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4篇
  免费   443篇
  国内免费   289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013篇
地质学   860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12.
采用简易、快速、经济的洞壁应力恢复法对某工程边坡勘探平硐洞壁应力场作了系统测试, 并采用FLAC2D软件对测试成果作了斜坡初始应力的反演分析。结果表明, 斜坡应力场随深度变化具有明显分带性, 应力量值随硐深曲线具有典型的驼峰式特征, 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 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应用于斜坡应力场的系统测试和研究。成果对认识斜坡岩体的变形破裂及卸荷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高坝建设中.由施工期导流洞改建成的"龙抬头"形式永久泄洪洞是实际工程中一种常见形式.本文以紫坪埔为例,在岩体结构模型概化的基础上.采用FLAC3D"的数值分析方法t系统研究了紫坪铺水电站导流洞改造成泄洪洞,开挖完成后围岩的二次应力场、变形场和塑性破坏区的变化特征,与开挖过程中的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为洞室稳定性评价和工程施工设计提供了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藏札达盆地控盆断裂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札达盆地是喜马拉雅构造带中的一个山间断陷盆地,其演化过程与盆地两侧的控盆构造密切相关。对控盆断裂的构造应力场进行模拟计算,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本区构造控盆的认识。因此,在对盆地构造地质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区的深部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对札达盆地控盆断裂的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札达盆地的演化明显受盆地两侧边界断裂的控制,札达盆地是在整体南北向挤压应力的作用下,不同块体差异隆升作用的结果。其南侧的控盆断裂为北倾的正断层,北侧的控盆断裂为南倾的逆断层,二者共同形成了南降北升的翘板式断陷盆地运动过程,是喜马拉雅地块在陆内汇聚挤压构造环境中构造应力场调整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华北东部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变化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分析了华北东部地堑构造发育特征、地震断层和震源机制等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早第三纪,本区受到了北西—南东向的强烈拉张,其应力场主要受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影响;自晚第三纪以来本区主要受北东—北东东向挤压应力场控制。其应力场主要受印度洋板块活动的影响,而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影响已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活动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29,自引:16,他引:113  
本文通过对我国西南地区以及相邻的越南、缅甸北部地区的51个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和10个地震破裂带资料的力学分析,讨论了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及现代构造活动特征。并得出由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通海曲江断裂带和红河断裂带所围成的一个不封闭菱形地块相对外围区域有向南南东移动的趋势。此菱形地块控制着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中部的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分析了1933~2003年间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发生的745个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研究了高原地壳构造运动及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大量正断层型地震集中发生在青藏高原中部海拔4000m以上的地区,其中许多地震是纯正断层型地震。震源机制结果显示,该区正断层型地震的断层走向多为南北方向,断层位错矢量的水平分量均位于近东西方向,这表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存在着近东西方向的扩张构造运动。地震震源应力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原中部高海拔地区,E-W向或WNW-ESE向的水平扩张作用控制着该区的地壳应力场。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近东西方向的扩张构造运动是该区引张应力场的作用结果,其动力学原因可能与持续隆升的高原自重增大引起的重力崩塌及其周边区域构造应力状况有关。而青藏高原周缘地区,除了东部边缘外,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前沿以及青藏高原的北部、西部边缘所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都是逆断层型或走滑逆断层型地震。在青藏高原周缘地区,北东或者北北东方向水平挤压的构造应力场为优势应力场。在中国西部的大范围内,主压应力P轴水平分量位于NE-SW方向,形成了一个广域的NE-SW方向的挤压应力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应力场特征表明,印度板块的北上运动以及它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所形成的挤压应力场是高原强烈隆起的直接原因。在青藏高原中南部形成了近东西向引张应力场为主的区域,并以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部分释放其应力积累。研究高原高海拔地区的引张应力场和近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的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强烈隆起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与机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共轭剪节理应力反演方法,恢复了邯郸-峰峰矿区晚古生代以来的3期古构造应力场,进而探讨了煤田构造的演化历史,将其分为4大阶段:①中生代早期近NS向挤压,煤系后期改造初动期;②中生代晚期SE-NW向挤压,奠定煤田构造格架的基础;③中生代末至古近纪NW-SE向拉张,煤田构造格架定型;④新近纪以来近东西向拉张,煤田构造的现代活动.  相似文献   
19.
阿尔金地区构造应力场及其对金属矿产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造应力场研究可以为区域矿产预测提供依据。主要根据节理、擦痕的测试分析,结合区域构造解析,确定阿尔金山东西向拉配泉--红柳沟构造带经历了三期不同方向的应力作用:印支期以前的南北向挤压作用,印支-燕山期的北西-南东向的挤压和中生代晚期-新生代北东东-南南西向的挤压;并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前两期构造应力场的演变过程,进而讨论了区域构造应力场对内生金属矿产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指出了区域寻找大型内生金属矿产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20.
新疆准噶尔盆地断裂控油气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部四大含油气沉积盆地之一,面积约13万km^2,目前,盆地内已发现25个油气田,主要分布于盆地的西北缘和腹部的陆梁隆起、盆地东部和南缘。烃源岩主要为石炭系(C)、二叠系(P1,Pz),其次为侏罗系(J1—2);产层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该盆地自二叠纪以来经历了多旋回的构造发展,形成了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多套断裂体系,并与多个储盖组合相匹配构成了多套含油气层。勘探结果表明,盆地内已发现的油气绝大多数(94%左右)源于深部二叠系烃源岩。其中,断裂是油气从深层向浅层储层运移的重要通道。目前,已发现的构造油气藏的分布绝大多数都与断裂有关,平面上,主要油气聚集带都沿断裂带分布,纵向上“断裂通到那里,油气就走到那里”,表明盆地内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与断裂活动有密切关系,断裂的开启性(通道)与封闭性(遮挡)对油气运移和聚集成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断裂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机理,对于分析油气成藏过程,总结油气分布规律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