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62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概述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的地球物理研究成果.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沿断面补做了多方法地球物理调查,对原有资料重新解释,综合新、老资料,给出了断面岩石层构造的地球物理解释模型.研究结果认为,青藏高原是一个拼合的增生大陆,是世界上一种新型的俯冲加逆冲叠覆的复杂类型造山带.  相似文献   
82.
83.
洋脊中轴裂谷是板块的创生边界,是与地球内部联系最紧密的地表区域之一。多年来一直吸引着地球科学家们的注意。但是,对于中轴裂谷的成因,至今没有得到圆满的解释。本文利用文献[1]所提出的上涌流动模式,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裂谷深度和宽度。其结果均与观测数据符合得较好,从而给出了洋脊中轴裂谷地形成因的一个动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84.
纳米尺度科学的研究者们在1 nm(纳米)到100 nm 空间范围内探索自然运作规律。尽管地球科学家们以探索大尺度、复杂的过程而自豪,但几乎所有地质现象的本源都来源于纳米尺度的现象。据保守估计,地球近表面由10~(30) nm~2的非生物和生物表面构成(Hochella and White,1990;Whitman,  相似文献   
85.
岩石层是一种包含强度和相对稳定性的力学概念,然而人们又将岩石层这一术语用于界面热边界层(TBL)和浅部富集地球化学储层,其性质与强度毫无关系。“坚硬”岩石层的厚约是TBL厚度的一半。弹性板块底部、板块中和地震断裂带的最大深度、低速带的顶部都位于相于550-750°温度范围的深度。这深度也相当于粘合板块的底部。消减板舌的地震被圈定在这个温度间隔的等温线内。高于650℃的地幔因不能承受长期应力作用而不  相似文献   
86.
3 富集地幔人们曾经用大陆地壳拼凑和原始的下地幔柱解释所有非大洋中脊玄武岩(即富集玄武岩或来自所谓原生储层的玄武岩)。上地幔被看作是枯竭地幔和洋中脊玄武岩的储层,而仅是洋中脊玄武岩的储藏,它是  相似文献   
87.
1987年在克里特海设置了5台海底地震仪。在9天的时间里记录到了430个地方震,测定了其中85个微震的震中。根据海底地震仪和一些陆地上的希腊台站同时记录到的14个地震的数据,发现了震级ML与海底地震仪记录上的地震持续时间之间的相关关系,给出了由海底地震仪记录到的ML=2-4地震的震级-频度关系。绘制了描述克里特海岩石层体波振幅衰减的曲线图。通过对比实验和理论振幅曲线,对品质因素作了评估。计算出克里  相似文献   
88.
89.
本文给出了在球层模型下,地球岩石层对表面荷载响应的解析解。计算了地球岩石层对圆盘形荷载和正弦型荷载的响应,及由此产生的重力异常。结果表明:1.岩石层弯曲不仅与其厚度有密切关系,而且与荷载尺度有关。当岩石层厚度与荷载尺度相比很小时,其弯曲与厚度关系不大,并呈现薄板效应。2.弹性模型岩石层在外加荷载下能承受数千巴的弯曲应力。3.弯曲应力在岩石层中的分布较为规则。由于大尺度荷载下岩石层出现薄板效应,传统的由弯曲刚度估算等效岩石层厚度的部分结果需要重新估价。  相似文献   
90.
利用中国台湾地震台网1992-2004年间记录到的P波和S波到时数据,使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台湾及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的P波速度和Vp/Vs波速比结构。与已有结果相比,采用的球坐标系有限差分算法适合于地壳波速结构强烈不均匀的情况,能够提高走时计算和三维射线追踪的准确程度,而联合反演得到的P波速度、Vp/Vs波速比及其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分布为揭示壳幔结构的横向变化和深部特征提供了更多约束。结果表明:在地壳浅表层,沉积盆地和造山带具有明显不同的波速特征,沉积盆地P波速度偏低、Vp/Vs波速比偏高,造山带P波速度偏高、Vp/Vs波速比偏低;台东纵谷作为欧亚大陆和菲律宾海板块的碰撞缝合带,Vp/Vs波速比明显偏高,并延伸至中、下地壳和上地幔,反映了岩石破裂、部分熔融和流体活动对壳幔深部物质的影响;台湾东北部琉球岛弧附近的P波速度、Vp/Vs波速比和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分布勾画出了菲律宾海板块俯冲至欧亚大陆下方的形态,高速的海洋俯冲板片及板片上方P波低速和高Vp/Vs波速比的特征一直延伸至80km;沿着东西向的纵向波速剖面,地壳厚度在中央山脉东侧达到60km左右,并呈现向东倾的趋势,反映出欧亚大陆板块的向东俯冲和挤压使造山带中下地壳物质变形增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