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36篇
海洋学   38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01.
日本鬼You育苗投饵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杰 《台湾海峡》2001,20(3):352-355
选用脊尾白虾对日本鬼You亲鱼人工化投饵促熟,以扇贝卵子和轮虫作为育苗开口饵料,以卤虫幼体和蒙古裸腹Sao经营养强化作为育苗饵料,并对投饵技术进行调整改进。  相似文献   
602.
陕西地区关于历史灾害的文献记录相当丰富,利用它们比较完整的统计了陕西过去450a(1501~1950A.D.)的虫、旱灾年记录。通过分析比较,选取10a尺度上的历史虫旱灾异年频数(LUD)对陕西过去450a气候干湿变化做了重建:阶段I:1501~1550A.D..气候偏干;阶段Ⅱ:1551~1630A.D..气候偏湿;阶段Ⅲ:1631~1710A.D.,气候偏干;阶段Ⅳ:1711~1800A.D.,气候偏湿;阶段Ⅴ:1801~1950A.D..气候偏干。此外,在阶段Ⅴ还有一次明显的短气候震动,即出现1825~1840A.D.的气候偏湿时段,这可能与此前印尼火山爆发有关。重建结果与陕西区内外的冰芯、树轮等代用资料的良好对比表明:(10a尺度上的)历史虫旱灾异年频数是研究陕西历史气候干湿变化的一种合理可靠、客观有效的气候重建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603.
西藏拉果错卤虫:2营养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俊英  罗健 《湖泊科学》1999,11(3):283-288
卤虫包括成体,无节幼体和卤虫卵,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酶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是评价卤虫质量的主要标准,因为摄食动物饵粒效果取决于氨基酸,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西藏拉果错卤虫的营养成分含量较高,1996、1997年盐湖研究中心连续取样测定,其蛋白质含量成本接近20%,无节幼体约55%,脱壳卵近50%;粗脂肪成体3%,无节幼 和脱壳超过87%,三种高级不饱和脂肪酸(20:3,20:4,20:5)HUFA含量。  相似文献   
604.
华南泥盆纪层孔虫生长形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义布  龚一鸣 《地质学报》2013,87(6):887-904
通过对四川甘溪、贵州独山、广西六景和桂林神湾等泥盆纪剖面中层孔虫"生长形态"的系统研究,识别出层孔虫内部存在2大类7小类年生长条带:密度条带(疏密型、递变型、混杂型、突变型和"生长脊"型)和结构条带(结构差异型、单一结构层式),并发现层孔虫年生长条带广泛发育,在中泥盆世30属203种中均有记录。在层孔虫内部识别出了6类生长间断:含沉积物型、综合型、深色型、突变型、边部型和结构差异型。据此,系统总结了华南泥盆纪层孔虫生长形态及其相带分布规律,发现华南泥盆纪层孔虫主要分布在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台缘礁等7个相带中,各相带层孔虫生长形态差异明显。同时,发现和总结了与礁单元稳定构建密切相关的5个生长形态参数:总体形态、V/B(高与底宽之比)、基面、生长速率和生长间断。研究表明:层孔虫生长过程多由连续生长和间断二者共同组成,受到周期性环境因素(如冷、暖)和随机环境因素(如沉积速率变化)的共同影响,并以后者为主;提出并验证了层孔虫生长形态是高分辨率沉积环境变化的示踪指标,如利用年生长条带计算沉积速率;同时提出层孔虫生长形态是精细分析珊瑚-层孔虫礁的重要手段,如利用层孔虫生长速率推算礁生长速率等。  相似文献   
605.
中国六个盐湖卤虫品系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对中国六个盐湖卤虫卵的孵化速率,卵、脱壳卵、无节幼体的生物学测定值,成体的形态及染色体倍性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城盐湖、工农湖、杭锦旗盐湖卤虫为两性生殖类型,均为二倍体。艾比湖、巴里坤湖、尕海湖卤虫为阪雌生殖类型,除二倍体外还有四倍体,其中巴里坤湖卤虫还有五倍林。两性生殖卤虫间无生殖隔离现象。两性生殖卤虫与阪雌生殖卤虫在生物学特征的诸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06.
太空搭载卤虫诱变效应的AFLP分子标记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比较研究了经过太空诱变的卤虫(Artemia sinica)同地面对照组卤虫4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的AFLP指纹图谱,旨在探讨用AFLP技术进行诱变个体遗传差异检测的可行性.其遗传相似系数用Nei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遗传距离则用Lynch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实验共检测出384个位点,分子量在50~1 500bp之间,其中绝大多数片段为太空诱变组同地面对照组所共有,多态位点73个,占19.0%.遗传指纹图谱显示:经过太空诱变的群体与地面对照组相比,从整个基因组角度来看,其遗传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太空诱变组有2个个体的基因确实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太空诱变能够不定向地促进基因的变异,是水产新品种选育的途径之一;AFLP技术不仅是各水产动物种质鉴别的有效手段,用于各种诱变个体的遗传差异研究也是适宜和可信的.  相似文献   
607.
几丁虫的反射率—早古生代有机岩石学的新前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啸风埃特.  BD 《地学前缘》1997,4(3):139-145
根据对我国扬子地台中部奥陶纪几西虫生物地层及其壳壁光性特征和反射率的研究,联系华南及塔里木盆地有关的资料,系统总结了我国奥陶纪,志留纪几丁虫生物组合序列的划分及其对比,探讨了几丁虫的光性特性。指出了几丁虫在所切光面上具有各向同性的光性特征,只有反射率而无双反射率;在相同的成熟度情况下,几丁虫的随机油浸反射率较笔石高,而较虫牙和颖源类低。  相似文献   
608.
对来源于珠江口沉积物的一株海洋真菌嗜松青霉(Penicillium pinophilum)SD-272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采用常规硅胶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分离手段,通过紫外、核磁共振技术、质谱技术等现代波谱学技术,从其发酵液提取物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4'-demethylvermistatin(1),vermistatin(2),penisimplicissin(3),deoxyfunicone(4),5,6-epoxy-3-deoxyfunicone(5),5′-methoxy-6-methyl-biphenyl-3,4,3′-triol(6),altenusin(7),1-deoxyrubralactone(8),kojic acid(9),7-hydroxy-2-(2-hydroxypropyl)-5-methylchromone(10),dankasterone(11),4-hydroxy-2-methoxyacetanilide(12),N-(2-hydroxypropanoyl)-2-aminobenzoic acid amide(13)。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嗜松青霉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显示较好的卤虫致死活性,LD50值为39.2μmol/L。  相似文献   
609.
水质酸化对双棘臂尾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贻龙  黄祥飞 《湖泊科学》1999,11(2):155-159
用人工酸化的东湖水为培养液对双棘臂尾轮虫进行室内单个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与用未酸化的东湖水培养结果相比,轮虫非混交雌体的平均产卵量在pH6.5,5.5和4.5时增加,而在pH3.5时减少在pH5.5和3.5时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增大,种群中无混交雌体出现;而在pH6.5和4.5时内禀增长率减小,混交雌体百分率增大。  相似文献   
610.
游仆虫科下阶元系统关系的探讨(纤毛门,腹毛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微波 《海洋与湖沼》1995,26(5):527-534
借助聚类分析和近祖演化推测(支序分类方法)对纤毛门原生运行中一高级类群-游仆虫科内各属间系统关系及科内地位予以分析探讨。结果建议:所涉各成员可细分为7个亚群,按演化顺序依次为Gastrocirrhus;Swedmarkia-Discocephalus;Uronychia;Diophrys;Euplotidium-Certesia;Cytharoides-Euplotes;Euplotaspi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