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7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620篇
测绘学   157篇
大气科学   531篇
地球物理   455篇
地质学   1137篇
海洋学   548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217篇
自然地理   22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王书民 《物探与化探》2004,28(4):317-319
利用复电阻率柯尔—柯尔模型得出的激电相位与极化率的关系表达式,计算并绘制了相位随极化率的变化曲线,通过对激电相位随极化率的变化曲线特征分析,总结出了其近似关系,提出了激电相位近似的解释方法,并取得了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2.
993.
在推导出覆岩层下沉曲面方程和微元面平面伸张量方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地下煤火燃空区各覆岩离层裂隙率、破断裂隙率和总裂隙率的二维分布模型,经实例分析发现,覆岩裂隙场是由离层裂隙场和破断裂隙场组成的竖向不连续具有各向异性的非均质多孔介质,覆岩四周裂隙率大,内部裂隙率小;随着覆岩埋深减小,裂隙发育程度逐渐降低,离层裂隙率极大值由0.36、0.20、0.14、0.12逐次降低,破断裂隙率极大值由0.32、0.11、0.05、0.02逐次降低;在覆岩中部区域出现裂隙率竖向变化突变点;覆岩周边裂隙率分布形式由破断裂隙主导,内部则由离层裂隙主导。基于钻孔红外热像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间接性的覆岩裂隙现场实测方法,经验证选取的5个点的裂隙率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率都小于9%,差异率低,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4.
1981-2010年三江平原40~320cm深地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1981-2010年黑龙江佳木斯气象站40~320cm逐月平均地温观测资料,研究了三江平原地温变化规律、气候突变、异常年份及冻融特征等.结果表明:40~320cm年平均地温呈极显著升温趋势,升幅为0.496~0.574℃.(10a)-1,其中夏季升幅最大;月平均地温呈波形变化,振幅随深度增加而减小;1月随着深度的增加地温逐渐增大,7月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维持正梯度.除秋季40cm和80cm,冬季320cm平均地温变化相对平稳,未出现地温突变现象,其他各层年、季平均地温均发生了突变;40cm和80cm年平均地温在1981年出现了异常偏冷,320cm年平均地温在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了异常偏冷,40cm和160cm年平均地温在2004年出现了异常偏暖;80cm土壤较40cm冻融时间出现晚,冻结期缩短18d左右,土壤的冻结过程比消融过程要快.  相似文献   
995.
胜利油气区东营凹陷现今地温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中利用热导率分散模型,根据地层中砂质含量数据计算东营凹陷第三系各沉积地层单元的原地热导率,再利用热阻率法根据东营凹陷170口测温井中测温资料计算出第三系各地层界面上和特征深度处温度,进而研究东营凹陷现今地下温度。计算结果表明,第三系各地介面上地温分布特征主要受各界面埋藏深度控制,而地下各特征深度上地温分布特征主要受热流平面分布特征控制。  相似文献   
996.
997.
粉土因毛细水发育表现出较强冻胀特性,在冻土区建设中需关注其冻害问题。土中掺入石灰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土质改良方法,但石灰对粉土的冻胀特性影响尚不清晰。为研究石灰改良粉土的冻胀特性和效果,进行了开敞系统下的一维冻胀试验,分析不同掺灰量下的温度场、变形场和水分场变化规律和机理。研究发现:土样随掺灰量增大,其冻结深度先增大后减小,冻胀量和补水量持续减小,而冻胀率先减小后增大,各指标呈不同变化规律,冻胀特性复杂;一定条件下提高掺灰量可减小冻结深度和冻胀量直至低于素土,土样抗冻性提高;而随着掺灰量变化,石灰改良粉土的冻胀率始终高于素土,土样抗冻性改良不显著。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不能仅通过单一指标评价石灰改良粉土的效果,需结合冻结深度、冻胀量和冻胀率三个指标,综合评价石灰对粉土抗冻性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998.
为对研究区铝土矿床进行放射性评价及放射性勘查方法可行性研究,通过对区内铝土矿及其他岩石γ射线辐射量率的测量,统计出铝土矿石的γ射线辐射量率变化范围为(15.53~48.01)×10-9C/(kg·h),平均24.37×10-9C/(kg·h),其他岩矿石的γ射线辐射量率多在(4~8)×10-9C/(kg·h)之间,铝土矿石的放射性明显高于其他岩层,但仍远低于人类卫生学评价指标,同时认为本次工作成果对同类型铝土矿床放射性特征的研究具有普遍参考意义。由于铝土矿与其围岩的放射性差异较大,因而为下一步将放射性方法应用到铝土矿勘查中提供了一定物性前提。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快速急冷工艺制备含碳粉末触媒,并以此触媒为原料,在国产DS6×800A型铰链式六面顶压机上进行金刚石合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高速冷却条件下(冷速为104℃/s~106℃/s),大量石墨碳被固溶在触媒材料内部,固溶在触媒材料内部的石墨碳形态有球形、长条形及其它不规则形状;固溶石墨碳的存在有利于石墨碳源在高温高压金刚石合成过程中的溶解与传输,从而,缩短了触媒溶剂中溶解碳达到过饱和的时间,提高了金刚石的形核率和合成单产。  相似文献   
1000.
天然岩样由于孔隙结构复杂、骨架成分非单一,导致复电阻率研究困难。考虑到根据理想模型制作的人工岩样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验研究,选用黄铜粉、黄铁矿砂、石墨粉、环氧树脂等材料,人工合成了不同矿物含量的柱状标准岩样,在不同高压条件下使用AutoLab-1000设备测量了标样的复电阻率,并基于Debye分解模型反演获得了人工砂岩标样的零频电阻率、极化率、时间常数等参数;详细讨论了各个模型参数与导电矿物含量、连通性、地层压力等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地层压力和矿物成分对极化率有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认识高压条件下人工砂岩标样的电性特征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