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36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51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各拉丹冬峰果曲冰川雪中细菌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中细菌的种属差别显著,夏季雪中细菌具较高的多样性,以a Protobacteia和Actinobacteria类细菌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量的35%和31%,细菌与多种环境相关.冬春季雪中细菌多样性较低,以CFB类群占绝对优势.各拉丹冬雪中细菌的数量及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反映了细菌对不同季节大气环流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2.
油气资源预测统计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晓冬  徐景祯  杨勉 《地质科学》2004,39(2):245-250
松辽盆地北部的油气勘探程度虽然较高,但仍然有一些尚未发现的油气资源。本文在对预测油气资源的分形分布模型和截断帕雷托(TSP)分布模型两种统计模型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油气藏地质规律,通过预测该区未发现的油(气)田数量及其储量规模分布,认为方法可行,结果供参考,并待实践进一步验证。得出主要结论是:分形分布模型是一种预测油气田数量和储量(资源量)的可靠方法,在勘探程度较高的盆地或区带应用效果较好,而在勘探新区应用则有一定难度;截断帕雷托分布模型相对于分形分布模型不很完善,但应用该模型进行油气资源分布预测受具体盆地地质条件的影响较小,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象拔蚌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亲贝促熟、人工催产、幼虫培育和采苗等技术环节的研究,建立了象拔蚌(Panopea gen-erosa)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表明,在盐度28~30条件下,受精卵在水温11、13、16oC时发育至D形幼虫所需时间分别为83、60和46 h;在水温16~18oC,经20 d发育至壳长约380μm的壳顶幼虫时出现足和水管原基,进入附着变态阶段。投放附着基后培育约70 d,可生长至壳长5 mm的幼贝。壳长日增长量在D形幼虫阶段为6.2μm,在壳顶幼虫阶段为16.8μm,附着变态后生长速度加快,外形具成体形态。不同附着基的采苗率依次为:细砂>卵石>聚乙烯网片>波纹板。  相似文献   
104.
青藏公路沿线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青藏公路沿线土壤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 青藏公路沿线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为0.77×106~2.44×107CFU·g-1dw; 沿青藏公路从南(申格里贡山)到北(西大滩), 土壤可培养细菌与真菌数量表现为先迅速减少, 然后渐趋平缓; 可培养放线菌数量先减少后增加; 土壤总氮、 有机碳和含水量逐渐降低, 而pH值逐渐升高. C/N比率与真菌/细菌比率变化趋势相似, 均为先增加后减少. 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青藏公路沿线土壤微生物数量主要受纬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表现为微生物数量与纬度和pH值显著负相关, 而与总氮、 有机碳和含水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解珠母贝早期发育阶段最适存活和生长条件,于2013年5—6月在珍珠贝养殖场进行不同海水盐度对珠母贝直线铰合期幼虫、壳顶期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珠母贝直线铰合期幼虫存活适宜盐度为2285—3886,最适盐度为2719—3502,壳长增长的适宜盐度为2043—4123,最适盐度为3110;壳顶期幼虫存活适宜盐度为2310-3914,最适盐度为2719—3502,壳长增长的适宜盐度为2029—4009,最适盐度为3110·3502;稚贝存活适宜盐度为2064—3910,最适盐度为2719—3502,壳长增长的适宜盐度为1938—4130,最适盐度为2719—3110。  相似文献   
106.
臧敬 《地球》2012,(1):140-141
2011年12月17日,达尔问自然求知社鸟兽学院组织召开了《内蒙边境——黄羊的黄泉路》的主题会议。主讲绿野方舟团队从中蒙边境带回最新的黄羊受害调查资料,以《徘徊在地狱与天堂之间的黄羊——我国黄羊种群数量及威胁调查原因》为研究课题,讲述了中蒙边境上黄羊生存现状,与社会各界关注动植物环保的热心人士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7.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再建4亿亩高标准农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土地整治内涵外延也发生了深刻转变:在范围上,已由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向集中连片的综合整治转变,逐步演变为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在内涵上,已由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并重转变;在目标上,已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建设性保护耕地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在手段上,已由以项目为载体向以项目、工程为  相似文献   
108.
蓝颖春 《地球》2012,(11):28-31
耕地是土地资源中的精华,也是重要的环境因子,耕地保护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据国土资源部耕地司负责人介绍,在保护耕地1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土资源系统各部门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总要求,不断提升保发展、保资源、保民生的能力和水平,建立起了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全面管护的制度体系。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基本  相似文献   
109.
张琳瑶  刘大翔  许文年  童标 《冰川冻土》2017,39(5):1122-1129
为揭示高寒地区典型生境基材中功能微生物数量变化的规律,以黄棕壤土为试验土样,在两种初始含水率条件下,分别制备客土、植被混凝土以及加菌植被混凝土三种不同类型的生境基材进行冻融循环模拟试验,探讨生境基材类型、初始含水率和冻融循环次数对基材中功能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三种基材中功能微生物数量均受冻融循环影响显著,且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总体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冻融循环过程中,三种基材中功能微生物总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排序为:加菌植被混凝土 > 植被混凝土 > 客土,且固氮、解钾微生物数量显著低于解磷微生物;含水率为22%的基材中功能微生物总量普遍高于含水率为18%的基材。研究结果表明,加菌植被混凝土的肥力、抗冻性相比客土和植被混凝土有一定程度提升,但仍需对现有功能菌剂配方加以改进,以适应高寒地区冻融环境。  相似文献   
110.
多智能体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型引导可持续土地利用的能力有待提高。本文从整体考量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数量、空间、时间三维特征的角度,定义了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多智能体系统及其决策行为规则,构建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RLUOA (Regional Land Use OptimizationAllocation) 模型,并以中部地区典型城市--长沙市为例开展了实证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将规划时间段内多目标约束的区域土地利用规模的数量结构合理配置到不同的空间单元,实现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空间布局、效益的协同优化,构建整体上经济可行、社会可接受、生态环境友好的土地利用格局,并明显提高区域整体土地利用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从而能够为促进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