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321.
8年前,著名学者何新曾就记者提出的“当前国家的重要问题是什么?”的问题回答说:“中国当前首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恢复国有企业的生机和扩大就业问题。”何新还说:“如果就业率提高了,失业问题得到解决,那么其他的问题都可以放后一些解决。”  相似文献   
322.
CVM评价农户对农业水价的承受力——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唐增  徐中民 《冰川冻土》2009,31(3):560-564
水价是水资源管理手段中的基本工具,为了保证水价政策的有效实施,促进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发展,在农业水价制定过程中,农户对农业灌溉用水水价的承受力必须被考虑.虽然农户对水价的承受力可以分为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但支付意愿可以更好地、更全面地评价农户对农业灌溉水价的承受力.简要介绍了条件估值法(CVM),并以张掖市为例,利用条件估值法分析了农户对农业灌溉用水的支付意愿(WTP),从而评价农户对农业灌溉用水水价的承受力.结果表明:张掖市农户对农业用水的承受力为1 027.5元·hm-2,对照2006年的实际水价,说明目前的水价已经达到农户承受力的最高点.由于农户对水价的承受力低,农业水价的制定应优先考虑农户对水价的承受力,不能一味强调供水成本的全部回收.要提高农户对农业用水水价的承受力,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户的收入.同时,由于工业用水的效益远高于农业用水的效益,政府在当前对农业用水供水单位进行扶助,以及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对农业用水的交叉补贴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323.
非正规就业对女性的影响一直是非正规就业研究的重点,其中许多研究认为,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女性往往难以实现向上发展而强化了自身弱势地位.这类研究忽视了非正规性的多样化性质,过度地强调了非正规就业对女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以广州市芳村茶叶市场茶艺表演业为例,使用观察、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研究了非正规就业对女性人力资本积累与向...  相似文献   
324.
北京市居住-就业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蕾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0):1210-1217
在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住房市场化的进程中,居住-就业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居住-就业的空间分离引发了一系列交通和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北京市不同区域的4个社区进行问卷发放和实地调查研究,考察了北京市居民的通勤特征和居住地、就业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测算了样本的居住-就业平衡度,进而比较了居住-就业平衡和不平衡的居民社会经济属性的差异。研究表明:北京市居民居住-就业不平衡现象十分普遍,居住-就业不平衡现象在大型就业中心和大规模居住区表现得愈突出。对居民社会经济属性与居住-就业空间平衡关系的研究发现,居住-就业平衡群体的最突出特征是年龄在50岁以上、职业为公务员、住房为单位集体宿舍或借住朋友/亲戚家。而相反,已婚居民、自有住房群体或从事农林渔牧水利生产等这部分人群往往最容易产生居住-就业不平衡。  相似文献   
325.
利用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的农户调查资料,在农户和地块两个微观尺度上分析了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在家庭户主年龄、非农务工劳动力比例、经营的耕地总面积、地块破碎化程度及耕地综合利用能力间存在明显差异:(1)户主年龄较大、非农就业劳动力比例较小的农户,耕地利用的劳动投入一般高于其他农户,而资本投入较低。年轻的农户,参与非农就业的劳动力比例相对较高,耕地利用的资本投入较大;(2)农户经营的地块越破碎,劳动投入越高,而资本投入越低;(3)在土地质量较好的地块上劳动集约度和资本集约度都较高。说明劳动力已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约束因素,同时劳动力的机械替代、规模化经营及资本集约度的提高均存在一定的潜力。文章最后认为建立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与耕地利用相互协调的机制,是解决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与农业生产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26.
对于地理环境与战争活动闻的相互影响、作用的基本认识和看法.通常称为军事地理观,战争活动是人类主观意愿,地理环境是客观存在。对于这和主、客观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历来就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观点。一种是地理环境决定论。它认为一所有的战争活动和一切军事问题。  相似文献   
327.
大城市通勤方式与职住失衡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申犁帆  张纯  李赫  王烨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9):1277-1290
随着城市的扩张,人们的就业—居住空间跨度不断扩大。通勤方式的多样化和通勤效率的提高会对就业者的职住状况产生影响。以通勤时间作为通勤成本能从就业者的角度辨析个体的职住失衡状况。本文基于贝叶斯-tobit的统计分析方法,结合北京市7个街道和地区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慢行交通、机动车、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4种通勤方式与职住失衡的相互关系。同时,引入就业可达性和用地混合度作为调节变量,考察其对不同通勤方式与职住失衡之间原有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慢行交通的通勤方式与职住失衡程度存在负相关性;②机动车、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的通勤方式与职住失衡程度存在正相关性;③就业可达性和用地混合度会弱化慢行交通、轨道交通、地面公交通勤方式与职住失衡程度的原有关系,即在低就业可达性和用地混合度条件下,慢行交通通勤者的职住失衡度更低,而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通勤者的职住失衡度更高;④就业可达性和用地混合度的差异对机动车通勤与职住失衡之间的关系没有影响。上述结果表明:低就业可达性和用地混合度能够缓解慢行交通通勤者的职住失衡程度;但对于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的通勤者来说,低就业可达性和用地混合度会加剧其职住失衡的程度。此外,机动车通勤者不易受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328.
珠三角外围地区农村回流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忍  徐茜  张琳  陈燕纯 《地理研究》2018,37(11):2305-2317
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存在着弱回流,农村回流劳动力对乡村振兴与重构极为重要。基于珠三角外围地区不同地域类型的15个村的问卷调查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村回流劳动力的就业选择特征及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① 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的资本积累,是返乡从事零售、杂货、服装和个体修理等个体经营的基础,非农就业在空间选择上倾向于中心镇或县(区)。② 农村人口外流致使农村地域的人地关系发生显著变化,农地生计保障性功能弱化,农地规模经营的租种成本降低,部分农村回流劳动力选择从事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经济果林、药材为主,助推了农用地非粮化。③ 农村回流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受到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村庄特征等多元因素影响。在个人特征方面,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回流者从事非农职业的倾向性越大;在家庭特征方面,家庭务农人数与务工人数越少、农田面积越小的回流劳动力倾向于从事非农职业;在村庄特征方面,不同县域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倾向差异较大,距离县城越近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职业的几率越大。县域村镇体系的中心地发展与规划建设是乡村转型发展的关键地域节点。  相似文献   
329.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伊始,郑州测校就深刻认识到: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在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就必须抓好毕业生就业这一环节的工作——只有出口顺畅,才有旺盛的生源,测校也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330.
在山岳型旅游过程中,敬畏情绪被认为是最主要的情绪体验,显著影响游客的行为意愿。然而,鲜有研究将具体的离散情绪作为影响游客行为意愿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以径山风景区为案例进行实证调研,运用SPSS、AMOS等软件,提取游客行为意愿的4个维度——口碑推荐意愿、重游意愿、分享意愿和溢价支付意愿,构建了敬畏情绪与游客行为意愿的关系结构模型,着重分析敬畏情绪对游客行为意愿各维度的影响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敬畏情绪对游客的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敬畏情绪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游客的口碑推荐意愿和重游意愿,但直接影响游客的分享意愿和溢价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