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1篇
  免费   718篇
  国内免费   562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78篇
地质学   1991篇
海洋学   38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4篇
  1926年   2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刘优平  乔兰  徐斌 《岩土力学》2013,34(11):3151-3158
根据Biot波动理论,采用复变函数与多级坐标法,求解了P波作用下饱和土体中地下输流管道的波动散射方程,分析了管道中流体介质性质、入射波角度及管道埋深等对地下输流管道周边动应力集中系数及孔压集中系数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低频弹性波入射时,管道周边动应力集中系数及孔压集中系数分布相对均匀,而随入射频率的增加,其分布变得复杂化,但其峰值有所减小;中低频波入射作用下,管道内为水、石油介质时,动应力集中系数和孔压集中系数较空气介质时小,而在高频波作用时情况相反;对于管道内流体介质为水时,随着入射角度的变化,应力集中分布也沿一定角度的方向发生转动,入射波自管道下方垂直入射时,管道周边动应力集中系数峰值相对较大;随埋深的增加,动应力集中系数和孔压集中系数均呈震荡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2.
中国西北地区沉积盆地发育的区域构造格局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北地区是不同地质时期多个全球性大地构造单元的组成部分,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构造特征,经历了中、新元古代—古生代期间地壳增生、洋-陆转换、板块开-合旋回、晚二叠世以来盆地的叠加改造和新生代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远源效应等长期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研究表明,现今盆地多位于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过前震旦系不断增生作用所形成的陆块基底之上,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塔东北地区基底可能以古元古界为主,而巴楚地区则以晋宁期的变质基底为主。准噶尔盆地前震旦纪存在多个独立发育的块体,古生代总体具有多岛洋的性质。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及邻区的诸多中小型盆地的基底主要为中元古代形成。敦煌盆地、北山地区众多中小型盆地坐落在中小地块或者古生代活动陆缘的岛弧之上。西北地区早古生代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板块开-合旋回,但不同地区有不同表现方式。北疆地区至少存在寒武纪—早奥陶世、志留纪和泥盆纪3个主要时期的蛇绿岩,反映了在早、晚古生代各存在一定规模的洋盆。在不同带的早古生代洋盆具有不同的闭合时间。塔里木盆地周缘南天山洋、西昆仑洋及阿尔金、祁连、东昆仑、北山地区早古生代洋盆的发育时间为寒武纪早期,经过了中、晚寒武世到早奥陶世早期洋盆的扩张,早奥陶世晚期构造应力场转为挤压体制。志留纪中晚期至早泥盆世,西北地区存在全区性的板块拼合与碰撞以及不同程度的变形变质过程。西北地区晚古生代又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板块开-合旋回,天山全区、准噶尔南部、东西两侧分别进入碰撞后新的大规模的伸展阶段,均形成了有限洋盆,其时代略有差别,上、下石炭统之间可能存在构造转换。塔西南地区早石炭世伸展作用形成了晚古生代的西昆仑洋和陆缘裂陷盆地,中二叠世康西瓦—苏巴什洋盆向北侧俯冲消减,发生于中、晚二叠世之间的海西晚期构造运动是西北地区具有重大变革意义的一次构造运动。晚二叠世—新生代是西部地区构造格局大的调整与定型时期,在总体表现为多板块拼合后的宏观背景下,经历了多期幕式挤压与伸展交替的构造演化过程,并不是以往所简单认为的各种前陆盆地的组合,晚期均受到了青藏高原快速隆升所导致的远源碰撞作用的强烈改造。构造格局的差异性和演化的阶段性使西北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盆地发育和叠加组合方式差异很大,油气地质条件的明显不同,油气资源丰度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03.
勘误     
《岩土力学》2015,(3):890
<正>发表于《岩土力学》2013年第34卷第10期的论文"圆柱孔破损膨胀土强度和变形特性的CT-三轴试验研究"一文(作者:汪时机,韩毅,李贤,石朗晶,张雅倩,陈正汉)中有如下几处错误:(1)第2767页图9(a)、9(b),第2768页图10(b)纵坐标轴名称"体应变/kP a"应改为"体应变/%"。(2)第2768页图10(a)、10(b)的图例"净围压:50 k Pa、净围压:100 kP a、净围压:200 kP a"应改为"无孔试样、2 mm中孔试样、8 mm中孔试样"。现将图9、10修改如下:  相似文献   
104.
栾茂田  李波 《岩土力学》2006,27(12):2105-2110
采用应力跌落的简化应力-应变模型考虑土的应变软化特性,同时采用简化的体积应变?v与大主应变?1及大主应变?1与小主应变?3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土的剪胀特性,根据空间准滑动面(SMP)理论和平面应变轴对称问题的柱形孔扩张基本方程,推导并给出一般黏性土中柱形孔扩张问题的应力场、应变场、位移场、塑性区半径和孔扩张压力。通过算例分析,探讨了土的剪胀因素、软化特性对孔扩张问题的影响程度。为了反映中主应力的影响,将本文解与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解答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土的剪胀性和软化特性及中主应力对孔扩张问题的影响是显著的,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孔扩张解答往往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105.
针对冻结井筒解冻后频繁发生涌水灾害的情况,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冻结技术、井筒地层条件及解冻涌水特征。结果表明,涌水发生是由于解冻后冻结止水帷幕失效,冻结管周围地层介质渗透性增强,介质接触界面粘结强度降低而致界面缝隙扩大连通,使冻结钻孔连通含、隔水层而形成竖向导水通道,通道内高压水通过井筒薄弱部位发生涌水。采取在井筒外围适宜地层开挖环形巷道,在环形巷道内逐个切断冻结管并向冻结管内外注浆加固,最后将环形巷道用混凝土回填,形成人工隔水塞层。利用RFPA2D-Flow渗流耦合模型验证了该治理方案的可行性,且利用FLAC3D程序计算出环形巷道距离井壁7.50 m是最佳开凿位置。经该措施处理后的井筒涌水由原来的90 m3/h降低至2 m3/h,且井筒保持了稳定。  相似文献   
106.
闫国民 《探矿工程》2015,42(8):39-42
福建煤田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岩层极其破碎且较松软,泥岩受挤压破碎为薄片状或烂泥状,给钻探施工造成许多困难,比如泥页岩水化膨胀,孔壁失稳导致孔内坍塌严重等。采用绳索取心技术,优选金刚石钻头,科学确定泥浆配比和钻进参数,成功解决了这些孔内技术难题,提高了钻探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的施工经验可供该矿区或该类地层的钻探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107.
在今天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人工挖孔灌注桩具有机具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占用施工场地小,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小,可全面展开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可靠,造价低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人工挖孔灌注桩具有竖向承载能力高,抗震性能好,沉降量小;桩基钢筋笼易于检查,混凝土质量易于保证;施工噪音干扰少.有利于处理两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矛盾;其特有的大承载力优势得到了许多设计、施工单位的认可,成为一种在软弱地基上经济适用的基础形式;经过多年设计、施工、实践,在西南地区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可用于高层建筑、公用建筑、水工建筑的桩基础,作支承、抗滑、挡土等之用。  相似文献   
108.
井孔响应试验通常指重锤试验,即测量井中水位突然变化时引起的井孔—含水层系统的强迫—自由振动响应。在许多情况下,它能可靠地确定含水层导水系数和其它特性。根据理论计算,该试验法影响范围一般可达100m。井孔—含水层系统的响应特性可分为三类:过阻尼振荡,临介阻尼振荡和欠阻尼振荡。 我们使用数值拉普拉斯变换方法,应用Cooper有关瞬时取水过阻尼响应的理论,计算出给定井孔—含水层系统模型对瞬间取水响应的理论曲线,然后将实际观测曲线与理论曲线对比,就能求出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和弹性贮水系数。文中列出的三口测井用重锤试验求出的导水系数与抽水试验结果对比发现,数值相差较大,可能是由于实际含水层并非理想模型,或是给出的含水层厚度误差较大,致使计算结果误差较大。据Van der kamp有关欠阻尼响应的理论,计算出井孔—含水层系统的振动特性和响应能力,如角频率、阻尼系数和导水系数等。 井孔响应试验的显著特点是经济,简便,很多井的试验在数分钟之内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109.

浅海和俯冲海沟等海域,不仅是矿产和油气资源主潜力区,也是构造地震频发区,其浅表热流和深部温度信息对于了解板块俯冲和岩浆活动等过程至关重要.这些区域浅层地温场和热流场受到底水温度波动(BTV)强烈扰动,其背景热流需由长期观测来获取.在全面分析了国内外海底热流长期观测技术特点后,我们提出了系缆式海底热流长期观测方案,2013年起陆续开展了部分核心技术的预研究及一系列海底、湖底及浅孔试验.结果表明:(1)自主研制的长周期低功耗微型测温单元,在2~36℃的环境下可连续观测1年;系缆式投放与回收方案即使在地形陡峭、1.5 kn流速及无动力定位等条件下仍然可行.(2)南海北部BTV总体随水深变浅而增强,在浅水区对浅层地温场扰动不可忽略.例如,在水深2600~3200 m和850~1200 m海域分别为0.025~0.053℃(17天内)、0.182~0.417℃(2天内),而台西南盆地北坡(水深763 m)夏季的海底热流由浅表的0.69 W·m-2转变为0.83 m以深的-0.25~-0.05 W·m-2.(3)兴伊措和湖光岩玛珥湖BTV向深部传导过程中其幅度逐渐减弱、相位滞后,进而导致热流方向与强度随季节发生变化.而康定中谷浅层(7 m内)地温在不同深度处同步波动,且冬高(35~36℃)夏低(28~32℃).推测为夏季大量降雨所致;其热流浅部低(0.504 W·m-2)深部高(0.901 W·m-2),指示着鲜水河断裂带深部热流体上涌.这些预研究工作为后续系缆式海底热流长期观测系统的正式研制与应用奠定了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0.
利用人工力源进行中等尺度地壳岩体中的应力场实验研究的首次实验,于1982年10月至11月在唐山古冶进行。 一、实验原理、场地和设备 此次实验以水压致裂法应力测量中的注水压力作为人工力源,在水压致裂孔(简称实验孔)的附近布设装有地应力传感器的观测孔,用地应力测量系统进行现场实测。 这类实验在国内外未见报道。它不仅能够通过实验检验地应力相对测量方法的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