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1篇
  免费   879篇
  国内免费   1566篇
测绘学   492篇
大气科学   1848篇
地球物理   561篇
地质学   1216篇
海洋学   1169篇
天文学   109篇
综合类   237篇
自然地理   334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3篇
  1948年   2篇
  1942年   3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自最后5 Ma以来,全球气候在北半球经历了从仅有的小冰川发育的变暖到每100~40 ka大范围冰川作用而变冷的演化,这种气候转换的根本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近几十万年来,米兰科维奇和千年级气候振荡虽在某些地区的响应过程是清楚的,但这些振荡的全球性机制还所知甚少.  相似文献   
72.
Nematode assemblage composition, trophic structure and biodiversity were followed over an annual cycle in a sandy beach of the Taiping Bay of Qingdao, China. Nematode assemblage in the sandy beach maintained a high genus diversity (75 genera). Mlero- laimus and Bathylaimus were the dominant genus of the nematode assemblage, accounting for 66% of the total nematode abundance. The nematodes' dominant trophic structure changed seasonally as a response to the seasonal changes in food quality. Epigrowth-feeder nematodes (2A) were the dominant trophic groups in the trophic structure with the highest abundance in spring because of phytoplankton bloom, while the feeding type ( 1 B) showed higher abundance in summer that was due to the increasing of sediment detritus after spring bloom. Furthermore, species diversity and evenness calculated on nematodes identified to the genus level displayed significant temporal changes, which was also reflected by the index of trophic d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cluster analysis, the nema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he whole year was clearly separated into two periods (A and B). Biota-Envlron- ment matching (BIOENV) results showed that seawater temperature, sediment Chl a and grain size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nema- 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variation in spring and summer period (Period A). However, seawater/interstitial water temperature, interstitial water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interstitial water salinity, and sediment Ph a a were more important in constructing the autumn and winter period (Period B) nema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73.
振荡水柱式(Oscillation Water Column,简称OWC)波浪能采集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海洋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为了提高该装置波能采集效率,研究波浪进入气室的振荡水柱气动特性与装置结构参数关系,为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以振荡水柱式波能转换理论计算分析为基础,采用Simulink软件分别建立前墙处入口压强Pq求解模型、装置气室内压强Po求解模型以及装置内振荡水柱运动方程y求解模型,研究目的是综合分析振荡水柱气室内压强与气室结构、波浪流体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74.
西沙群岛潮、余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62、1974、1976、1991、2002年西沙群岛海域实测海流资料分析得出:西沙群岛潮汐特征系数为3.40,是不正规日潮;潮流特征比较复杂,少数为不规则半日潮流型,多数为不规则日潮流型;半日周期的内潮在永兴岛西部特别显著,最大流速可达1.5m/s,对珊瑚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西沙群岛余流,春季4~5月总体方向是东北,最大余流速度66cm/s,出现在中建岛西部;夏初余流方向偏北,速度明显降低,中建岛表、底层流速都不超过50cm/s。结合18a卫星高度计资料统计分析得出,春季和夏季西沙群岛海域处于反气旋式环流的北部,中建岛处于反气旋式环流的西缘,水平压强梯度大,加之地形影响,因此流速最大。  相似文献   
75.
本文使用一种基于SLA数据的涡旋识别方法,通过22年的AVISO高度计测高数据对孟加拉湾的中尺度涡特征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分析了孟加拉湾涡旋的地理分布、涡旋极性、涡旋生命周期和传播距离、涡旋产生和消失位置、涡旋传播方向和移动轨迹、涡旋运动特征、涡旋属性的演化以及涡旋活动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等特性。涡旋主要分布在孟加拉湾西部海域,并且大部分涡旋向西移动。涡旋极性分布显示气旋涡更经常出现在湾的西北部和南部,而反气旋涡主要出现在湾的东部。在22年间,共追踪探测到生命周期超过30天的气旋涡565个、反气旋涡389个;对所有生命周期和传播距离而言都是气旋涡数量居多。所有观测到的涡旋的运动属性分析显示气旋涡的涡旋平均振幅大于反气旋涡;对平均半径和平均移动速度而言,气旋涡和反气旋涡相差不大。而且,涡旋属性演化显示生命周期超过90天的涡旋具有明显的双阶段演化特征,包括一个前50天的涡旋成长阶段和一个50天之后的涡旋消亡阶段。针对涡旋活动的季节变化,气旋涡在春季居多而反气旋涡在夏季较多;长生命周期的涡旋季节分布显示在孟加拉湾涡旋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涡旋数量的年际变化与EKE变化有一个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76.
2009年2月(冬季)和8月(夏季)在南海北部海域(nSCS)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聚球藻、原绿球藻、超微型光合真核生物3类超微型光合浮游生物和异养浮游细菌的丰度和碳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聚球藻和原绿球藻的平均丰度高于冬季,超微型光合真核生物和异养浮游细菌的丰度反之,为冬季高于夏季。聚球藻、超微型光合真核生物和异养浮游细菌在富营养的近岸陆架海域丰度较高,而原绿球藻高丰度则出现在陆坡开阔海域。在垂直分布上,聚球藻主要分布在跃层以上,跃层以下丰度迅速降低;原绿球藻高丰度主要出现在真光层底部;超微型光合真核生物在水层中的高值同样出现在真光层底部,且与Pico级份叶绿素a浓度分布一致;异养浮游细菌在水体中的分布与聚球藻类似。这些分布格局的差异,取决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和4类超微型浮游生物生态生理适应性的差异。在超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群落中,各类群碳生物量的贡献因季节和海域类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聚球藻在夏季近岸陆架区占超微型光合浮游生物总碳生物量的41%,原绿球藻在陆坡开阔海成为主要贡献者(50%),超微型光合真核生物碳生物量以冬季为高(在近岸陆架区占比68%)。冬、夏季异养浮游细菌碳生物量均高于超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碳生物量。  相似文献   
77.
本文根据CMAP(The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观测资料,使用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对CHFP2(Coupled Historical Forecast Project, phase 2 )的2个模式对东亚夏季降雨的季节预报技巧作出评价。在完美模式的理论框架下,分别使用基于信噪比的潜在相关系数和基于信息熵的潜在可预报性指标,对该区域主要针对夏季降雨的可预报性作出评价。通过最可预报分量分析(PrCA),得到季节降雨的最可预报型。将最可预报型投影到海温场,得到了降水最可预报型对应的海温分布。研究发现:相关系数所反映的预报和观测的线性相关程度总体上是低纬度海洋区域比高纬度陆地区域高,而均方根误差反映的则是在海洋区域降雨预报偏离实际值的程度较陆地区域大,预报水平与目前降雨的季节预报水平相符。潜在可预报性估计表明,潜在可预报率存在空间上的变化,从低纬度向高纬度、从海洋到内陆,呈衰减趋势。同时,信号和噪音的分析表明,信号成分占主导作用,形成了潜在可预报率的空间分布格局,暗示了海洋外强迫的重要作用;中国大陆缺少像海洋区域那样明显的外强迫,因此降水季节预报技巧相比热带海洋区域非常有限。海温投影的分析表明海洋的外强迫是东亚降雨季节预报的重要来源。尽管厄尔尼诺本身的复杂性,它对东亚夏季风的重要影响及其与东亚降雨预报之间的遥相关揭示了它们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78.
2004年厄尔尼诺事件的理论预测和实践检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温升高、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增大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间在一切细节上有惊人的对应关系。这个综合检验结果给出了地球自转减速和日食-厄尔尼诺系数预测厄尔尼诺事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2004年的弱厄尔尼诺已得到初步证实,2005年的拉尼娜有待检验。  相似文献   
79.
对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物磁化率的影响因素及其蕴含的古环境信息进行了探讨.对位于浙闽沿岸泥质沉积中心附近的EC2005孔沉积物磁化率、岩性、粒度、常量元素、矿物以及AMS<'14>C测年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EC2005孔沉积物磁化率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同层位的主要控制因素不同,60.20~...  相似文献   
80.
近日,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承担的2011年台风季节前平湖海底管道路由检测项目野外施工部分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