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61篇 |
免费 | 5250篇 |
国内免费 | 318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67篇 |
大气科学 | 1392篇 |
地球物理 | 4395篇 |
地质学 | 11792篇 |
海洋学 | 1873篇 |
天文学 | 293篇 |
综合类 | 1186篇 |
自然地理 | 99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435篇 |
2023年 | 692篇 |
2022年 | 813篇 |
2021年 | 826篇 |
2020年 | 774篇 |
2019年 | 842篇 |
2018年 | 627篇 |
2017年 | 619篇 |
2016年 | 669篇 |
2015年 | 741篇 |
2014年 | 1010篇 |
2013年 | 932篇 |
2012年 | 1017篇 |
2011年 | 967篇 |
2010年 | 923篇 |
2009年 | 877篇 |
2008年 | 891篇 |
2007年 | 819篇 |
2006年 | 789篇 |
2005年 | 637篇 |
2004年 | 656篇 |
2003年 | 645篇 |
2002年 | 610篇 |
2001年 | 638篇 |
2000年 | 515篇 |
1999年 | 485篇 |
1998年 | 584篇 |
1997年 | 606篇 |
1996年 | 592篇 |
1995年 | 569篇 |
1994年 | 466篇 |
1993年 | 411篇 |
1992年 | 427篇 |
1991年 | 429篇 |
1990年 | 455篇 |
1989年 | 410篇 |
1988年 | 70篇 |
1987年 | 53篇 |
1986年 | 46篇 |
1985年 | 51篇 |
1984年 | 29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11篇 |
1975年 | 14篇 |
1959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锦州东港电力有限公司矿泉水水源地位于辽西中部断陷盆地锦州盆地的北端。地处中新生代上侏罗统及白垩系构成的对称向斜,NNE新华夏系断裂构造经由锦州盆地通过。工作区第四系覆盖6-14m,下伏孙家湾组(K2S)砂质泥岩、砂砾岩和义县组(K1y)火山碎屑岩、英安岩、安山岩及火山凝灰角砾岩。对该区进行地质水文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电阻率联合剖面、高密度电阻率法、电测深(电阻率、衰减时及极化率)多种物探电法综合勘查,确定断裂构造位置、产状及赋水性。经验证获得涌水量312t/d具有商业价值的矿泉水水源地。这一工作方法在辽西火山岩贫水区进行水资源勘查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32.
化探勘查数据的分布规律十分复杂,具有多重分形的特征,可用分形理论研究符合化探数据的分布规律。针对不同类型铀矿床的化探特征,选取分形理论中的部分方法进行研究并与传统方法对比。用含量-面积法处理某碳硅泥岩型铀矿区的水系沉积物数据,可以缩小异常区范围而且不遗漏矿点,减少勘查工作量;用分形趋势面法处理某砂岩型铀矿区的活性炭测氡数据,能够有效地强化弱异常信息,提升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933.
高精度ICP-MS 230Th测年新技术及其在贵州衙门洞Y1石笋测年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系统介绍洞穴石笋高精度ICP-M S铀系年代学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对贵州荔波县衙门洞Y1石笋进行了IC P-M S 230 Th测年研究。综合分析认为精确时标的建立对于利用石笋进行古气候重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采用ICP-M S 230 Th测年方法进行石笋样品定年准确可靠,并且比TIM S方法具有更高的效率,所需样品更微量。通过生长速率变化分析表明,石笋生长速率记录了过去冷暖突变事件,因此可以用它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环境记录替代指标来研究古降水及古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34.
935.
浙江省常山县苦麻岭地区位于钱塘台褶皱带华埠-新登陷褶带上,具备了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条件,但地形起伏大、构造复杂、植被发育茂盛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探矿效果。为此采用双频激电法,通过对称四极测深对该勘查区进行勘探。针对视电阻率测深曲线出现的跳跃、波动等异常形态,结合地层岩性、构造裂隙发育情况及视幅频率反映,对干扰因素进行排除,并依据视电阻率曲线拐点异常及增大趋势确定区内花岗岩岩体埋深及边界变化规律,指出该花岗岩顶部界面较平缓或下凹处,其围岩接触带为富集、成矿的有利部位。由视电阻率ρs和视幅频率Fs断面图推断,矿化异常等值线未封闭,异常中心位于测线以东,该结论对勘查区及类似地区扩大找矿规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6.
鉴于传统的手工方法或CAD绘制抽水试验过程中Q=f(S)及q=f(S)曲线中出现的效率低、精度不高的问题,利用Excel的计算、图表功能.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某井田203孔8煤至17煤抽水试验资料为例,详细阐述了图表法和数值法绘制Q=f(S)及q=f(S)曲线的具体步骤及判别啦线是否正常的方法,为野外水文地质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范本。 相似文献
937.
混合像元分解是遥感技术向定量化、精细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是关系到地物精细分类的重要操作环节,而线性光谱模型确实是目前解决混合像元问题的有效策略.针对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量大,混合像元分解计算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UDA的高光谱遥感端元投影向量法实现方法.在分析高光谱图像端元投影向量法串行算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在CUDA架构下以像元点为基准产生相应的进程数,每个进程负责一单位像元点的计算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的高光谱遥感影像的混合像元中,可极大地提高传统中央处理器(CPU)的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938.
多种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值是区分背景区与异常区的基本参数,而异常下限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实施。本文以青海省治多县区域1∶1万土壤化探样品中Ag、Cu、Zn、Pb、Bi、Mo、W七种元素为例,使用传统计算方法、85%累计频率法、分形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对比研究认为:传统计算方法求得的异常范围小,且较为分散;85%累计频率法与传统方法所得异常下限值比较接近,具有合理性与客观性,相对于传统计算方法,分形方法对弱小异常的识别效果显著,但异常范围过大,给异常查证工作带来难度。确定异常下限值时要研究数据分布模式和地质背景,分析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应采用多种分析法对比确定合理的异常下限,圈定出有效的异常区。 相似文献
939.
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