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7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中国古代流星记录的亮度归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民 《天文学报》2003,44(4):416-430
在中国古籍中关于流星“大如X”的纪录,是古人对星像视面大小的估测,此视面是人裸眼观星时由于光线的衍射、漫射以及视觉中的光渗作用造成的一种特殊感知现象.视面“大如X”的实质是亮度的记录.这些记录可以按古人目视观测天象的天球模型进行视大小(角直径)的量化,进而可以用一些已知亮度的流星记录为“标准点”,将其归算为亮度.并将古籍中流星“大如X”的4420次纪录的131种比体均作了亮度的归算.  相似文献   
252.
前言 近年来,探测太阳系外行星的新发现层出不穷,不断吸引着公众的眼球:包含两颗地球大小行星的五行星系统、位于宜居带可能存在液态水的行星、围绕双星系统运动的行星……不仅仅是天文学家们在致力于系外行星的搜寻和研究,公众们同样对于系外行星、地外文明这一未知领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53.
254.
月球小知识月球上有1940个已被命名的特征,其中1545个是环行山。月球上最大的环行山,赫兹普龙环行山,直径是591千米。它是太阳系中的第二大环行山(仅次于水星上的贝多芬环行山)和行星卫星上的最大环行山。满月只有太阳亮度的1/400000,如果整个天空都被满月铺满,我们也仅能接收到大约和五分之一个白昼太阳相当的辐射。上弦和下弦月的亮度只有满月的10茗。  相似文献   
255.
金星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距地球最近的~颗,所以人类对太阳系行星的探测首先是从金星开始的。至今,人类已向金星发射了32个空间探测器,其中22个成功,10个失败。加上各种路过的探测器总数已超过40个。  相似文献   
256.
璀璨的夜空中,月球和几颗太阳系内体积比较大的行星,都是我们可以使用高倍望远镜直接观测到它们视圆面和一些细节的天体,所以,行星摄影所需要的望远镜,一是焦距要长,二是口径要大。  相似文献   
257.
首先引入“天体力学(Celestla]mechanics)”这一术语的是法国著名数学家、天文巨匠拉普拉斯。他的全名为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Pierre·SimonmarquisdeLaplace),因研究太阳系稳定性的动力学问题而被誉为法国的牛顿和天体力学之父。他和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格朗日以及勒让德(Adrien—MarieLegendre)并称为“三L”。  相似文献   
258.
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基础。细菌是地球上最顽强的生命之一,在火山口、深海底部、地下数千米的地方,甚至在放射性的环境中,科学家都发现了细菌的踪迹:即使在没有阳光、极度缺氧的条件下,它们依然能够生存。但是,一旦离开了液态水,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生物都无法生存,即使是顽强的细菌也不行。我们的地球表面刚好覆盖着一层液态水组成的海洋——这在太阳系中是独一无二的(图1)。  相似文献   
259.
王道德  王桂琴 《矿物学报》2012,32(3):321-340
陨石是来自含气体-尘粒的太阳早期星云盘凝聚和吸积的原始物质,大多数原始物质因吸积后的作用过程而改变(如月球、地球及火星样品),但有一些却完整的保存下来(如球粒陨石或球粒陨石中的难熔包体)。这些原始的物质通常依据同位素丰度特征来识别,依据其矿物-岩石学特征和成因可将已知的陨石划分许多更小的类型。陨石学及天体化学的新近进展包括:新近识别的陨石群;发现新类型球粒陨石及行星际尘粒中发现前太阳和星云组分;利用短寿命放射性核素完善了早期太阳系年代学;洞察宇宙化学丰度、分馏作用及星云源区及通过次生母体的作用过程阐释星云和前星云的记录。本文概述了早期太阳系内从星云到陨石的演化过程。依据这些资料,对早期太阳系所经历的多种核合成的输入、瞬时加热事件与星云动力学有一些新的认识,以及认识到小星子和行星体系的演化比以前预期的更快速。  相似文献   
260.
短周期放射性核素的初始丰度和分布情况,已成为陨石学和天体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已有研究证实地外天体中53 Cr的放射性母体为53 Mn。53 Mn的半衰期为3.7±0.4Ma,可对太阳系形成之后的20Ma内发生的事件进行精确定年。本文系统总结了已报道的碳质球粒陨石、普通球粒陨石、顽辉石球粒陨石和分异陨石中的53 Mn-53 Cr同位素体系数据,依据55 Mn/52 Cr值和53 Cr异常探讨了太阳系形成时53 Mn和53 Cr的初始分布情况、太阳系初始的53 Mn/55 Mn值,讨论了陨石中普遍存在的54 Cr/52 Cr值异常和碳质球粒陨石全岩的54 Cr和53 Cr异常值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对53 Mn-53 Cr体系定年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