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5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梁姗  王梅  宋薇  黄健 《海洋科学》2005,29(9):27-30
根据2003年10月底和11中旬对红岛海域的大面积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底栖生物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远岸海域底栖生物样品的多样性指数低于3。生物种间个体数分布比较均匀,优势种不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2.
大亚湾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88年9月-1989年1月在大亚湾潮间带采集底栖动物标本,经分类研究发现,共有547种,其中藻类91种,多毛类120种,软体动物209种,甲壳动物83种,棘皮动物19种,其他动物25种。研究表明,其区系性质以热带亚热带暖水种占多数,有许多热带种发展成优势种。在水平分布上,岩石相种类(316)>沙滩种数(222)>红树林泥滩(51);在垂直分布上,中潮区种数(398)>低潮区(221)>红树林  相似文献   
73.
基于2018年5月胶州湾海域共计20个站位所获取的生物及环境数据,研究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特征。调查海域共发现大型底栖生物208种,大型底栖生物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654.38 ind./m2和1 024.512 2 g/m2,大型底栖生物物种数、丰度和生物量均呈现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趋势;调查海域优势种以多毛类为主,IRI值最高的物种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香农维纳指数与ABC曲线均表明调查海域底栖生态环境整体清洁;在40%相似性水平上,可将调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划分为4个群落;底温和底盐影响调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丰度分布。  相似文献   
74.
用大型底栖动物为指标来指示、监测和评价海洋有机质污染,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报道。但是,由于大型底梄动物世代时间较长,对中低度及非急性致死污染的反应迟缓,不够灵敏迅速,因此这方面的工作至今还未见令人满意的结果。随着小型底栖生物学,尤其是生态学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给人们应用底栖生物来指示和监测海洋污染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小型底牺生物的分布广,野外取样方便,世代周期短,保守的生殖策略,对环境的变化反应更灵敏迅速,因此使其在污染监测研究中有着更大的潜力(Moore & Bett,1989)。作为小型底栖生物的最优势类群一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因其具有极高的丰度和多样性,以及身体较坚硬不易破碎等优点,而成为污染监测的研究重点(Ferris et al.,1979; Heip et al.,1985)。有关污染环境中小型底栖生物的研究,国外已有许多报道,迄今为止,国内还研究甚少。 青岛湾东侧海滩主要接纳青岛市市南区排放的生活污水和混合废水,近年来大规模截污后,张志南等(1993)曾在此做过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发现线虫密度与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有着相似的分布特点,并根据线虫群落多样性指数、线虫的取食特性及桡足类的相对丰度,对比Wu Boling et al..(1988)和孙道元等(1978)的研究,得出该湾有机质污染程度正在减轻的结论。但到目前为止,尚缺乏对该海区有机质污染状况及其变化的综合的系统研究。 作者于1991年4月-1992年3月在青岛湾东侧进行了底栖生物调査,本文试图通过对该有机质污染环境中小型底栖生物生态特点的研究,探讨污染指示种、主要类群的丰度、线虫与桡足类的比值(N/C)、线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种类组成等诸项生态学参数在有机质污染监测中的适用性和优缺点,为海洋污染监测及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和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75.
台湾海峡中北部海洋线虫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2月对台湾海峡中北部3个断面13个取样站进行了自由生活海洋线虫调查,获得了海洋线虫100种,隶属于3目28科91属,其中密度较高的种有萨巴线虫(Sabatieria sp.1)、变异矛咽线虫(Dorylaimopsis variabilis)、Vasostoma sp.、花斑线虫(Spilophorella sp.)、吞咽线虫(Daptonema sp.)、Linhystera sp.1、吸咽线虫(Halalaimus sp.1)和(Filoncholaimus sp.)等。虽然这些海洋线虫绝大多数只鉴定江口外海降低。从优势种分布看,不同取样站其密度差异很大。海洋线虫的取食类型以选择性食沉积物者(1A)占优,有38种,但刮食性种类(2A)和非选择性食沉积物者(1B)也分别为29种和25种,表明了台湾海峡中北部海洋吸虫取食类型的复杂性。文中还探讨了海洋线虫分布与海流等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6.
广东海门湾大型底栖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荣冠  江锦祥 《台湾海峡》1997,16(2):217-222
海门湾大型底栖生物已鉴定193种,其中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占总种数的79.79%。两季平均生物量为133.21g/m^2,平均栖息密度为543个/m^2。根据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和多维排序尺度可划分为三个群落:I短吻Yi虫-长腿三强蟹-奇异鳃稚虫-彩虹明樱蛤群落;Ⅱ奇异鳃稚虫-鸟啄小脆蛤-艾氏活额寄居蟹-短吻Yi虫群落;Ⅲ棒锥螺-纵肋织纹螺-弯六足蟹群落。应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法和部  相似文献   
77.
海洋底栖生物粒径谱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粒径谱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反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系统内部的动态联系,成为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工具。本文综述了底栖生物粒径谱的基本理论以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8.
黄河口海域调水调沙期间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口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受到包括自然和人为在内的诸多因子的影响,本次研究以2011年调水调沙活动对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为主,分析其短期内群落结构的变化。调水调沙前、中、后期均采用同样的站位取样,分别为1~18号站位,按照距离黄河入海口的距离分为4个梯级,为5、10、20和40km。研究结果显示:调水调沙前、中、后期分别渔获大型底栖生物73,72和85种,重要种的数量分别为13,1和16种;所有种类可以统计为4个门类,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其中,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占比重最大,而1982年其他学者对莱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的研究显示,棘皮动物和环节动物占比重最大,这表明近30年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产生较大变化;BOPA指数显示,前期各站位水质较高,中期和后期分别有2,3个站位受到中等程度污染;ABC曲线分析说明,调水调沙中、后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受扰动较大;群落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RDA)表明,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其中,调水调沙中期有机物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而后期的较大影响因子为水深。环境因子并不是单一作用于生物群落,而是几个环境因子共同作用,包括有机物、硫化物、重金属Hg和As等;不同环境因子造成群落结构变动的原因较多,其一可能是海水透明度的下降造成大型底栖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受阻。本次研究重点表明,人类多元活动从短期和长期看对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动影响均较大,调水调沙活动对黄河口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栖息地作用明显,改变其水温、盐度、群落扰动等。因此,应当加强对该海域入海陆源污染物的控制,加强对海洋生态平衡的保护。  相似文献   
79.
From a dataset of macrobenthos obtained from 18 cruises from 2004 to 2013 in the Huanghe(Yellow River)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areas,the 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crobenthos were analyzed,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Shannon-Wiener Index(H′),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AMBI) and multivariate AMBI(MAMBI) for assessing benthic habitat quality was compared.The results showed a total of 203 macrobenthos in the study area.The macrobenthos were dominated by polychaetes,followed by mollusks and crustaceans.The macrobenthic ecological groups were dominated by EGI,EGII and EGIII,which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31.5%,36.0% and 21.2% of the total.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three indices.The ecological quality status(EQS) levels given by the AMBI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given by the H′ and M-AMBI.The AMBI could not reflec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11 sites but the H′ and M-AMBI could do.Moreover,the three indices responded well to the variations in salinity(S) and dissolved oxygen(DO) in the waters.The H′ and MAMBI also responded sensitively to the differences in physical parameters,such as water depth and sediment texture.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AMBI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 gradient data was the strongest.The MAMBI could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degraded conditions from undegraded but the H′ and AMBI could not.Therefore,the M-AMBI reflected benthic habitat health well in the study areas.However,the objectivity of evaluation results of M-AMBI needs further verification by physical,chemical and biological methods.The thresholds also need further discussion.  相似文献   
80.
基于底栖生物指数的辽东湾生态质量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文倩  周娟  林岿璇  王瑜  夏阳  刘录三 《海洋科学》2016,40(10):105-112
以2007年7月辽东湾近岸海域获取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和环境参数数据为基础,首次将W-statistic应用于该海域的生态质量状况评价,并结合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评价结果全面分析其生态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大多数离岸海域取样点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轻度干扰为主,而北部河口区(如大辽河口、双台子河口)则以重度干扰为主,且沿河口区向外有明显的空间梯度。这跟入海河流携带大量的营养盐入湾从而导致河口区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有关。各指数均能较为敏感地响应富营养化的空间梯度变化,且与富营养化指数显著相关;同时,3个指数之间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能辨析北岸河口区组与近岸海域组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显著性差异,适用于评价辽东湾的生态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