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29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1083篇
综合类   17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用16S rRNA基因的内切酶图谱快速鉴别几种对虾病原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坎普氏弧菌是青岛海洋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实验室于1989-1990年自对虾养殖场中国对虾红腿病心脏及血淋巴中分离并鉴定的菌株,副溶血菌和溶藻胶弧菌两菌株于1994年9月得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为建立快速、准确的中国对虾病原菌的诊断技术,根据几种细菌的16SrRNA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该基因的多聚酶反应的引物PL1和PL2。并用该对引物分别从坎普氏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胶弧菌的DNA要品中扩增出分  相似文献   
52.
本实验以初始体重(2.05±0.05)g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对象,通过为期45 d饲喂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的对虾饲料,研究不同微生态制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体生化组成、能量平衡的影响。分别设计了1个对照组和3个处理组,其中,A为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B为基础饲料+酶制剂(消化酶和非淀粉多糖酶等复合酶);C为基础饲料+复合菌制剂组(复合菌由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构成);D为基础饲料+复合菌酶制剂(主要由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复合菌与消化酶和非淀粉多糖酶等复合酶)。研究结果显示:(1)饲料酶制剂和菌制剂均可以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菌酶复合制剂组效果最好(P<0.05);(2)菌制剂和菌酶复合制剂可显著提高对虾体蛋白质含量,且菌酶制剂会降低虾体水分含量(P<0.05);(3)饲料添加酶制剂和菌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摄食能,生长能,呼吸能和蜕壳能,其中菌酶混合制剂组各能值含量最高(P<0.05)。菌酶混合制剂组对虾生长能占摄食能比例、蜕壳能占摄食能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三组,且呼吸能占...  相似文献   
53.
Genetic diversity of two wild Penaeus monodon populations sampled from the coastal waters of Qinglan ( Hainan Province of China, HN) and Malaysia (KD), and the F1 generation of a Thailand broodstock population (CP) were examined by vertic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Of 21 loci encoded by ten enzymes, 11 were polymorphic. The mean proportions of polymorphic loci of HN, KD and CP were 36. 36%, 45.45% and 50.00% , with the average heterozygosities of 0.135, 0.181 and 0.191, and the effective numbers of alleles per loci were 1. 300, 1. 330 and 1. 329, respectively. The divergent indexes of HN, KD and CP were0.023, 0.124, and 0.117, respectively. The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wild populations was 0.005, and the gene differentiation coefficient was also very low (0.014).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1 generation population had a higher genetic diversity than the two wild populations, and that the HN population had the lowest on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HN and KD populations and all populations existed with a slight heterozygote excess.  相似文献   
54.
本文根据GenBank登录的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全基因组序列(NC-002190),设计出主要结构蛋白基因的相应引物,从厦门发病的对虾中,提取DNA,以此为模板,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再将目的基因分别与pGEX-6p1载体和pET-28a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Ⅳ、pET-Ⅳ,重组子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导入表达型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大小约为62KDa和41KDa,与预测大小一致.将pET-Ⅳ表达重组蛋白经纯化,免疫小鼠,Western免疫印迹反应结果表明其抗体均可与pGEX-Ⅳ和pET-Ⅳ表达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本研究的结果为对虾IHHNV的快速检测及其免疫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5.
凡纳滨对虾性别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组织学连续切片与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凡纳滨对虾的性别分化。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外部形态的性别分化最早发生在仔虾后第37天,此时在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雄性附肢的芽基,仔虾后第45天,光镜下可观察到交接器;仔虾后第24天出现原始生殖细胞(PGCS),位于背大动脉的两侧及围心腔膜的腹面,细胞个体及细胞核明显比周围的细胞大,具有强嗜碱性,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核内染色质清晰可见,随着生殖腺的发育,在第43天出现生殖管,第55天生殖腺可区分为精巢和卵巢。  相似文献   
56.
L-精氨酸对凡纳滨对虾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添加不同剂量L-精氨酸(L-arg)的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nei),测定其血淋巴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检测其对病原体的抗病力.结果显示:L-arg显著提高血淋巴液中NO含量,且变化趋势与NOS、AKP活性升高趋势相一致;中等剂量(质量分数为1%)L-arg显著提高血淋巴液中SOD和ACP活性,但高剂量(质量分数为1.5%)、低剂量(质量分数为0.5%)L-arg对血淋巴液中SOD(高剂量除外)和ACP活性影响不显著.副溶血弧菌人工感染后,中剂量L-arg组(1%)对虾死亡率最低,高剂量(1.5%)、低剂量组(0.5%)次之,对照组死亡率最高,各剂量L-arg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L-精氨酸可使对虾体液免疫因子总体活力达到较高水平,L-精氨酸含量过高对对虾非特异免疫力的作用效果反而不佳.  相似文献   
57.
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进行单因素随机设计动物试验.用5种饲料(蛋白质水平31%、35%、39%、43%、47%,以A~E组表示)分别投喂平均体质量6.2 g+0.2 g、平均养殖密度3.1 kg/m3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探寻蛋白质营养对虾生长、免疫、水质、抗胁迫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中高蛋白质水平具有显著促进对虾生长的效果,随着蛋白水平的提高,特定生长率先增加后降低,饲料系数正好相反,D组两指标最佳,分另q为110.98%和2.54;C、D、E组差异不显著.(2)中高蛋白质水平有利于提高对虾多数免疫指标的活力,血淋巴中血细胞浓度、T-AOC活力、POD活力、总蛋白含量、白蛋白、血蓝蛋白含量,随着蛋白质水平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前5指标含量均以D组最高,比A组显著提高16.8%~33.9%;而血蓝蛋白含量C组最高,比A组提高15.0%.(3)高蛋白质水平有利于提高对虾SOD活力,也显著增强抗低盐胁迫的能力,但同时极显著加大了水环境中氨氮和亚硝氮的污染.(4)在我国北方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中后期生长阶段适宜的饲料蛋白质营养水平为39%~43%.  相似文献   
58.
研究β-1,3/1,6-D-glucan及不同投喂方式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体的存活、生长、发育、非特异性免疫及抗副溶血弧菌能力的影响.将β-glucan以0.25%的剂量添加到微黏合饲料中,以不同的投喂方式投喂对虾幼体,即D0(一直投喂基础饲料);D1(一直投喂含0.25%β-葡聚糖饲料);3D1-3D0(3 d投喂含0.25%β-葡聚糖的饲料-3 d投喂基础饲料);1D1-3D0(1 d投喂含0.25%β-葡聚糖的饲料-3 d投喂基础饲料),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随机设置3个重复,对虾幼体养殖于可控温的半开放系统中,每个养殖桶中盛有50 L盐度为30~32消毒海水,养殖密度为100尾/L.实验结果表明,在孵化后14 d,投喂D1饲料组在总存活率,变态指数,体长,特定生长率方面均高于其它各组,虽然有时差异不显著.在免疫指标方面,在9和14 dph分别进行了酚氧化酶(PO)、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投喂D1饲料组的4个免疫指标均高于其它3组,虽然有时差异不显著.在14 dph的攻毒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的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D1组(P<0.05),而1D1-3D0和3D1-3D0的累积死亡率则与其它各组均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间隔投喂方式并不适合于对虾幼体,在中国明对虾幼体饲料中使用β-葡聚糖时,建议添加量为0.25%,并采用一直投喂的方式.  相似文献   
59.
以综合催熟措施和移植精荚手术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解决了鱼塭产斑节对虾催熟效应期长,产卵率低,易蜕壳失去精荚等难题。使用 278 尾雌虾,催熟率达90% 以上,在40 d 内共产卵608 尾次,卵量18 530 万粒,孵出无节幼体11 998 万尾,平均孵化率 64.7% ,平均每尾雌虾孵出无节幼体 43.1 万尾,育成商品虾苗 1 028.5 万尾,育苗平均成活率 13.6% ,试养成活率57.1%  相似文献   
60.
斑节对虾虾苗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的检测和养殖跟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步PCR检测技术对湛江和阳西地区的虾苗进行白斑综合病杆状病毒(WSSV)检测。在仔虾2日龄最早检测得到病毒,有25%的虾苗带有WSSV病毒。带病毒虾苗和不带病毒虾苗分别在不同养殖模式的养殖过程中跟踪。前者在湛江湖光镇普通虾塘跟踪养殖,它们在变化的环境中容易发病,pH、盐度和温度是重要的诱发因子,在养殖50~60d时发病死亡;后者在高位池和普通池养殖跟踪,它们对变化的环境有较大的适应性,养殖时间为80~110d,在相对优良的养殖技术条件下大部分可望养殖成功。环境中有WSSV病原传入,不带病毒虾苗在养殖后期可以带有WSSV病毒,出现白斑虾。跟踪有普通池有爆发病害,但是时间延后,跟踪的高位池没有爆发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