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尺度断层往往控制了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油气成藏,而小尺度断层则影响着注水开发效果和剩余油分布.大尺度断层可以通过二维或三维地震资料识别,而小尺度断层的识别则特别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断层分形生长模式和三维地质力学模拟相结合来确定小尺度断层的数量、发育位置和方位的方法,并根据油田开发动态资料来确定小尺度断层对注水开发和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将地震上识别的大尺度断层引入到三维数值力学模型中,模拟大尺度断层形成时期断裂带附近的应力扰动作用,然后结合破裂准则来建立最易发生破裂的方位和最大库伦剪切应力网格,以这两套网格和断层尺度的幂律分布确定的小尺度断层数量为约束条件来确定随机模型,对小尺度断层的密度、产状和发育位置进行定量预测.研究表明:利用分形理论和三维地质力学模拟可以对大尺度断层伴生小尺度断层进行有效预测;小尺度断层对注水开发效果和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取决于小尺度断层的规模(断距)以及小尺度断层方位和注采方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2016年6月海南一次龙卷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5年陕西省7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趋势分析及Mann 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降水量、降水日数,还是降水强度,均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且随着降水级别的逐级增加,地区分布差异逐渐增大;整体上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现出减少趋势,其中降水日数的下降趋势均非常显著,全省年均降水日数的气候倾向率达到了-3.83天·10a-1,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降水强度的增加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每10 a全省年均降水强度增加0.15 mm·d-1;陕西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体现在春秋两季小雨及中雨的减少上,小雨降水强度在夏、秋两季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05和0.04 mm·d-1·10a-1,其上升趋势分别通过了0.01和0.1的显著性检验,这是年均降水强度上升的主要原因;陕西年均降水量及降水日数自1984年出现了突变性下降,而降水强度的突变则出现在2004年,之后一直呈现持续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3.
利用瑞士Gornergrat天文台的意大利1.5米TIRGO红外望远镜对近红外变源IRAS04000+5052进行了近红外成像观测,得到了JHK宽带及H2S(1)1 ̄0和Brγ窄带高分辨率图像,并进行了红外测光及位置测量工作。结果发现此IRAS源不是以往认为的单一年轻天体,而是一个包含有许多个年轻天体的小尺度致密恒星形成区,在这样小尺度且致密区域内,恒星形成也不是在同一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24.
江苏海岸带盐沼潮滩在小尺度下的沉积变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尺度范围内,潮滩沉积的研究一般都是基于几个站位或断面进行短时日的调查和监测来获取数据,或多或少地存在数据的连续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在潮滩地貌典型的江苏平原海岸选取了约160 000 m2的盐沼潮滩作为研究对象,在多年的野外连续观测下,分析了人类围垦活动对盐沼潮滩沉积过程及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人类围垦活动(如堤坝建设等)对潮滩沉积和盐沼植被覆盖的变化有重要影响。围垦堤坝修建之前,研究区向陆一侧为盐沼植物(现为养殖池),向海一侧为光滩,岸线形态比较平直。在2006年围垦堤坝修建后,研究区变为“凹岸”型的人工岸线,沉积环境变得更有利于泥沙的淤积。根据2007-2012年对滩面高程的野外观测,在风暴潮的影响下,潮滩最大淤积率高达23 cm/a。盐沼植被在泥沙快速淤积的基础上不断发育生长,盐沼植物覆盖面积不断扩张。同时外部的沙嘴也在不断增长,潮汐风浪侵蚀携带沙嘴外部泥沙进入盐沼滩地,盐沼植物在泥沙的覆盖下,出现萎缩退化,覆盖面积减少,但是对潮滩上的泥沙而言还是不断堆积增厚。柱状样岩芯的粒度垂向剖面特征也记录了盐沼潮滩沉积环境的变化。小尺度下盐沼潮滩沉积表现出的阶段性变化规律,揭示出合理的围垦活动有利于堤坝前的潮滩淤积和盐沼植被的扩张。  相似文献   
25.
针对2012年8月16~19日成都地区出现短时、局地暴雨、特大暴雨的异常强降水天气,利用常规气象资料、1°×1°NCEP再分析资料和客观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资料,对造成此次强降水主要集中在成都地区西部沿山一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和演变是这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中低层维持偏南气流,暖湿气流西进北抬,低空急流为这次暴雨提供了大量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中低空的水平风切变不仅为暴雨提供了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同时对水汽的水平辐合和垂直输送非常有利;另外,强对流云团的生成、移动与强降水的发生密切相连相关。  相似文献   
26.
选取登路北上,在大连地区造成强降水的热带气旋0509"麦莎",对其影响大连地区期间的环境流场、路径特征及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副热带高压及非纬向高空急流与低空急流的耦合,使来自东南洋面的丰沛水汽不断输送到大连地区,且有利于"麦莎"的北上。"麦莎"在北上过程中,没有从中纬度西风槽获得斜压能量,并没有变性加强。同时,借助于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麦莎"暴雨的中小尺度系统,结果表明导致大连地区强降水的主要系统是两个中-β尺度系统,暴雨落区在"麦莎"的东北侧。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小尺度海底沉积物样品的声衰减特性,作者提出了用声学探针测量海底沉积物声波幅值的新方法,对沉积物样品扰动小,两个测量点的距离可小于波长,为海底沉积物微观声衰减测量提供了新手段。作者用小于波长的间隔逐点测量了沉积物的压缩波幅值,数据分析表明沿沉积物柱状样全长的声衰减满足指数衰减模型。目前主要用同轴差距衰减测量法获得海底沉积物声衰减数据,但该方法不能辨识声衰减模型,因此不同海区的测量结果难以建立联系。对此作者又提出用声吸收系数反演的幅值比与声衰减系数反演的R值(两种幅值比的比值)作评价依据,分析了垂直轴差距衰减测量法获得的南海海底沉积物声衰减测量数据,发现部分沉积物样品声衰减的R值远大于1,其声衰减不满足指数衰减模型。在声衰减满足指数衰减模型的条件下,用Hamilton的声衰减和频率经验公式预报的南海沉积物声衰减比与作者用声学探针测量海底沉积物所得的声衰减比对比,通过对R值分析得出Hamilton的声衰减和频率经验公式可以预报南海沉积物声衰减比的范围。作者提出的声学探针测量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的方法的优点是既能获得声衰减数据又能辨识声衰减模型,不同海区测量的沉积物声衰减比可用R值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28.
泥石流区域预报中的预报降水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报降水处理是泥石流区域预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介绍了现有的泥石流预报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泥石流区域预报对预报降水的不同需求.根据精细化降水数值预报产品和多普勒天气雷达降水预报产品的特点,重点讨论了精细化降水数值预报产品用于大尺度短期泥石流区域预报、多普勒天气雷达降水预报产品用于中小尺度短临泥石流区域预报的处理方法,并建立了适应不同时空尺度(大尺度和中小尺度)的泥石流区域预报的预报降水处理系统,给出了处理实例.  相似文献   
29.
小尺度强对流天气具有极强的破坏力,了解其气候学特征对于预测、预报和影响评价都具有实际意义。利用1961~2015年的2332个高密度逐月国家级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3种常见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雷暴、闪电、冰雹)在年、季、月尺度上发生日数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年平均雷暴、闪电和冰雹发生频率分别为39.23 d/a、20.56 d/a和1.07 d/a;雷暴和闪电主要发生在夏季3个月,雷暴日数7月最多,闪电日数8月最多;冰雹主要发生每年5~9月,6月发生频率最高;雷暴和闪电的高发区分布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华南和西南,青藏高原也是雷暴的高发区域之一;冰雹的高发区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部以及中西部山地,而东南沿海地区发生频率则较低。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雷暴和冰雹出现频率随海拔高度增加而明显增加,冰雹和海拔高度有更好的对应关系,二者增加速率分别为2.87 d/500 m和1.80 d/500 m,表明地势高度对这两种强对流天气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0.
基于随机介质模型的储层非均质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随机介质模型对复杂岩性储层进行了非均质性描述.利用模型特征量即非均质纵横比、纵向谱指数、横向谱指数以及扰动标准差等来模拟不同的随机介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由某油气田的两口井资料估计储层非均质性能谱,从能谱曲线上提取储层纵向大小尺度非均质谱指数.通过将二维随机介质模拟的合成井记录互相关系数与实际井记录互相关系数进行分析比较,分别得到大小尺度非均质情况下最佳拟合时的横向谱指数和非均质性纵横比.以上求得的各种特征量从不同角度定量分析了储层非均质性的纵横向变化,为储层横向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