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5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石岛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8月~2009年5月分4个航次对石岛海域进行大型底栖生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生物164种,整个调查海域内大型底栖生物的优势种明显;调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279个/m2和11.00 g/m2;调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初步分为近岸的粗砂底质群落和离岸较远的泥沙底质群落。本调查结果与其他海域调查资料做了对比,并初步分析了与其他调查海域结果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2.
北黄海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于2006年7月和2007年1,4和10月在北黄海陆架浅海水域进行小型底栖生物调查.结果表明,4个航次的小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分别为(1 099±634),(664±495),(1 601±837)和(524±378) ind·10 c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 446.34±764.66),(428.63±294.84),(1 580.53±1 041.23)和(793.50±475.83) μg·dwt·10 cm-2.共鉴定出18个小型底栖生物类群,按丰度,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为最优势类群,4个航次的优势度分别为72%,90%,85%和74%,其他优势类群依次是桡足类、多毛类、动吻类和介形类;按生物量依次是线虫、桡足类、多毛类、介形类和双壳类.97%的小型底栖生物分布在0~5 cm的表层沉积物内,线虫和桡足类分布在0~2 cm沉积物的比例分别为86%和87%.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表明: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在由4个航次所代表的春、夏、秋、冬各季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春、夏高于秋、冬),在4个航次的5个相同取样站位之间也有显著差异.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与水深和底盐呈负相关性.北黄海冷水团对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时空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台湾海峡西部及台湾浅滩附近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4~1985年台湾海峡底栖生物4次调查资料,研究了该海峡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文中使用了聚类分析方法和群落结构指数,把调查海域分为7个群落分布区,讨论了各群落的分布、结构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首次报道在台湾海峡南部大面积深水区发现短刀偏文昌鱼为代表的底栖生物群落,为资源开发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4.
对嵊泗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分布进行了研究表明,种类的水平分布主要受盐度及海岸开敞度的影响,从近岸到外海,随着盐度及海岸开敞度的增加,潮间带底栖生物的种类数呈增加的趋势,不同海区的优势种不同,近岸较屏蔽区以软体动物及甲壳动物占优势,外海开敞区以甲壳动物及藻类占优势,近外海较开敞区为一过渡区;种类的垂直分布主要受潮区及海岸开敞度的影响,各海区不同的潮区生物种类数均为中潮区多于低潮区多于主潮区,高  相似文献   
105.
106.
2009年4月对舟山海域13个站位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生态特征进行了调查,并结合2001—2008年浙江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料,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变化趋势及其生存环境现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84种,其中多毛类31种,甲壳类25种,软体动物12种,鱼类8种,腔肠动物4种,棘皮动物和其它类各2种。2009年春季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平均值为11.62g/m2,丰度平均值为208.5个/m2,生物多样性指数(H′)为1.64,丰度呈由近岸向外海递增的趋势。根据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排序分析,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可划分为3个群落,分别为群落Ⅰ:双鳃内卷齿蚕-织纹螺-孔鰕虎鱼群;群落Ⅱ:色斑角吻沙蚕-脊尾白虾群落;群落Ⅲ:葛氏长臂虾-织纹螺群。通过丰度/生物量累积k-优势度曲线分析可知,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已受到中度程度的污染或扰动,群落结构不稳定。比较分析2001—2009年舟山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生物量和丰度变化趋势可知,个体较小、生长周期较短的种类逐步成为舟山海域的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107.
厦门岛东南海滩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宏靓  刘升发 《台湾海峡》2002,21(2):177-180
本文报道厦门岛东南海滩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单宫线虫目希阿利线虫科新种-厦门吻腔线虫(Rhynchomema xiamenensis sp.nov)。对新种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近似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8.
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6种对虾食性特征及其营养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美珍 《台湾海峡》2004,23(4):481-488
本文主要研究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6种对虾的食性特征与营养级.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皆为混合食性型的甲壳动物.哈氏仿对虾、鹰爪虾和周氏新对虾的主要饵料生物属底栖生物和浮游动物生态类群,中华管鞭虾和须赤虾的主要饵料生物属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生态类群;它们的营养级范围在1.64~2.14之间.周氏新对虾、角突仿对虾、须赤虾和鹰爪虾属第二营养层次的杂食性动物,哈氏仿对虾和中华管鞭虾属第三营养层次的低级肉食性动物;它们的食物生境宽度范围为6.48~1.24,其大小范围依次为:哈氏仿对虾、中华管鞭虾、鹰爪虾、周氏新对虾、须赤虾、角突仿对虾;6种虾类之间的食物的重叠指数0.008~0.716.除了周氏新对虾与其它虾类之间食物的重叠指数<0.15外,其它5种虾类之间(食物的重叠指数0.387~0.716)都存在竞争饵料资源的问题.挠足类、长尾类、稚幼鱼、多毛类、硅藻类和肉足鞭毛虫是虾类共同争食的饵料生物.  相似文献   
109.
南麂岛邻近海域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道南麂岛邻近海域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规律,调查海域共获底栖生物199种,其中,多毛类占39%,软体动物占23%,种类组成上存在明显的季节演替现象。年平均生物量为45.04g/m2,秋季高于春季;平均密度为384个/m2,春季高于秋季,南麂岛西北面有一个高生物量区。本文还应用群落特征指数及多维调节(MDS)方法分析了底栖生物群落结构,探讨环境因子对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可分出代表该海域底栖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的沿岸区外,尚可再分出4个特殊的区域,各区有自己特有的优势种;各区的群落结构与水深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0.
于2006、2007和2009年台州大陈岛猪腰屿资源增殖保护区建立前、后,对该保护区内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分析了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群落结构及增殖放流品种对保护区建立的生态响应.结果显示:保护区建立后,大型底栖生物的物种数、生物量和丰度均比建区前有明显提高;增殖放流黄口荔枝螺Thais lu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