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1篇
  免费   1523篇
  国内免费   3032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10181篇
地球物理   209篇
地质学   313篇
海洋学   878篇
天文学   70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514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470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481篇
  2010年   544篇
  2009年   532篇
  2008年   539篇
  2007年   568篇
  2006年   558篇
  2005年   578篇
  2004年   598篇
  2003年   593篇
  2002年   545篇
  2001年   521篇
  2000年   358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286篇
  1996年   244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233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83篇
  1991年   213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2年   2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4篇
  1936年   7篇
  193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范凯波  高玉春  梁丽 《气象科技》2015,43(5):783-787
随着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的广泛布网,雷达的维修维护工作显得日益繁重。利用虚拟仪器测试系统对雷达重要参数指标测试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本文从发射机射频脉冲包络以及其测量方法的介绍出发,搭建一套基于PXI(PCI eXtensions for Instrumentation)模块化仪器的虚拟仪器系统,采用LabVIEW(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软件编程实现参数测试测量功能,通过实验完成了对脉冲包络的重要参数测试。虚拟仪器测试系统与传统仪器对比测量结果,验证了该测试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2.
对珠海斗门1967—2014年低温阴雨气候特征和产生的环流形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斗门低温阴雨主要出现在每年的2—3月,年平均10.3 d;近48年来,年低温阴雨天数和次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并在1998年前后出现一次突变。斗门低温阴雨天数和次数都存在4年、2~4年的显著周期。斗门长低温阴雨过程是在北方小槽引导的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南支小波动东传带来的暖湿气流以及副高西侧的偏南气流向北输送、低层持续的弱切变线存在的有利环流形势中产生的,是冷暖空气持续在广东上空交汇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3.
对2013年发生在河源雷达探测范围内的3次大范围降雹天气过程雷达产品进行分析,发现当满足以下2到3个条件:CR产品强度≥65 d Bz、VIL值≥55 kg/m2、MEHS≥4、ET在短时间内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时,基本就能确定将会有降雹发生或者已经开始降雹;夏季相对于春季以上各阈值需要适当上调,当风暴单体距离雷达站很近时,各阈值需相应下调。另外,降雹开始前,VIL值在短时间内有一次陡降然后陡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实时探空场和欧洲中心20:00细网格、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8月6—10日杭州湾北岸极端高温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高脊线稳定在30°N、高层有辐散气流、低层26℃暖气团处于强副高中心影响是持续40℃极端高温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副高与南亚高压"相向而行",在垂直方向上产生深厚的次级环流圈,是2013年极端高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极端高温的出现与空气异常干燥有密切关系,北方高层干空气南下叠加在中低层副高暖干气团之上,从高层到近地层受一致下沉气流的绝热压缩增温,以及低空暖平流输送的综合影响,是导致7—9日杭州湾北岸多地最高气温屡破记录的原因。经检验,极端高温期间,业务参考使用的4个主要数值模式对最高气温的预报,EC模式误差较小且稳定,绝对误差为1℃,而GFS、JMA和T639误差分别达3℃、4℃和5℃,应用时需订正,以上结果可供夏季高温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995.
针对2014年4月30日的高空影响系统、水汽条件、环流形式、地面影响系统及其物理量等资料,从天气学角度对格尔木地区巴尔喀什湖冷槽型的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合FY-2E、数值预报产品在此次过程中的应用,总结这次格尔木地区沙尘天气过程的主要特征和天气过程所表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6.
采用A-Train系列卫星的AURA/MLS水汽、温度资料,CALIPSO/CALIOP云物理资料,结合ECMWF气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地区云顶高于对流层顶事件(Cloud Top Above the Tropopause,CTAT)的区域分布,及其对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pper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UTLS)水汽和温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洲季风区的夏季CTAT发生率是30%~55%,为全球最强区域;东北亚的夏季CTAT发生率是15%~20%,为中纬度最强分布区。以CTAT为指标的合成结果表明:15~30°N的东亚-西太平洋UTLS,水汽呈"上干下湿"的异常分布,温度呈"上冷下暖"的异常分布,该结构与该区域热带气旋合成的结果一致,说明热带气旋是该区域CTAT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35~50°N的东北亚UTLS,水汽呈"上干下湿"的异常分布,温度呈"上暖下冷"的异常分布,该结构与该区域温带气旋合成的结果一致,说明温带气旋是该区域CTAT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997.
《湖北气象》2015,(2):116
<正>2015年6月1—2日,长江流域自西向东发生了一次暴雨强对流天气过程,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灾害。为了更好地揭示这次强天气过程的雨情灾情、形成原因和物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对这类强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本刊拟连续推出"2015.6.1"强对流天气分析专栏,刊载相关研究成果和观测事实。从即日起开始征文,欢迎相关专业气象科研人员和各级气象台站预报员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998.
郭丽君  郭学良 《气象学报》2015,73(2):368-381
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可提供高时间分辨率的大气温、湿度和液态水含量廓线遥感探测数据,为大气层结及云雾形成和演变特征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但对其观测数据的可靠性检验研究很少。本研究在对比晴空MonoRTM模拟亮温和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的基础上,利用华北地区2009—2013年11个雾天气过程的170个时次(其中30个为雾发生时次)的探空数据,检验了美国Radiometrics 35通道MP-3000A型微波辐射计(Microwave Radiometer Profiles,MWRP)探测的温度、水汽密度和相对湿度数据,并结合系留气艇和CloudSat云雷达等观测资料,检验了典型雾个例的MWRP反演的温、湿度廓线数据。与探空数据的比较表明,两者的温度(T)数据的相关系数超过0.98,水汽密度(ρ)的相关系数超过0.95,但相对湿度(RH)的相关系数只有0.67左右。总样本误差分析中MWRP反演的T比探空偏低约3℃,ρ的均方根误差(E)在1 g/m~3以内,RH在1—7 km高度偏大,总样本RH垂直平均E在18%左右,雾天时的RH垂直平均E在23%左右。与系留气艇观测数据比较表明,MWRP反演的T也偏低,但两种探测方式的T和RH在指示雾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具有很好的一致性。CloudSat云雷达数据验证了MWRP反演显示中高层出现高RH区与云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999.
2015年4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康辉  方翀 《气象》2015,41(7):915-920
2015年4月环流特征如下:极涡为偶极型环流,极涡主体位于格陵兰西侧与加拿大之间,另一中心位于亚洲的东北部;两个极涡中心较常年平均偏低4~8 dagpm,乌拉尔山高压脊偏高8~12 dagpm;副热带高压面积偏大、西脊点偏西,南支槽位置与强度接近常年平均;4月全国平均气温11.6℃,较常年同期(11℃)偏高0.6℃;全国平均降水量43 mm,接近常年同期(44.7 mm),我国中东部长江以北地区降水偏多,江南、华南降水偏少。4月全国强对流天气过程频发,1—4、19—20和28—29日出现了范围较大的强对流天气。北方地区出现2次沙尘天气。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利用1961~2014年哈密国家基准气象观测站5~9月逐日最高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NCEP1°×1°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哈密市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哈密市高温天气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特点,1961~1993年是偏少期,1994年以后明显偏多,而近14a是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这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一致。(2)哈密市近54a年平均高温日数是35d,主要集中在6~8月,7月最多。(3)高温日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最多为2002年出现60d,最少为1993年仅出现了11d。(4)新疆脊、伊朗副热带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和位置与高温天气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哈密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在500hPa高度场主要表现为三类环流类型:西太副高西伸发展型、伊朗副高东伸发展型、西太副高西伸发展与伊朗副高东伸发展共同作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