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6篇
  免费   1284篇
  国内免费   1919篇
测绘学   133篇
大气科学   173篇
地球物理   669篇
地质学   6286篇
海洋学   647篇
天文学   340篇
综合类   423篇
自然地理   828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376篇
  2021年   365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251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290篇
  1997年   302篇
  1996年   271篇
  1995年   253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202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7 毫秒
191.
阐述了改造型含煤盆地煤储层被改造的两种形式;煤体结构的改造及构造煤的形成原因;后生充填物对煤层孔隙的改造及形成原因。提出了以构造煤发育程度作为改造型含煤盆地改造强度的一个指标。概述了华北克拉通盆地由中生代剪压应力转化为新生代剪张应力和拉张应力,而在盆地内形成以挤压构造为主到伸展构造为主的演化历程,及不同构造类型的区域分布,指出这种演化极易形成构造煤和后生充填物。提出将华北克拉通含煤盆地分为3种改造类型及其分布区域,分析了各自区域的煤储层物性及对煤层气开发选区的影响。提出应重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层的煤层气.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92.
大渡河次级支流斯合沟泥石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泥石流作为地质环境较差、的山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它的研究尤其是泥石流规律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对于泥石流的研究思路却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对山区的工程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从工程地质研究思路的角度出发,对位于大渡河支流官料河上某水电站下闸址区的斯合沟泥石流进行了研究。文中采用工程地质分析的方法对大渡河次级支流斯台沟泥石流的形成环境(地层岩性条件、构造条件、地貌条件、气象条件、植被发育及人类活动)、基本特征(泥石流沟的基本特征、泥石流的堆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该泥石流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机制模型(初期是堰塞式沟谷型泥石流,后期逐渐转向汇聚式沟谷型泥石流)。并在此基础上对泥石流沟沿岸的岸坡稳定性(可能泥石流的物源)等进行了评价分析。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泥石流的活动趋势以及可能泥石流的体积(未来泥石流形成将主要是在面蚀和沟蚀作用下的坡面泥石流。泥石流规模较小,且由于沟谷中下游坡降的进一步减缓,形成的泥石流物质一般将沿途停积.实际进入官料河内的体积很小)做出了较为科学的评价预测。经过这样的系统分析对工程建设中的泥石流防治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3.
通过对公婆泉盆地吐路一驼马滩地区瞬变电磁测深视电阻率断面特征的分析,结合孔旁测深正演拟合,反演计算等,以定性分析、定量解释方法对该区地层进行了四个大的地层界面推断划分。为该区的铀矿找矿地质环境的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4.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特征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与花岗岩构成了复杂的盆岭镶嵌体系--华南盆岭构造.根据盆地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与构造演化特征,将研究区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类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断陷盆地三大类型.对晚三叠世以来各个时代盆地的规模、产状、边界、岩石组合、指相矿物、沉积构造进行了分析.不同时代盆地的特征和重点区段盆区岩层的节理测量-统计结果表明,晚三叠世以来研究区的盆-岭格局至少经历过4期地球动力学演化.该盆-岭体系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二者时间相近,空间相伴,成因相关.研究表明,永定-龙南-始兴是一个中侏罗世陆内裂谷带,武夷山是晚中生代的古地理与气候分隔带,赣江带是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界线.  相似文献   
195.
由中国吉林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主办,新疆地质矿产局第一区调大队协办的“中德新疆古生物、地质深化及环境变迁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4月25日-29日在乌鲁木齐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德国和美国的地质学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艾力更,依明巴海接见了会议代表并发表了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致了开幕词。  相似文献   
196.
2003年2月14日石河子M5.4地震地形变异常及其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又陵  张翼 《内陆地震》2005,19(3):241-248
分析了新疆石河子M5.4地震前震中250 km范围内定点形变的观测资料,认为从2002年5月到震前,单测项异常随时间起伏,多台异常在时间上连续发展并呈增加趋势,震前20天位于震中附近的台站出现临震突变;异常在空间呈现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向震中区发展的态势.与1996年沙湾M5.2地震前的形变异常进行比较,认为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7.
藏北羌塘地区新生代火山作用与岩石圈构造演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迟效国  李才  金巍 《中国科学D辑》2005,35(5):399-410
自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以来, 藏北羌塘地块依次发育有碱性玄武岩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和过碱性钾质-超钾质系列火山活动. 研究表明岩浆源区经历了由早期尖晶 石橄榄岩地幔向晚期石榴石橄榄岩富集地幔(EM2)的转变. 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安粗质岩石具有高Mg#值和极高的Cr, Ni, Co丰度, 指示岩浆可能来自于拉萨地块大陆岩石圈的俯冲作用. 藏北过碱性超钾质系列的La/Rb, Zr/Rb, K/La, K/Nb, Rb/Nb和Pb/La值小于岛弧火山岩, 大于和类似于洋岛玄武岩, 指示岩浆源区具有软流圈流体交代古俯冲地幔楔的属性. 而藏南超钾质火山岩和藏东超钾质煌斑岩的上述元素比值类似于和大于岛弧火山岩, 暗示源区地幔存在俯冲陆壳释放的流(熔)体的交代作用. 上述成因标志支持印度大陆岩石圈俯冲到高原中部, 欧亚岩石圈地幔向南俯冲到羌塘之下的结论. 文中进一步提出陆内俯冲与藏北、藏东区域大型走滑构造的脉动滑移效应导致高原腹地软流圈脉动上涌, 岩石圈脉动减薄产生钾质-超钾质岩浆脉动旋回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98.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动力学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白云凹陷构造演化史的研究对在白云凹陷开展油气勘探和深水沉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断裂与沉积结构平面和剖面特点的分析,结合岩浆活动特点,文中提出白云凹陷是一个复式地堑,推测这种结构特点与凹陷下地壳的强烈韧性减薄和颈缩变形有关,表现为热岩石圈的伸展。其发育机制推测与白云凹陷位于构造转换带上有关,特殊的构造位置使白云凹陷成为强烈构造变形区,岩石圈地壳强烈减薄,伴随伸展过程和地幔上涌,脆性地壳或上地幔中部分熔融物质的出现导致岩石圈强度的急剧降低,在区域伸展应力场下以韧性流变方式减薄。岩浆在构造转换带下聚集并发育主岩浆房,由于白云凹陷南北边缘没有发育正断裂系统,岩浆主要沿垂直伸展的方向运移,因此在珠琼运动一幕和二幕南南东向伸展应力作用下,岩浆向白云凹陷的东部和西部运移至北西向基底深大断裂处,那里由于北西向断裂表现为左行张剪性质而成为压力较低的地区,从而成为岩浆上涌和侵位的地方。在岩浆聚集的地区,活动岩浆体附近的脆性变形被分散的韧性变形所取代,因此在凹陷的东北和西南两个角上,发育了张性和张剪性小断裂群,由于热岩石圈弹性较差,白云凹陷长期持续沉降。白云凹陷的断裂活动和沉积演化史还受到南海海盆扩张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9.
《岩石学报》2005,21(6):1546-1546
11月15日至20日,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内地和港台地区46个单位参与合办的“2005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国内外和港台地区的300多位地球科学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我所翟明国副所长主持,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200.
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在烃源岩评价、盆地热演化史研究等油气资源勘探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扬子地区上二叠统暗色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成熟度高等特点,是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潜力层位之一,也是检验红外光谱技术在油气资源勘探领域应用潜力的良好场地。本次研究以扬子地区JY1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二叠统龙潭组和大隆组暗色页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QEMSCAN矿物定量分析技术对红外反射光谱的分析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对石英、碳酸盐、高岭石3种矿物的识别具有较高的精度,相关系数R2均达到0.88以上,其中碳酸盐和高岭石的检出限分别可以达到3%和4%。大隆组页岩伊利石的结晶度主要位于0.3~0.5之间,而龙潭组页岩伊利石的结晶度主要位于0.6~2.6之间,反映龙潭组页岩具有更高的热成熟度演化,这与随着地温梯度增加,蒙脱石经过伊蒙混层矿物逐渐向伊利石发生转变的程度趋于增加规律一致。大隆组页岩光谱反射率平均值为0.13,而龙潭组页岩光谱反射率平均值为0.12,反映大隆组和龙潭组页岩整体具有相似的有机质丰度,龙潭组的有机质丰度略微高于大隆组。光谱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