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65篇
  免费   3185篇
  国内免费   4180篇
测绘学   1929篇
大气科学   1781篇
地球物理   2945篇
地质学   12220篇
海洋学   1554篇
天文学   214篇
综合类   1236篇
自然地理   751篇
  2024年   144篇
  2023年   503篇
  2022年   684篇
  2021年   706篇
  2020年   574篇
  2019年   755篇
  2018年   522篇
  2017年   531篇
  2016年   538篇
  2015年   631篇
  2014年   992篇
  2013年   792篇
  2012年   878篇
  2011年   958篇
  2010年   818篇
  2009年   871篇
  2008年   907篇
  2007年   805篇
  2006年   826篇
  2005年   780篇
  2004年   757篇
  2003年   678篇
  2002年   668篇
  2001年   696篇
  2000年   525篇
  1999年   629篇
  1998年   573篇
  1997年   563篇
  1996年   484篇
  1995年   482篇
  1994年   432篇
  1993年   412篇
  1992年   389篇
  1991年   336篇
  1990年   313篇
  1989年   187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9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4年   10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格网DEM的粗差检测及剔除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对每个表面上的点,在坡度上,高程或突变量引起的形状不连续,可能被怀疑有误差,通过坡度上每个点,应用坡度逼近或改变量来计算,考虑坡度变化的相对值,并以这些相对值计算一个统计值为判断该点合法性的阈值,使计算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2.
从地形地貌特征、重磁地球物理场、深部构造与断裂构造以及地震活动、震源机制等多方面论述北东东向构造是南海北缘的主要活动构造。对于长期以来认为新华夏系北东向构造是该区主要活动构造的观点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辽北法库地区构造岩的观察和研究,确定了本区存在一大型推覆韧性剪切带。根据同构造侵入岩的同位素年龄,确定该韧性剪切带形成时期为海西-印支期,这与天山-兴安褶皱系最终形成时间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渐近极值理论中的Gumble第1和第3种类型的渐近分布,对成都地区日最大降水量的气候极值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不同的多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都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国外铀金地质》1997,14(4):319-327
产于达拉德变质带黑云带中变质期后石英脉由三种主要类型组成:含黄铁矿的他形成英型,含赤铁矿的他形石英型和含赤铁矿或金红石的柱状石英型。他形石英脉中的氧化矿物由先存硫化物氧化而成,金在此氧化过程中被活化。成分相似的晚期柱状结构石英晶体经历了相分离的流体形成。脉中石英的氧同位素比值不等。成矿流体含有大量大气降水的成分,其同们素组成和化学成分随着水-岩相互作用而逐渐变化。金的活化转移与再沉积在片岩地层中随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以爱黎-海斯卡宁均衡补偿假设模式为基础,利用圆模板编制了滇西北及邻区均衡重力异常图。分析了异常的基本特征与壳内构造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均衡重力异常和强震活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19.
流褶层与韧变带是地壳拉伸变形,顺层固态流变作用下的产物。流褶层是以原始层理为变形面或再经递进变形的褶皱变形岩层或岩石共生组合层位。韧变带具明显的层控性,受岩石成分和应变程度控制,不同环境和不同成分岩石的韧变带具有相异的组合型式和变形机制,井具有一定的递变规律。流褶层和韧变带可分属不同层位,但流褶层可实现向韧变带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北天山东段康古尔塔格带是晚古生代塔里木板块和准噶尔板块碰撞的结果。它是一条复杂的、强烈的高应变带.并具有独特的变形机制、应变序列以及构造变形。本文运用构造-地层研究方法对该碰撞带的构造特征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