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4篇
  免费   619篇
  国内免费   478篇
测绘学   712篇
大气科学   368篇
地球物理   1317篇
地质学   1202篇
海洋学   377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392篇
自然地理   19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松潘—甘孜块体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认识高原扩展的重要区域.近年来,该块体不同边缘强震频发(2008年四川汶川MW7.9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MW6.9地震、2013年四川芦山MW6.6地震、2017年四川九寨沟MW6.5地震、2021年青海玛多MW7.4地震),但针对这些强震的余震特征比较的研究鲜见,忽略了"从震源演化的角度揭示块体不同位置结构的差异".本文依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13年的地震观测数据(2008-01-01—2020-11-30),采用双差定位方法(HypoDD)开展松潘—甘孜块体近年不同强震的余震演化研究.研究表明处于块体不同位置的余震序列时空特征存在差异:(1)块体南缘的玉树地震有前震事件,其余均未观测到前震;(2)块体南缘的玉树地震与东缘的汶川、芦山地震均激发共轭断裂,其余则未激发;(3)汶川、芦山地震与其他地震的双侧破裂形态不同,为单侧破裂;(4)余震分布密集区位于同震滑移极值区的周缘.结合该区的构造背景与震源时空分布特征,我们指出块体不同位置的余震时空分布主要受到块体所处的局部结构的约束:龙门山断裂带与玉树断裂带较块体北缘的东昆仑断裂带,粗糙度与非均匀度更高;龙门山断裂带东西两侧壳内物质的物性差异较其余断裂带更强;四川盆地具有西倾到松潘—甘孜壳内下方的几何形态、而松潘—甘孜块体的北边界与南边界主要为南北两侧块体拼贴的接触关系.未来,基于深度学习的余震识别研究是定量获取断层物质属性、几何形态、块体边缘接触关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2.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报电离层TEC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IGS发布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数据为样本,利用时间序列分析进行预报。将TEC时间序列分解为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项的组合,并利用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确定模型阶数。对IGS提供的2008年TEC数据进行预报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时间序列分析能达到较高精度,预报7 d时的平均相对精度为87.75%,预报精度大于60%的预报值占所有预报值的95%以上,预报精度大于85%的预报值占所有预报值的72.6%,95.3%的预报残差小于±3 TECU。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有效地提取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站坐标时间序列中的有用信息,提高坐标时间序列的建模精度,提出一种小波多尺度分解与奇异谱分析相结合的非线性运动建模方法,并利用全球11个测站20年(1999-2018年)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  相似文献   
994.
智利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成矿规律、控制因素与成矿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利中生代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成矿带位于海岸科迪勒拉山带,与斑岩铜金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共同组成了南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上成矿系统组合。在成矿时代上,IOCG矿床成矿时代集中在175.6~141,140~100和99~66 Ma BP。IOCG矿床位于弧前盆地、主岛弧带和弧后盆地等五级构造单元中;而斑岩铜金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位于主岛弧带和弧后盆地中,与IOCG矿床成矿带成对出现。综述了智利超大型IOCG矿床研究和勘查进展,认为智利IOCG矿床主要为富铁质岩浆的火山喷溢作用、岩浆热液—盆地流体混合成矿和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等3种端元类型。侏罗—白垩纪弧前盆地、主火山岛弧带和弧后盆地等五级构造单元是IOCG矿床定位构造,在晚白垩世发生构造反转后,在安第斯大陆边缘从伸展构造体制转变为走滑挤压收缩构造体制,同时形成了平行于岛弧带的阿卡塔玛(AFZ)断裂系统,AFZ断裂系统导致弧前盆地—主岛弧带—弧后盆地发生构造变形并伴有同构造期岩浆侵入,主岛弧带岩浆活动停滞,晚白垩世深成岩浆弧向东迁移,在岛弧带和弧后盆地反转过程中因岩浆—构造叠加程度不同,形成了IOCG矿床叠加成矿序列,同期,白垩纪斑岩型铜金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相伴形成。提出富铁基性—超基性岩、IOCG矿床和斑岩型铜金矿床等与弧后盆地构造变形的动力学机制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山东乳山流动观测台网资料,采用双差精定位方法重新确定2014-05以来山东乳山M3.2地震余震序列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该地区的三维速度结构模型。结果显示,乳山地区的余震序列整体呈现出圆形聚集特征,优势分布主要集中在3~8 km深度,乳山震群集中区的余震活动主要发生在破裂集中的区域,在5 km深度最为集中,说明乳山震群主要发生的区域为上地壳;研究区不同深度的P波速度变化明显。由于离已知的主断层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可以判断余震分布集中区可能是乳山断裂的分支或者是一条新的隐伏断裂。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明湛江市售鱼干中曲霉菌(Aspergillus spp.)分离株产AFB1的特性。【方法】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对鱼干中的曲霉菌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菌落形态、显微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对分离株进行鉴定,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分析菌株的AFB1合成量。【结果】鱼干中曲霉菌的分离率高达47.66%,经形态学鉴定发现以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A03、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H32、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M23、欧式曲霉(Aspergillus europaeus)M11、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B21等为主,其中红笛鲷干(Lutjanus sanguinaus)中黄曲霉菌的含量高达1200 CFU/g。黄曲霉A03在红笛鲷干培养基中常温(27~30℃)培养21 d,产AFB1能力达到3.8 ng/mL。【结论】鱼干中存在产AFB1的黄曲霉菌,警示鱼干中存在AFB1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7.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陆态网224个GNS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进行分析.首先对基准站原始坐标序列进行突变项拟合、粗差剔除、缺失数据插值补齐等预处理;然后对预处理后的站点残差坐标时间序列分N、E、U方向组建时间序列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各方向主分量及其相应的空间特征向量分析站点空间响应分布特征、共模误差以及异常站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曲流河三角洲砂体分布规律的差异性制约勘探开发。综合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划分曲流河三角洲岩相类型,分析成因序列的差异性,建立构型单元的岩性、电性、地震沉积响应关系及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曲流河三角洲共划分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等10种岩相类型,构成LA-1、LA-2、LA-3等8种微相成因序列;平面上,表现为“大平原、小前缘”特征,发育带状河道、片状泥质、朵状坝体、指形席状砂4类复合构型单元,其中三角洲平原由“曲流水道、点坝发育”的带状河道和“泥质发育、厚层展布”的片状泥质沉积组成,三角洲前缘发育“枝状河道、河口坝残存”的复合朵状坝体和“河道末端、席状砂主体”的指形席状砂沉积。三角洲平原河道表现为曲流延伸、侧向迁移特点,以分流河道—分流河道砂体组合叠置为主;三角洲前缘河道表现为枝状分叉、垂向加积特点,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组合叠置为主。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叠置砂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叠置砂是勘探优先目标。该结果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油气田增储上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河流水质预测对于水环境管理与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非机理性水质预测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河流水质预测领域。然而,此类模型不考虑水质因子变化的物理机理,导致预测结果难以解释、稳定性差。为此,本文将水质因子变化的物理规律视为一种先验知识约束,建模于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Gated Recurrent Unit, GRU)之中,以河流水质预测的重要参数溶解氧为例,提出了一种物理约束的门控循环单元网络(Physics-constrained Gated Recurrent Unit, PHY_GRU)。以美国亚特兰大市2021年河流溶解氧预测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① PHY_GRU与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多层感知机和门控循环单元模型相比,预测精度和稳定性明显提升,其中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94.8%,62.9%和37.2%;② 综合考虑多种物理规律约束可以提升PHY_GRU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③ PHY_GRU采用门控循环单元模型训练样本的30%,其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即可超过门控循环单元模型。本文提供了一种在神经网络模型中融入水质先验知识的研究思路,有助于提升水质预测模型辅助决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从台站选址、地震仪器设备选择及安装三方面介绍2022-06-01芦山MS6.1地震临时地震台网的部署过程,初步分析流动台网背景噪声特征和余震序列。结果表明,台站部署完成后提高了震区现有台站密度,与固定台站联合组网,提高了地震定位的台站方位角覆盖和科学研究的空间分辨率。受人为噪声的影响,通常流动台站的噪声水平高于固定台站,平均噪声水平高于NHNM和NLNM均值,部分台站接近或高于NHNM值,高频噪声呈现与附近人为活动相关的日变化特征。受此影响,地震台网白天时段记录的地震数目明显少于夜晚时段,且小震事件数量明显减少;余震序列的双差定位结果显示,余震主要分布在小关子断裂北部,呈NE向分布,NE向约10 km, NW向约6 km;采用最大曲率法计算得到余震序列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1.2,其中夜晚时段MC=1.1,白天时段MC升高至1.4,说明震区白天时段地震监测能力减弱。中强震后的余震序列随时间快速衰减,震后5 d内的余震数量约占整体余震的80%,特别是震后2 d内的余震最为发育。为更好地认识地震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