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88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四川天宝山铅锌矿床是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的大型铅锌矿床,一直以来缺乏精确的成矿年龄数据,致使其成矿构造环境存在争议.获取了闪锌矿Rb-Sr年龄,联合H-O、C-O同位素数据,以确定其成矿年代、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构造环境.闪锌矿Rb-Sr年龄为348.5±7.2 Ma(MSWD=1.10),表明矿床形成于早石炭世.热液矿物δDH2O、δ18O值分别为-19.3‰~-58.1‰、-1.4‰~0.6‰,沿海水与地层有机质反应线分布,并有向雨水线漂移的趋势,说明成矿流体中水是海水与地层有机质反应并加入雨水的混合体.热液方解石δ13C、δ18O值明显分为两群,分别为-1.7‰~-1.6‰、12.9‰~15.2‰和-6.5‰~-4.9‰、19.3‰~20.2‰,暗示成矿流体中C、O可能来源于赋矿围岩溶解作用和有机质脱羧基作用.闪锌矿(87Sr/86Sr)i值为0.710 42 ±0.000 13,高于赋矿围岩Sr同位素值而明显低于基底Sr同位素值,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与基底.结果表明川滇黔地区存在两期铅锌成矿作用,分别形成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与古特提斯洋张开有关的伸展构造环境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与古特提斯洋闭合有关的收缩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2.
基于1999年以来的GPS观测数据,重点分析了川滇地区近期的变形特征,计算给出了该区域主要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并结合GPS剖面初步识别了断裂带所处的孕震阶段。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带始终处于弱形变区域,值得进一步关注;汶川地震后,由于研究区域应力场的调整和应变的重新分配,使得安宁河断裂带的活动变化较小,逐步趋缓,走滑分量存在明显趋缓现象,并且安宁河断裂带的闭锁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小江断裂带的走滑分量存在明显趋缓现象,显示存在强闭锁现象,小江断裂带平行于断层方向GPS速度剖面显示断裂带两侧变形平缓且变形范围较大;昭通、莲峰断裂的挤压和剪切变形积累均存在弱化现象,可能预示该区域挤压应变积累背景较高。  相似文献   
63.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不同教派寺院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反映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势力时空扩散过程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滇藏川毗连地区,以四大教派寺院空间分异为视角,探讨藏传佛教寺院的地域分异特性及其历史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寺院集中分布,但集中程度与集中地域各自不同,其寺院盲区范围及分布也不尽相同;宁玛派、萨迦派寺院与噶举派、格鲁派寺院呈金沙江东西两岸悬殊较大的分异格局;噶举派与格鲁派寺院数量上呈高度负相关.这些地域分异特性是滇藏川毗连地区的区域地理环境、不同教派主寺的分布以及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传播扩散过程中教派间的斗争、土司的态度等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4.
《地质论评》1945,10(Z2)
川康大向斜位于川西北及川康交界一带,呈一弧形。此大向斜于志留纪即具雏形,在泥盆石炭两纪时特别发育而显著,殆二叠纪后即行消减,此大向斜并未变位,亦未迁移,致其陷落地带,历经各期造山运动之影响,构成四川赤盆西部之复杂  相似文献   
65.
As is well known, the first information on the coal-bearing strata of the Russian Far East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 fossil flora was given by the acadeinician Prof. Schmidt (2), and his fellow-traveller Glehn (13), to Lopatin, Bogoluibsky (9), A. Koeppen (26) and others. However the  相似文献   
66.
川滇黔桂地区二叠纪不同成因盆地层序地层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建雄  杨作升 《沉积学报》1999,17(2):183-187
通过不同类型沉积盆地层序界面性质、层序类型、结构、组成、完整性、对称性以及层序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研究表明,不同成因沉积盆地,其层序内部构型及成因格架各异.克拉通盆地层序发育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及碳酸盐自旋回控制,LST以陆上暴露不整合面及其上风化残积相为特征,TST以海侵上超不整合面上相对薄的超覆型退积准层序组为特色,HST表现为厚层加-进积丘礁滩组合;对于被动陆缘裂谷盆地,主控因素包括全球海平面变化和同沉积断裂活动,LST期,孤台以陆上暴露不整合面及残积相为标志,台盆表现为水下间断不整合面及上覆混屑浊积岩,TST以台盆硅灰岩-硅岩退积准层序组不断向斜坡和孤台上超为特征,HST期,孤台以加积-进积丘礁滩组合为主,台盆为加积型钙屑重力流沉积,弧后裂谷盆地层序特征与被动陆缘裂谷盆地相似,但其台盆加深加宽,层序以硅质岩及火山碎屑浊积岩为主,揭示层序发育主要受同沉积断裂活动、全球海平面变化及火山活动控制;被动陆缘走滑盆地层序发育主要受控于不同沉积断裂活动及全球海平面变化,层序组成以放射虫硅质岩和深水泥岩为主;前陆盆地LST以造山侵蚀不整合面及盆底扇沉积为特征,TST表现为巨厚层浊积扇-扇三角洲弱进积-弱退积充填型准?  相似文献   
67.
利用回剥分析重建了川、鄂、湘边区二叠系底二叠纪末、中三叠世末、三叠纪末及中侏罗世末的古构造格局,结果表明:二叠纪末古构造形态较复杂,由NE,EW及近SN向3组构造叠加而成, 以NE,EW向构造为主;中三叠世末,其构造格局为两坳一隆一斜坡,以发育近SN向构造为主;三叠纪末,构造面埋深明显增大,主要隆起和坳陷更加醒目;中侏罗世末,总的构造格局为南高北低,构造走向近EW向。黄陵背斜是中生代开始发育的继承性古隆起,而当阳复向斜是与黄陵背斜同期形成的。晚古生代末至中生代,江南隆起开始形成并不断发育。  相似文献   
68.
研究了川滇22 次 M≥6 34 级地震前区域性中强震活动变化情况。验证了某些震兆特征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本文研究结果给出, (1) 强震前区域性中强震活动相对活跃; (2) 震源附近可能发生多次5 ~6级地震; (3) 震中周围出现5 级以上地震组成的相对活动区或活动带; (4) 震源区周围相当范围内显示平静特征。追踪区域性中强震活动变化对于预测未来较大强震的危险性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9.
天桥沟-黄羊川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 :50 000 地质填图资料,对天桥沟—黄羊川活动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认为该断裂带可分为逆走滑( 左旋) 的天桥沟断裂段和正走滑( 左旋) 的黄羊川断裂段,其主要活动时期是晚更新世,滑动速率为4 ~5 m m/a .全新世早期,该断裂带活动强度逐渐减弱,其最后一次活动的时间为距今0 .759 ×104 ~1 .02 ×104 年  相似文献   
70.
地震资料是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危险性分析及地震预测等研究的基础数据。川滇藏交界地区是中国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之一,分析该地区地震资料的完整性有助于进行相关断层的危险性评价及区域地震活动趋势分析。文中通过查阅川滇藏交界地区44个县的地方志,了解各县的建制沿革,由川滇进藏通道的演化明确了川滇藏交界地区的关键交通枢纽与节点,结合历史地震目录、地震史料及前人对该地区地震资料完整性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鲜水河地区与三江并流区7级以上强震不会被漏记的可靠年代及6级以上地震应被记载的起始年代。同时,根据历史地震等烈度线长、短轴数据拟合得到的川滇菱形块体烈度衰减关系,在空间上分析6、 7级地震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1719—1736年为鲜水河地区MS≥7地震资料完整的起始年代,1719—1728年为三江并流区MS≥7地震资料完整的可能起始年代,上述年代同样可以作为2个地区6级以上地震应记载的起始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