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3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161篇
地质学   529篇
海洋学   410篇
综合类   135篇
自然地理   18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西门岛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浙南乐清湾西门岛红树林区是中国红树林的最北分布地,为研究该区红树林与底栖动物的生态关系,于2004年5月和8月对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现场采样,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2种,其中软体动物20种、甲壳类11种、多毛类5种、其它类6种。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74.26g/m2和340个/m2,软体动物和其它类动物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3%和39%,它们的栖息密度分别占动物总栖息密度的66%和30%。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的特征种为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esculenta,在中潮区其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高达84.33g/m2和304个/m2。该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种类与红树林发育状况呈负相关、底栖动物生物量与红树林发育状况呈正相关,红树林主分布区(中潮区)底内群落结构较低潮区简单、生物量高、物种多样性低,而无红树林的低潮区则与之相反,生物量低、种间分布均匀、多样性高。多样性指数低潮区(2.44)>中潮区(1.21)>高潮区(1.0);均匀度指数为0.30~0.73,中潮区为最低。  相似文献   
82.
海岛是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我国海岛的管理、实现海岛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澳大利亚赫德岛与麦克唐纳群岛海洋保护区功能分区管理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功能分区在我国海岛管理中的必要性和应用,并结合我国海岛的基本特征和管理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海岛保护功能分区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83.
南麂岛附近海域潮汐和潮流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2008年冬季在浙江近海南麂岛附近投放的4个底锚系观测的水位和流速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潮汐和潮流特征。水位谱分析结果显示半日分潮最显著,全日分潮其次;近岸的浅水分潮比离岸大。水位调和分析结果表明:潮汐类型均为正规半日潮,近岸处的平均潮差大于3m,最大可能潮差大于6m,潮汐呈现出显著的低潮日不等和回归潮特征。流速谱分析结果显示半日分潮流最强,全日分潮流其次,且比半日分潮流小得多;近岸浅水分潮流比远离岸显著。流速调和分析结果表明:潮流类型均为正规半日潮流,靠近岸的两个站浅水分潮流较显著;最显著的半日分潮流是M2分潮流,其最大流速介于0.32~0.48m/s之间,全日分潮流均很弱,最大流速小于0.06m/s。M2分潮流均为逆时针旋转,椭圆率越靠近海底越大;最大分潮流流速分布为中上层最大、表层略小、底层最小;最大分潮流流速方向的垂向变化很小,底层比表层略为偏左;最大分潮流流速到达时间随深度的加深而提前,底层比中上层约提前30min。潮流椭圆的垂向分布显示这里的半日分潮流以正压潮流为主;日分潮流则表现出很强的斜压性。  相似文献   
84.
海坛岛风沙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方  李祖光 《台湾海峡》1993,12(4):385-392
本文对海坛岛风沙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坛岛风沙沉积物主要是由海岸带基岩和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及闽江南下沿岸流所携带的泥沙,在海洋动力作用下堆积于海滩上,而后在强劲的NNE向向岸盛行风作用下,海滩沙向陆搬运堆积而成的。风成沙的主要粒级为中沙,平均粒径为1.73Ф;分选较好,标准差的平均值为0.68,偏差多近于对称,偏态平均值为-0.02;峰态窄,峰态平均值为1.21。其搬运方式单  相似文献   
85.
海坛岛海岸风沙特征及其发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方 《海洋科学》1994,18(6):46-50
论述了海坛岛海岸风沙堆积物的沉积特征,对风沙地貌的基本类型进行了划分,分析其发育的基本条件和触发因素,研究其发育历史。  相似文献   
86.
海岸带是受人类活动和全球海平面上升影响的敏感地带,海岸线的提取和监测是海岸带生态系统研究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修正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NDWI)为基础,结合遥感影像处理和直方图均衡化等技术,实现了大连市獐子岛1985—2016年海岸线的自动化提取。结果表明:(1)通过与三位专家目视解译的成果比对,本文提取海岸线的精度能满足后续研究的要求(相对误差分别为0.045%,0.032%和0.023%);(2)近30年来,獐子岛海岸线总体呈现蚀退趋势,岸线长度与岛屿面积分别呈现变短和变小的趋势,獐子岛(主岛)和大耗岛的岸线蚀退速率最大,褡裢岛次之,小耗岛最小;在人类活动较为密集的区域,海岸线呈现出较为强烈的增长趋势,海水养殖和圈海建坝是岸线增长的主要驱动力;(3)獐子岛海岸线具有显著的分形性质,分形维数随时间呈现增大的趋势,獐子岛(主岛)的分形维数最大,褡裢岛的分形维数最小。  相似文献   
87.
文章系统总结了2010年以来,唐山国际旅游岛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类型、完成工作量、完成情况及生态效益等,从规划引领、基础研究、项目论证、技术支撑、管理体系及制度保障等角度系统总结了生态修复工程管理经验,梳理了旅游岛生态修复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规划的管控措施及工程布局不够细化;区域性生态修复工作远未完成;区域性长效监测机制尚未建立;资金投入过度依赖财政资金状况依然没有改变;离"生态型开发模式"仍有较大差距。为做好唐山国际旅游岛生态修复,从出台地方修复规划、接续实施修复工程、建立常态监测机制、理顺项目投资机制和推进国家级海岛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8.
利用2018年4-5月在湛江特呈岛东边海域养殖区内测定的数据,以及海事服务网提供的潮汐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域潮汐、流速和流向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化学需氧量CODMn(Chemical Oxygen Demand)、二氧化碳CO2浓度和pH等海水环境参数随潮汐变化的特征以及相关性,建立了分别利用DO和pH值来估算海水CO2浓度的新算法,平均估算精度分别达到90%和95%。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呈现不规则半日潮,流速随潮汐变化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两种类型;流向随着潮汐变化基本是东南与西北向;(2) CODMn的变化完全取决于涨落潮过程,涨潮时CODMn值逐渐下降,而落潮过程CODMn值逐渐上升;(3) CO2浓度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在午后数值达到最低值,不完全受制于潮汐过程的控制;(4) DO和pH两者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其变化过程与CO2浓度变化过程正好相反;(5)同一地点的海洋环境参数随潮汐涨落有很大的变异性,因而在进行空间大面海洋环境参数调查时,用某时刻的值代表该点的全天情况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89.
确定自然海岸特征是海岸修复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开发后弃管的无居民海岛却面临缺少历史资料参考的困难。在大连普兰店湾中部前大连岛的研究证明,依据历史影像和现存海岸地质地貌情况可以分析确定原自然海岸位置及性质。1972年KH 卫星影像表明当时的前大连岛仍然保持自然海岸形态,海岸位置在2020年海岸后 方的岛屿陆域内部。结合2020年海岸地质考察结果可以进一步确定1972年的前大连岛东部、西部分布海蚀崖形式的基岩海岸,南部、北部则分布砾石质海岸。1972—2020年,前大连岛自然海岸全部变化为人工海岸,海岸长度也从约2.38 km 增加至约3.12 km。  相似文献   
90.
为提高Kriging近似模型在船舶结构性能多维度响应预测方面的适用性,对常规Kriging近似模型进行分区间泛化改进:一是对设计样本点的各个维度(分量)进行划区,并在每一个分区间内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OLhd)取样;二是引入比例系数w1组合高斯与指数型相关函数提高模型对数据的泛化能力,从而在每个划分的区间内建立泛化的Kriging近似模型。通过SCH测试函数,验证了构造的分区间泛化Kriging模型有效性。结合参数化建模和改进Kriging近似模型对某过渡肘板和舱口角隅边界进行形状优化,优化第一阶段由改进的近似模型通过多岛遗传算法得到全局初步的最优解,第二阶段在初步解的基础上缩小优化变量范围,由少量的FEM计算即可在小范围内搜寻到精确的最优设计变量。结果表明:分区间泛化Kriging近似模型在预测多维度响应时较常规Kriging模型预测精度更高;分阶段的形状优化流程在保证极小误差和缩小计算成本的情况下能够得到理想的应力分布和重量优化结果,有助于船舶结构的轻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