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01篇
  免费   3097篇
  国内免费   3534篇
测绘学   1027篇
大气科学   1498篇
地球物理   4945篇
地质学   7814篇
海洋学   2266篇
天文学   311篇
综合类   1031篇
自然地理   1740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584篇
  2022年   729篇
  2021年   731篇
  2020年   633篇
  2019年   742篇
  2018年   534篇
  2017年   521篇
  2016年   501篇
  2015年   586篇
  2014年   921篇
  2013年   647篇
  2012年   838篇
  2011年   830篇
  2010年   856篇
  2009年   807篇
  2008年   800篇
  2007年   711篇
  2006年   777篇
  2005年   712篇
  2004年   624篇
  2003年   710篇
  2002年   739篇
  2001年   692篇
  2000年   512篇
  1999年   411篇
  1998年   465篇
  1997年   391篇
  1996年   385篇
  1995年   339篇
  1994年   336篇
  1993年   284篇
  1992年   286篇
  1991年   216篇
  1990年   201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5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基于预测控制的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半主动控制系统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半主动控制机理,并结合现代控制理论,将预测控制应用于结构半主动控制中,提出了在线预测控制算法,建立了预测模型,并成功的解决了时滞问题,最后作了计算机仿真分析,证明该系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将预测控制思想应用于结构半主动控制中,为结构控制注入了新的思路,通过研究及仿真分析也说明了这种思想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42.
目前有一些关于多自由度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中响应峰值按降序(即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时的峰值统计性质的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中的概率方法提出一些改进。由于这些改进,概率谱叠加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就变得更准确和实用。本文以五层的结构模型为例,计算其在埃尔森特罗(1940)地震激励下的响应,并与时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概率谱叠加方法能够谁确的计算较高几阶重要响应峰值的幅值。  相似文献   
143.
基于脉冲频响函数的MATLAB动力方程求解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基于脉冲频响函数并利用MATLAB求解的方法,由于脉冲频响函数利用卷积公式进行动力微分方法计算,因此,从理论上讲,它适合于任意外力下的动力方程求解,同时,MATAL又提供了卷积函数conv,所以,在MATLAB下求解动力方程将变得十分容易。  相似文献   
144.
空腔结构复合填充墙-钢框架抗侧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空腔结构复合填充墙-钢框架和同尺寸纯钢框架的对比试验,分析了空腔结构复合填充墙-钢框架的抗侧力性能和滞回性能。研究结果证明空腔结构复合填充墙是一种理想的抗侧力体系,可用于多层或小高层钢结构住宅,作为结构的抗侧力构件。  相似文献   
145.
着重研究了变阻尼半主动控制在降低结构振动响应中的控制效果,在确定可变阻尼的阻尼系数时采用了控制效果较好的H∞优化控制策略,并将这种控制策略与传统控制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数值分析比较了被动控制、主动控、半主动控制情况下结构的最大相对位移与结构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响应。并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被动、主动、半主动控制方法中主动控制的控制效果最好;(2)对于刚性结构,增大结构的附加阻尼可以同时降低结构的最大相对位移和最大绝对加速度响应,应用被动控制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控制效果,而半主动控制的控制效果是值得怀疑的,在应用时应慎重考虑;(3)对于柔性结构,增大附加阻尼在降低结构的最大相对位移响应的同时,却增加了结构最大绝对加速度响应,而采用半主动控制能够同时降低结构的最大相对位移和绝对加速度响应,半主动控制效果明显;(4)在柔性结构中采用半主动控制方法能取得与主动控制相近的效果;(5)由于H∞优化控制是对最坏情况下瞬时能量的优化控制,因此H∞半主动控制的控制效果要优于传统LQR控制。  相似文献   
146.
秦岭北界岩石圈组成及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位于北秦岭及华北块体交界处的明港地区发育有中基性火山角砾岩岩体群, 侵位时代为178.31± 3.77 Ma, 火山岩为亚碱性系列安山玄武岩, 火山角砾岩中含有丰富的下地壳和地幔的深源捕虏体, 是揭示秦岭造山带边界岩石圈组成和结构的理想地点. 对捕虏体岩套研究的结果表明, 其中的镁铁质麻粒岩、榴辉岩、变辉长岩在微量元素及Pb同位素特征等方面与南秦岭块体的相似, 代表了南秦岭俯冲至华北克拉通的下地壳下部的组成; 滑石化的橄榄岩为上覆的华北块体的地幔楔物质, 遭受了下覆南秦岭地壳释放的酸性熔/流体的交代. 该区的深部模型为晚古生代以后, 南秦岭岩石圈向北拆离俯冲, 它的上部垫置于北秦岭之下; 下部继续向北俯冲于华北块体之下. 中生代早期北秦岭向北仰冲, 华北块体呈鳄鱼状向南楔入到秦岭造山带.  相似文献   
147.
塔里木北缘岩石圈热-流变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结合塔里木北缘的库车坳陷和塔北隆起这两个构造单元的地温资料和岩石热物性参数, 利用一维热传导方程, 给出了塔里木北缘地区岩石圈的热结构. 塔里木北缘地区平均地表热流为45 mW/m2左右, 地幔热流约为20~24 mW/m2, 莫霍面温度为514~603℃, 热岩石圈厚度138~182 km. 在此基础上, 根据该区地震测深剖面揭示的P波速度结构和岩石学, 结合流变学模拟进一步确定了该区的岩石圈强度及其分布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岩石圈的流变分层现象明显, 整个上地壳和下地壳部分以脆性性质为主, 下地壳底部才显韧性性质, 壳下岩石圈地幔也表现为脆性性质, 具有典型的“三明治”结构. 此外, 岩石圈强度也具有横向变化的特征, 隆起区强度大于坳陷区强度; 从南往北, 强度依次降低, 塔北隆起南部强度最大, 库车坳陷强度最小. 塔里木北缘地区岩石圈拉张背景下强度为4.77×1012 ~ 5.03×1013 N/m, 挤压背景下为6.5×1012 ~ 9.40×1013 N/m, 其脆-韧性转换深度在20 ~ 33 km之间. 塔里木北缘的岩石圈较冷且强度较大, 岩石圈表现为刚性并以整体变形为主. 该区地震活动性研究也表明了这一整体变形的地球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8.
川西藏东地区的地壳P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位于川西藏东地区的巴塘(竹巴龙)至四川资中深地震测深剖面,跨越松潘甘孜褶皱系,龙门山构造带和扬子准地台。本文根据沿测线爆破的记录截面图中各震相走时资料,结合相关的振幅信息,确定剖面二维P波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分析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地壳上地幔结构的主要差异,并讨论测线上主要断裂带的深部特征,扬子地台与青藏高原的深部构造关系以及强烈地震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9.
2-D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and vp/vs are obtained by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S-wave data from Maqen-Jingbian deep seismic sounding(DSS)profile.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exist obvious differences in 2-D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and vp/vs ratio structure along the profile.The S-wave velocities are low and vp/vs ration is high for the westem section of the profile and Haiyuan region,while they are normal for the middle and eastern sections.The changes in lithologic characters of two major anomalous zones a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lateral variation of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and vp/vs ratio structure.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occurrence of the Haiyuan strong earthquake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ectonic activities,but also to lithologic characters of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