技术。最后,针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笔者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主要包括胀缩性和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裂隙形成的力学机理、裂隙形态特征与工程地质特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宏-微观力学模型耦合问题及多场耦合作用下膨胀土工程性质响应特征等。 相似文献
33.
34.
“一带一路”规划的高速铁路频繁穿梭于盐质荒漠区,沿线优质不含盐路基填料极其匮乏。为解决粗粒盐渍土填筑高速铁路路基面临的技术难题,结合伊朗德伊高铁建设,以现场粗粒盐渍土路基填料为对象,开展了温度循环下压实粗粒盐渍土水盐迁移与变形响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每次温度循环后温度波幅值由土层浅表向深层土体衰减传递,土体埋深越浅、恒温时间越长,温度波幅值越大;水盐均匀分布的压实粗粒盐渍土经历多次温度循环后逐渐演化成非均匀分布,水盐向土体表面迁移聚集,越靠近土体表面水盐增量越大;前5次温度循环中压实粗粒盐渍土产生了塑性盐胀或塑性融沉,随着温度循环次数增加,盐渍土塑性盐胀或塑性融沉显著减小甚至消失;盐渍土层上设置非盐渍土层具有迟滞盐分向上迁移和消能减胀作用,粗粒盐渍土构筑高速铁路路基宜采用结构分层技术,非盐渍土层设置厚度一般不宜小于当地温度辐射影响显著深度;粗粒盐渍土路基设计宜考虑多次温度循环后形成的水盐非均质分布及其可能诱发的盐胀与融沉增大效应,路基压实度不宜过高。研究成果将为盐渍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建造起到示范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5.
伊利诺斯盆地宾夕法尼亚纪沉积物季节性降雨的证据ErikP.Kvale等根据古纬度位置、动物群证据或气候敏感岩性的出现而恢复的古气候可表达一个地区相当长时期的气候格局,但气候的细节只有通过与目前条件相同地区的比较才能推断。由于时间的迁移、海洋和陆地的变... 相似文献
36.
利用真空预压法制备了一个大尺寸软土模型试验土池,针对两种不同直径桶型基础,进行了多组竖向静荷载与循环荷载共同作用下单桶基础承载力的模型试验,研究了软土中单桶基础循环承载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基础受到的竖向总荷载比小于0.85,则循环荷载作用下基础的竖向累积沉降随循环次数的变化趋势是安定的;如果竖向总荷载比大于0.9,那么基础的竖向循环累积沉降将逐渐增加,并最终导致基础破坏;如果竖向总荷载比接近或大于1.0,基础的循环累积沉降发展加快,而且此时竖向静荷载越大,竖向循环累积沉降发展就越快。依据模型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竖向静荷载与循环荷载共同作用下,软土中单桶基础的循环承载力大约为静承载力的80%左右。 相似文献
37.
利用NCAR大气环流模式CAM4.0,针对潜在植被和当代植被的分布情形进行了两组25 a的积分试验,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东亚地区地表能量平衡、水分循环和气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以森林退化、农田迅速增加为主的当代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改变地表属性,使得东亚地区不同季节的地表反照率均明显增加,并显著改变东亚地区的冬、春季节的地表能量和水分循环.此外,当代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东亚地区大气环流也有一定影响,可引起东亚冬季风环流显著加强和东亚夏季较弱的偏南风异常.当代土地利用变化未能引起东亚地区近地面气温的显著变化,但可引起东亚北(南)部地区春季降水的显著增加(减小). 相似文献
38.
39.
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如何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与扰动,保持系统稳定性、可持续性,成为高新区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引入韧性理念,探讨了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内涵、特征,运用适应性循环理论分析其演化过程,从抵抗力、吸收力、恢复力和转型力4个维度构建其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方法,以湖南省46家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是系统受到扰动后,维持原有特性、原有功能和进一步成长的能力,具有复杂性、动态演化性、尺度关联性和可调节性等特征。2)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在内外部环境的作用下不断演化,呈现出开发、存储、释放、更新4个阶段,并与所在城市、区域以及内部企业共同作用,构成多尺度嵌套的自适应循环。3) 2012―2020年湖南省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不断提升,应对扰动的能力持续增强,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从各维度指标看,转型力增长幅度最为明显,其次是吸收力和抵抗力,恢复力增长幅度最小,成为系统整体韧性提升的短板;空间格局上,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韧性较高...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