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176篇
综合类   18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80年代以来 ,肝胰脏细小病毒病在养殖中国对虾中广泛流行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作者采用免疫金银染色 (immunogold silver staining,IGSS)技术 ,对患病对虾肝胰脏中的细小病毒(Hepatopancreatic parvovirus,HPV)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经 IGSS染色的病虾肝胰脏上皮细胞核内出现了黑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 3~ 15μm的结构。由于该结构与 H- E染色切片上出现的肝胰脏细小病毒包涵体在发生部位、形态和大小上皆一致 ,故而认为该结构为HPV包涵体。证明 ,免疫金银染色法是一种可应用于中国对虾肝胰脏细小病毒病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52.
养殖水体营养状态及自净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97年2~12月间对对虾 养殖水全的监测结果,应用营养指数法进行养殖水体的营养水平评价,结合自养指数对水体的自净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水体内具有较高的DIP和COD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较高的Chl-a含量则是富营养化水体的表现。养殖池内水质状况同养殖周期和季节变更密切相关。养殖水体浮游值物和微生物的代谢偶联,是反映水体自净能力,保持水体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53.
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浮游动物对细菌的摄食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渤海海洋》2000,18(1):45-49
  相似文献   
254.
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细菌的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细菌生物量(以C计,下同)的研究结果表明,浮游细菌总生物量波动在0.09~0.83mg/dm3之间,平均0.37±0.21mg/dm3,占水层颗粒有机碳含量的11.94%;附着细菌生物量在(0.14~3.69)x10-2mg/dm3)之间,平均(0.77±0.58)x10-2mg/dm3,占浮游细菌总生物量的2.08%±1.95%。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浮游细菌总生物量、附着细菌生物量均有所上升。底泥细菌生物量为(44~132)x(10-6m/m),平均(86±23)x(10-6m/m),占底泥有机碳含量的1.55%。  相似文献   
255.
溞对中国对虾早期幼体的循环系统及血液流向进行了活体观察 ,描述了中国对虾早期幼体发育阶段中幼体循环系统血管的走向与分布、血液的流向及循环路径等 ,比较各期幼体循环系统的形态 ,并探讨对虾早期幼体循环系统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256.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是北美和中南美洲普遍饲养的一种对虾,它不但具有生长迅速、对饲料蛋白质需求量低、出肉率高、离水存活时间长和易集约化养殖等优点,而且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江苏省大丰市等地区的养殖试验表明,该对虾与中国对虾同池混养,在中国对虾陆续染病死亡的同时,该对虾却健壮活泼、生长旺盛,是值得我国大力推广的对虾养殖新品种。由于南美白对虾自然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我国无天然资源,因此,采取全人工育苗技术解决该虾苗种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研究表明,该种雌虾在日常蓄养条件下性腺不会成熟,在驯养条件下其成熟也无规律(Yono,1990)。迄今为止,国内尚未见有南美白对虾池养雌虾促熟措施方面的报道。为此,我们在1995年工作基础上,于1996年3-5月,对池养南美白对虾雌虾进行了摘除眼柄、强化营养、控制光照等促熟对比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57.
综述:对虾弧菌病及其免疫预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弧菌病是影响对虾养殖业最为常见,危害较重的一类疾病,其症状一般为红腿,黄鳃、烂尾,烂眼,甲壳溃疡,肌肉白浊等,常伴有败血症,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人们发现最早的对虾病原弧菌,随后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鳗弧菌V.anguillarum,哈维氏弧菌Vharveyi创伤弧菌V.vulnificus等十多种致病菌陆续被发现,但其致病机理仍未查清,多年来弧菌病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但抗生素治疗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主要是产生耐药菌株,赞成水体污染,破坏虾体免疫力,因此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势在必行,以提高虾体自身免疫力的免疫预防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它以无毒无副作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等优点而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弧菌疫苗的研制已获初步成功,疫羁有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两各,免疫方式有浸泡,口服,注射和喷雾等,注射儿果最佳但费用且易损伤虾体,浸泡疫苗需要量大,故探索一条好的免疫方式是当前工作的重点,要进行对虾的免疫预防研究,必须了解对虾的免疫机制,一般认为虾类的免疫主要以非物质非特性免疫为主,血细胞和酚氧酶系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对弧菌的病原,病理,诊断,对虾的免疫机制及免疫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趋势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258.
厦门地区杂色花蛤的病毒观察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厦门海区对虾养殖内外环境中,电镜观察发现了杂色花蛤肝胰腺的一种杆状病毒和两种球状病毒.杆状病毒大小为(85~90)nm×(240~264)nm,有包膜,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可见.一种球状病毒直径为70~80nm,有包膜,存在于细胞质中.另一种球状病毒直径为95~120nm,有包膜,存在于细胞核中.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杂色花蛤所带杆状病毒与BMNV有抗原性正相关,其检出率随季节变化,暗示自然生长且感染病毒的杂色花蛤可能是日本对虾杆状病毒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259.
利用雷州半岛广泛养殖的马氏珠母贝及珍珠生产中大量废弃的珍珠贝体成熟性腺,获取贝类幼体作为饵料来培育斑节对虾苗。通过比较不同投喂方式的对虾幼体的变态率,各时期的成活率和出苗率来探讨贝类幼体替代事部分替代卤虫卵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投喂珠母贝幼体的试验池比投喂卤虫幼体、骨条藻的对虾幼体早期变态率要高。而平均出苗率以投喂卤虫幼体的池最高,为49.8%;投喂珠母贝幼体的池略低,为40.4%;而前期仅投喂  相似文献   
2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