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5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丰度生物量比较法应用局限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丰度生物量比较法(Abundance Biomass Comparison,以下简称ABC方法)是利用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特征来监测海洋环境污染的状况,由英国学者warwick [1]于1986年提出.  相似文献   
62.
福清核电站邻近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数量分布与群落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6年2、4、7和10月在福清核电厂运行前对其邻近潮间带不同底质断面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采样,以了解该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及资源分布.结果表明,该核电站附近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总共为146种,以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主.以季节和底质为因素对取样获得物种数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种类获得数的季节变化无显著差异,底质间呈边缘性显著.4季的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 446.11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972个/m2.大型底栖生物生物量平均值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栖息密度平均值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以季节和底质为因素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大型底栖生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季节间无显著差异但底质间差异极显著.底质和季节间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einer指数、Margalef种类丰度、Pielou均匀度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利用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对福清核电站邻近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进行分析后得出,该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可划分为两个群落:岩礁群落和泥沙滩群落.分析表明,底质是影响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季节对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3.
厦门东海域鱼类食物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厦门东海域58种鱼类的营养关系.根据对它们的食性分析,并依其食料生物的生态类群,将厦门东海域的鱼类食性类型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食性等5种.该海域鱼类的营养级可分为4级:杂食性鱼类、低级肉食性鱼类、中级肉食性鱼类和高级肉食性鱼类,其中低级肉食性鱼类占优势,为63.79%.本文还分析了厦门东海域鱼类的食物网及其能量流动途径,并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厦门东海域鱼类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64.
闽江口及邻近水域大型底栖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闽江口及邻近水域大型底栖生物已鉴定有219种,平均生物量为18.00g/m2,平均栖息密度为135个/m2.按Bray-Curtis相似性指数和多维排序尺度可划分为3个群落.应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法(ABC)和部分优势度显示群落受到扰动,引起群落扰动的原因认为在于生物的自然演替繁殖、群落所处底质的不稳定性以及生境污染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65.
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数量丰富、种类繁多、组成复杂。因此,对其数量动态研究为渔业资源补充和可持续利用及对海洋生态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1980-1990年对胶州湾进行了连续长达10年的底栖生物调查,取得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并发表了许多论文(刘瑞玉等,1992;孙滨等,1992;孙道元等,1990;吴耀泉等,1992;崔玉珩等,1994)。孙道元等于1991年5月-1994年2月对胶州湾10个生物监测站的底栖生物作了进一步采泥取祥调查(孙道元等,1995,1996)。为了比较多年来胶州湾底栖生物的数量动态变化,作者又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于1998年2月-1999年11月对原设的10个生物监测站(图1)做了8个季度月的大型底栖动物采泥取样调查,对种类组成、数量变动等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6.
厦门西部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荣冠  江锦祥 《台湾海峡》1989,8(2):144-149
本文应用种内个体对数正态分布,分析了厦门西部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变化,并将对数正态分布与传统使用的种类多样性指数进行比较,说明它可作为监测污染引起大型底栖生物变化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7.
埋藏反馈及其对生物礁发育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底栖生物与基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基底的性质直接影响生物的生活特性及分布。死亡生物的硬体骨骼大量堆积,将改变底栖生物生态环境的基底性质,产生埋藏反馈作用,从而使底栖生物群落发生演替。生物礁的初期发育阶段直接受到埋藏反馈的影响。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资料,系统论述了埋藏反馈及其对生物礁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近岸海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提出和探讨了关于开展"海底沉积物-水-底栖生物系统"调查评价的内容、方法及其工作要求.建议对系统的3种组成介质进行同站位、同步和近原始状态(未扰动)、密度网格采样,辅助开展海洋地球物理剖面测量,分析评价海底表层环境系统内重金属元素来源、运移的地球化学作用及其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69.
香港维多利亚港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1995年3月和8月对香港维多利亚港8个站位的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得40种大型底栖生物.其中多毛类25种,软体动物4种,甲壳动物7种,鱼类4种.根据各取样站耐污种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法分析得出,靠近机场的VS2和VS4两取样站底质受到有机质严重污染;处于港的西部和中部的VM8、WM2、VS5和VS64个取样站底质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处于港的东部的VS1和VS3两取样站底质相对较好.这些特征与维多利亚港输入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及水动力环境有关.上述结果还与维多利亚港底栖生物的历史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0.
胶州湾环境对底栖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毕洪生 《海洋科学》1997,21(1):37-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