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36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51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城市地区大气气溶胶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复杂,理清单颗粒精细的化学成分和混合状态对于大气污染溯源和精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被动式气溶胶采样器分别在山东省日照市城区和钢铁园区两个区域进行了定点采样,并利用智能扫描电镜环境颗粒物分析系统(IntelliSEM EPAS)对采集的大气单颗粒物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照市大气颗粒物主要由不规则碳质颗粒(C-rich)、含硫颗粒(Ca-S、Na-S-Ca)与矿物颗粒组成。其中,城区样品中C-rich颗粒数量贡献为53.5%,是钢铁园区样品的2.5倍,大于1 μm的颗粒物数量为9.0%,是钢铁园区样品的1.7倍,城区居民活动和工业过程是城市中大气颗粒物特别是二次细颗粒的主要来源。钢铁园区样品中含硫颗粒物数量贡献为72.9%,含硫颗粒物质量贡献为30.9%,富铁颗粒物质量贡献为5.3%,分别是城区样品的1.8倍、3.6倍和2.9倍,表明钢铁园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包括钢铁企业排放的一次污染物及其转化生成的二次细颗粒物。  相似文献   
42.
长江口泥沙的来源分析与数量计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承坤 《地理学报》1989,44(1):22-31
本文根据地学原理,建立了长江口泥沙的来源分析与数量计算的模式。定量分析了长江口泥沙来源,计算了泥沙的数量。通过验证表明沙量的计算值与验证值两者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43.
44.
论数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5.
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发达地区版《世界地理》(下称新教材),同人教版《世界地理》(下称旧教版)相比有很大改进。其中,图象数量之丰富,功能之完整,是很突出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46.
南迦巴瓦峰地区土地结构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慧  田亚平  彭补拙 《山地学报》2001,19(5):392-397
从土地空间结构、土地数量结构、土地质量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演替结构等方面对南迦巴瓦峰地区土地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土地结构独特,垂直分异现象明显,宜农、宜牧、宜林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在此基础上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该区合理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措施为提高现有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保护森林资源和加强草场建设。  相似文献   
47.
48.
四川紫色丘陵区坡坎生态系统分布面积大 ,生物组合类型多样 ;合理建造坡坎生态系统是改善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生态功能显著 ;优化利用坡坎生态系统是提高土地持续生产力、增加农业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9.
50.
南极长城湾浮游植物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