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90篇 |
免费 | 852篇 |
国内免费 | 77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05篇 |
大气科学 | 711篇 |
地球物理 | 985篇 |
地质学 | 1486篇 |
海洋学 | 595篇 |
天文学 | 66篇 |
综合类 | 325篇 |
自然地理 | 3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174篇 |
2022年 | 186篇 |
2021年 | 190篇 |
2020年 | 152篇 |
2019年 | 173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152篇 |
2016年 | 166篇 |
2015年 | 193篇 |
2014年 | 324篇 |
2013年 | 277篇 |
2012年 | 323篇 |
2011年 | 282篇 |
2010年 | 244篇 |
2009年 | 226篇 |
2008年 | 243篇 |
2007年 | 203篇 |
2006年 | 190篇 |
2005年 | 178篇 |
2004年 | 130篇 |
2003年 | 127篇 |
2002年 | 121篇 |
2001年 | 116篇 |
2000年 | 87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88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6篇 |
1965年 | 5篇 |
1962年 | 4篇 |
1961年 | 6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作者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中国近海采集的笠贝总科标本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学研究,共鉴定出2科5属11种,选取了其中的9种进行了齿舌解剖,利用扫描电镜对其齿舌形态进行了观察对比。结果表明,笠贝总科种类的齿舌形态包括形状、排列方式以及齿尖的大小和数目可以作为区分笠贝总科种类的分类依据之一,从而将各属、种区分开来。此外,文中利用最新的分类系统对各类群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对相关种类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确立,并对各物种贝壳的主要鉴别特征进行了描述,与相似种进行了分类讨论。 相似文献
62.
完善莱州湾三维环流结构,对进一步认识莱州湾海域的物质输运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但前人对于莱州湾环流三维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一套高分辨率的海洋数值模式,从三维角度研究了莱州湾夏季8月份环流的气候态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数值研究表明,莱州湾夏季环流垂向结构呈现双层环流特征,其中在跨等深线方向,环流的双层结构环流特征比较显著且存在显著的密度锋面结构。动量诊断的结果进一步表明,这种双层结构环流的形成与底层密度锋面所导致的斜压梯度力密切相关。此外,通过量化温盐场对于密度锋面的贡献,本文证实了温度梯度是莱州湾顶的密度锋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对斜压梯度力的贡献占比达到99%,而盐度梯度对于莱州湾中部区域的密度锋面十分重要,对斜压梯度力的贡献占比达到58%,这与夏季黄河所带来的淡水通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3.
含氮气体在海盐表面的非均相反应对中国近海大气氮干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进WRF-CMAQ大气化学传输模型的非均相反应模块,模拟了2014年春季(4月28日~5月18日)中国东部沿海和近海海域大气中含氮物质的浓度和干沉降通量,分析了含氮气体在海盐表面的非均相反应过程对含氮物质浓度、相态分配和干沉降通量的贡献。模拟结果表明,海盐表面含氮气体的非均相反应使得渤海、黄海、东海等近海海域大气中NO_2、N_2O_5、HNO_3气体向粗颗粒NO~-_3(NO~-_(3coarse))转化,模拟期间三种气体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0.4%~5.2%、4.7%~18.2%和9.2%~15.6%,NO~-_(3coarse)平均浓度增加了25.3%~35.1%;受含氮物质相态变化的影响,总无机氮日均干沉降通量在渤黄东海大气中增加了1.5%~3.7%,其中NO~-_(3coarse)日均干沉降通量增加27.6%~52.4%,而HNO_3和N_2O_5气体日均干沉降通量分别减少9.6%~16.0%和12.3%~23.9%。污染天气条件下,总无机氮干沉降受非均相反应的影响较干洁天气更加显著,渤海、黄海、东海总无机氮日均干沉降通量可提高4.2%~17.1%,分别为干洁天气条件下的2.3、2.9和1.9倍。 相似文献
64.
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河口、近岸海域三维斜压水流数值模式研究的进展,着重讨论了不同垂向坐标下三维水流模式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地形拟合坐标(σ坐标)模式可以很好地拟合床面地形和自由面,已在物理海洋学中被广泛使用。但在地形变化剧烈,尤其在密度层结效应明显的海域,σ坐标模式中的水平压强梯度力误差会引起伪密度流。寻求高精度的数值模式以及更加有效的拟合坐标变换将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5.
66.
67.
68.
海洋底质类型图是海洋学研究重要的基础图件之一。针对现有海洋底质类型图制作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作图数据网格点处的底质类型进行预测,并基于ArcGIS矢量操作功能改进了底质类型面要素生成与平滑方法,解决了常规成图方法存在的锯齿状边界、后期修改不方便等问题,开发了海洋底质类型图矢量化智能制作技术。利用渤海区域沉积物粒度数据开展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缺乏沉积物组分信息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制图结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是对传统底质类型图制作方法的补充与改进。 相似文献
69.
多波束测深数据存在横摇误差、纵摇误差、艏摇误差等,需进行校准。当前主要采用商业软件Caris进行人工手动校准,自动校准主要采用迭代最邻近算法等。针对Caris需要人工干预以及ICP容易陷入局部循环的缺陷,采用3D正态分布变换的配准方式,通过建立联合概率密度函数,采用似然函数建立匹配点云与目标点云之间转换关系。利用Hessian矩阵和梯度向量求最优化转换参数,完成多波束条带的自动校准。本文结合Caris中的人工配准结果,通过对3D-NDT算法匹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文中算法在平坦地区、斜坡区域等多种地形中都取得了更优的匹配效果,为实现多波束自动校准提供了重要的算法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