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01篇 |
免费 | 566篇 |
国内免费 | 9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48篇 |
大气科学 | 74篇 |
地球物理 | 212篇 |
地质学 | 2599篇 |
海洋学 | 377篇 |
天文学 | 166篇 |
综合类 | 236篇 |
自然地理 | 1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23篇 |
2022年 | 157篇 |
2021年 | 165篇 |
2020年 | 149篇 |
2019年 | 142篇 |
2018年 | 134篇 |
2017年 | 146篇 |
2016年 | 138篇 |
2015年 | 166篇 |
2014年 | 256篇 |
2013年 | 193篇 |
2012年 | 205篇 |
2011年 | 213篇 |
2010年 | 169篇 |
2009年 | 157篇 |
2008年 | 145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114篇 |
2005年 | 115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87篇 |
2002年 | 78篇 |
2001年 | 76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81篇 |
1998年 | 80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59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1942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1933年 | 2篇 |
1924年 | 1篇 |
192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矿床的成矿物质一是来自地层,即下二迭统玉泉组大理岩;二是来自于华力西晚期似斑状黑云母斜长花岗岩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依据如下: 相似文献
122.
河南鲁山太华变质杂岩前寒武纪变质作用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太华变质杂岩("太华群")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缘,包括自西北向东南依次出露的华山、洛宁、鲁山、舞钢等四个出露区。鲁山地区太华变质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类,变质演化历史记录得相对最为全面,其中普遍保留了三个阶段的变质矿物组合。第一阶段变质矿物组合(M1)为进变质组合,以石榴子石变斑晶中的包裹体矿物组合(石英+斜长石+角闪石±单斜辉石±钛铁矿)为代表,形成于约710℃/7.8kbar的条件下。第二阶段变质矿物组合(M2)为变质高峰期组合,以石榴子石变斑晶和基质矿物组合(角闪石+斜长石+石英±单斜辉石±钛铁矿)为代表,形成于约730~810℃/8.1~11.7kbar的条件下。第三阶段的矿物组合为退变质组合,以环绕石榴子石变斑晶发育的后成合晶矿物组合(石英+斜长石+角闪石±单斜辉石±钛铁矿)为代表,形成的温度与压力条件约为730~740℃/3.5~5.7kbar。这些斜长角闪岩类记录了顺时针变质作用P-T轨迹,其中包含近等温降压的退变质过程,其中变质峰期变质条件达高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过渡区。二次离子质谱(SIMS)探针锆石U-Pb定年表明,变质锆石年龄介于1.93~1.87Ga之间。结合其他学者发表的资料,推测华北中部造山带的中段和南段似乎在~1.95Ga即已开始了俯冲-碰撞的造山过程,而且该造山过程几乎延续了150Myr之久。 相似文献
123.
克停哈尔铜锌矿床是近年来在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新发现的一处矿床,并且在隐爆角砾岩中发现了锌矿体,为查明隐爆角砾岩成因及与成矿的关系,对隐爆角砾岩进行了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的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w(SiO_2)为64.13%~66.54%,w(Al_2O_3)为14.55%~15.59%,w(Na_2O+K_2O)为6.29%~7.24%,K_2O/Na_2O比值为0.87~1.17,A/CNK比值为0.971~1.121,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稀土元素总量中等,轻稀土元素富集,中等负铕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活泼不相容元素(Th)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P、HREE),总体反映具壳源为主的花岗岩特征,形成于碰撞造山晚期并开始向陆内造山伸展环境转变,至少存在2期爆破3期成矿,第二期爆破是铅锌矿的主要成矿期。 相似文献
124.
125.
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 《岩矿测试》2008,27(4):文后I-文后I
用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悬浮液中的硅。为保证悬浮液样品均匀,应将约0.5 g样品盛装容器封好后超声水浴10 min,然后立即转移至50 mL容量瓶中,用1 g/L KCl溶液(蒸馏水中)定容至刻度。各样品在测定前要充分摇匀。另外要留意Si 浓度的降低(1 h 后约减少14%)。 相似文献
126.
127.
分析了华北地区自1976年以来MS≥6.0地震前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的形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出现时间早、范围广,具有协调性、重复性、迁移性等特性,主要沿构造带迁移,迁移方向为外围向内迁移或内部向外迁移;形态主要为趋势转折、破年变、加速等,其中绝对大多数为趋势转折变化;地下水位分析表明长趋势变化绝大部分呈现为缓慢上升或下降减缓的走势。对比研究了地壳形变与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发现地壳形变长趋势时间早于地下流体;形变出现张压变化与水位变化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即形变绝大部分出现缓慢压性变化或张性减缓变化,水位绝大部分出现缓慢上升或下降减缓变化。最后讨论了强震前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产生的机理:在地震孕育过程初(早)期,构造应力的缓慢增强将使岩体所含裂缝闭合,地壳发生变形,从而改变岩体的空隙率及相应的孔隙压力和渗透率,引起诸如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异常变化;构造应力缓慢增强并向未来震中聚集,造成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异常变化向震中迁移;而深部物质的不断上涌和影响范围增大致使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异常变化向外围迁移。 相似文献
128.
在PIN型光探测器的基础上制备了一种适用于波分复用系统的具有平顶陡边响应的长波长光探测器。利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LP-MOCVD)设备在GaAs衬底上二次外延生长了具有台阶结构的GaAs/AlGaAs滤波腔和InP基PIN光探测器。高质量的GaAs/InP异质外延采用了低温缓冲层生长工艺;具有台阶结构的Fabry-Pérot(F-P)滤波腔采用了纳米量级台阶的制备方法。通过理论计算优化了实现平顶陡边光谱响应特性的器件结构;并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了具有平顶陡边响应性能的光探测器,器件的工作波长位于1 549nm,峰值量子效率大于25%,0.5dB光谱响应线宽为3.9nm,3dB光谱响应线宽为4.2nm,响应速率达到17GHz。 相似文献
129.
为进一步丰富西昆仑地区黑石北湖-三道河子一带侵入岩数据,为盼水河锑矿的形成时代提供年代学制约,对盼水河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盼水河花岗闪长斑岩年龄为210.9±2.8 Ma,形成于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盼水河花岗闪长斑岩SiO2含量为66.1%~72.03%,全碱(Na2O+K2O)含量为5.95%~8.29%,平均值为7.10%,K2O>Na2O,岩石富钾,显示为高钾(钙碱性)岩;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且强富集轻稀土元素,Eu具弱负异常(δEu=0.66~0.90),相对富集Rb、Th、Ta、Ce、Hf,贫化Ba、K、P、Ti。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盼水河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同碰撞的构造环境,揭示区内松潘-甘孜陆块西北缘在华力西晚期-印支期发生了同碰撞造山作用,区内黑石北湖-三道河子岩浆岩带正是该造山作用及洋陆转换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0.
滇东南老君山成矿区是滇东南—桂西锡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花石头位于老君山花岗岩体西南侧,老君山燕山两期花岗岩均有出露,锡钨石英脉型矿床(点)众多,但相关地质研究程度较低。该区矿化类型包括蚀变花岗岩型钨锡矿化、接触蚀变带铜钨锡矿化、强硅化带中铜铅锌多金属矿化等。围岩蚀变以云英岩化为主,其次包括硅化、钾长石-高岭土化和黄铁矿化等。结合近期地质勘探所揭露的新信息,本文对该区锡钨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提出该区钨锡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老君山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以第2期为主)密切,属于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形成的锡钨石英脉型矿床。燕山晚期中酸性岩体,特别是第2期中细粒二云二长花岗岩对成矿作用是主要的控矿因素。其中,2期岩体接触带、岩体与围岩内外接触带是有利成矿部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花石头矿区钨锡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