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32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50篇
自然地理   2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中原经济区干线公路路网通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选取最短时间矩阵、最短路径矩阵、路网密度及通达性系数等指标,对中原经济区干线公路路网通达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公路总长度和高速公路长度逐年快速增加,国道和高速公路分别呈现出"四横五纵"和"米"字型布网。郑州、开封、许昌和新乡因优越的干线公路基础条件和中心地理位置,位居公路路网总距离和总时间排名的前列;运城市、蚌埠市和晋城市则因边缘效应而排名相对靠后。郑州和洛阳的交通中心地位明显,特别是郑州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但以二者为中心交通运输最短时间分布状况欠佳,2 h圈内的城市数量较少。研究区总路网密度较高,区域内路网总容量较大,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较强。高密度路网主要分布在中东部,低密度则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高通达性城市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和河南省,低通达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山西省、安徽省及河南省部分省辖市,郑州市干线公路通达性最好,蚌埠市最差。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及交通建设资金投入是影响公路路网通达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2.
于翠成 《山东国土资源》2006,22(3):13-13,15
莱西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土地总面积1 568.9km2,辖11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861个行政村。全市人口72.3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9万。2004年8月份以来,莱西市国土资源局根据上级国土部门的统一部署,积极、扎实、深入地开展了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先后通过了青岛  相似文献   
183.
探讨不同区域地方政府干预对碳排放的影响差异,对于中国推进碳减排战略、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论文基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视阈,以中国8大经济区为研究对象,有机耦合STIRPAT模型与CKC模型,构建形成STIRPAT拓展模型,并使用2007—2016年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工业面板数据,对比考察8大经济区政府土地出让干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经济区的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干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同为CKC“倒N”型的北部沿海、南部沿海、长江中游经济区,其政府土地出让干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呈现出北部沿海经济区为负、南部沿海经济区为正、长江中游经济区无显著影响的差异效果;同为CKC“倒U”型的东北、西南和西北经济区,其政府土地出让干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东北和西南经济区都显著为负,西北经济区未表现出显著影响;同为CKC“U”型的东部沿海和黄河中游经济区,其政府土地出让干预对碳排放也呈现出前者为负、后者为正的相反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碳减排差别化政策、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4.
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利用EDSA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95~2006年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及空间作用类型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苏北、鲁南、豫东、皖北4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苏北内部、鲁南内部差异是淮海经济区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高水平县域沿主要交通线方向扩展,形成沿京沪线(泰安-徐州段)、兖石线、沿海3条经济发展轴;低水平县域沿京九线形成不发达走廊,并在豫皖边界地区出现低水平-低增长并陷入贫困陷阱的集聚区;根据县域与相邻县域的关系,将淮海经济区县域分为扩散型、极化型、"沉陷"型、"传染"型.  相似文献   
185.
近日,经省政府批准,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关于同意洛阳市开展人地挂钩政策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同意洛阳市为落实《国土资源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合作协议》,开展人地挂钩政策试点市。《意见》要求,洛阳市应紧紧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中原经济  相似文献   
186.
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络发展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平德 《热带地理》2002,22(4):299-303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角度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交通运输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设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构想。认为珠三角交通运输设施虽然种类齐全且发展迅速,但还存在数量、质量、结构、布局等方面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未来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为了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交通运输应从被动适应变为主动发展并引导城镇体系和生产力布局,从注重设施数量变为强调设施质量并向高速高效型发展;应该分4个层次建设3个枢纽和3大组团并与大运量快速干线相连接,构建区域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  相似文献   
187.
21世纪前半叶,各种空间尺度的城市群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省域城市群必然成为省(区)发展战略的主要牵引板块。一方面,省域城市群的深度整合迫切需要城市群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与支撑;另一方面,城市群整合理论需要通过城市群建设实践进行提炼与升华,并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通过中原城市群初步整合,以及内聚和外联两个方面的进一步实践,探索了省域城市群整合理论的深化及其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具体来说,内聚以营造现代都市区,构建能够带动城市群快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外联以营造省域现代城镇体系,构建能够承载城市群健康发展的"区域支撑体系"。对中原城市群深度整合的研究,可为其他省域城市群的发展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88.
正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13个综改试验区着力在行政体制、城乡统筹、生态文明等多方面先行先试,并注重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通过对各个综改试验区2014年度改革方案的梳理,总结了涉及国土资源管理改革中有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三大重点领域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89.
盖文启 《地理科学》2000,20(3):274-278
提出我国沿海地区城市群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从地区的经济结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因子,最后提出了几点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0.
在分析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发展及先行区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山东半岛建设中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区的优势条件。最后,从以山东半岛的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和烟台保税港区为突破口,争取开展自由贸易港区试点;以成立一家高度开放的地区性银行——东北亚银行为突破口,争取成为区域金融合作的先行区和试点区;以修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路和中韩铁路轮渡为突破口,以交通一体化推动中韩区域一体化;以区域部分重点产业合作为突破口,对实现产业一体化的路径进行试验和探索等4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先行试验区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