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7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测绘学   174篇
大气科学   700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112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1206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简单介绍了光干涉与综合孔径技术发展的历史、国际上用于天文观测的一些著名光干涉仪的技术特点和进展、以及近年来我国开展的与光干涉 ,综合孔径技术有关的工作 ,最后简要介绍了在光学综合孔径技术领域所发展的光纤与集成光学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CGC2星历框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激光天文动力学空间任务概念,我们建立了CGC2星历框架及演算法。在此框架中,我们考虑了太阳,九大行星,月球等十一个主要天体和492颗直径大于65km的小行星。我们使用后牛顿运动方程式及Rnge-Kutta四阶数值方法,取的演进间距为0.01天。鉴于个人计算机的进展,此星历之演算在个人计算机上即可进行,算法及程序公开,可供研究者方便使用。在和JPL DE405之算法比较时,我们使用DE 405星历之参及初始值学演算并将其和DE 405之差与DE 403和DE405之差比较。结果显示,显示CGC2星历与DE405星历之演算结果相近。若要进一步成为独立的星历,则需重新拟合所有有效的观测数据。此公开的框架并可望在未来有新数据时供研究者改进。  相似文献   
13.
讨论运用PCI 9054(美国PLX公司生产的接口芯片)作为接口芯片的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板卡的软硬件设计,以实现天线跟踪的两个时间同步中断。利用标准秒信号中断作为系统时钟同步信号,并同步产生时间间隔为20ms(或40、50ms,可选)的中断信号,来处理天线跟踪指令输出。中断信号通过PCI中断口INTA#接入计算机,在驱动中识别不同的中断信号,并在应用程序响应中断处理后,命令ACU(Antenna Control Unit)机,实现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同步跟踪。其控制过程分3部分阐述:硬件设计、驱动程序设计、安装及应用;着重讨论了前两者的设计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14.
The variation in the orbital period of the W UMa type contact binary V502 Oph is analyzed. The orbital period exhibits a wavelike variation with a periodicity of 23.0 years and an amplitude of △P = 1.24×10~(-6) days superimposed on secular decrease of dP/dt = 1.68×10-7 day per year. The long-term decrease may be accompanied by the contraction of the secondary at a rate of 83 m per year and a mass transfer rate from the primary to the secondary of 4.28×10~8 M per year. The short-term oscillation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presence of a third component. Orbital elements of the third body and its possible mas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5.
热带洋面上最小OLR轴与最大SST轴关系的气候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尚城  郭炜 《海洋学报》1992,14(1):124-128
热带洋面上的SST(海表面温度)是影响大气环流变化及气候异常的重要参数.众所周知的埃尔尼诺事件即是首先从南美海岸的SST异常增温发现的.自有卫星观测以来,OLR(射出长波辐射)亦已成为反映热带洋面上的大气凝结热源、降水量及对流活动等重要现象的参数,而得到了戛来越多的气象学家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1].事实上,在热带洋面上OLR所反映的云是海气相互作用的产物.海洋对大气的相互作用首先是通过SST的变化来影响大气的.海洋上的大气受热对流产生的云(反映为低OLR)反过来又会阻挡太阳辐射而影响SST.  相似文献   
16.
派比安台风对上海黄浦江潮位的影响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徐建成 《海洋预报》2001,18(1):1-10
2000年派比安台风产生的历史第二高潮位对上海的防汛带来严重影响。本文通过比较历史上的风暴潮,从动力机制、天文高潮与增水极值相碰头,潮波共振和水利工程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这次风暴潮造成的高水位,及台风余振期边缘波的影响,并用SLOSH(Sea,Lake,Overland Surge from Hurricanes)模式模拟了这次风暴潮,为防台减灾的正确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卫星遥感探讨杭州湾跨湖桥古文化消失原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8000 a前产生于杭州湾南部的跨湖桥史前灿烂文化,在辉煌了1000多a后,却神秘地消失了。针对这种消失,考古界还没有发 现确凿的原因。本文从卫星遥感角度,分析跨湖桥所处的地理、地貌特征,提出了钱塘江天文大潮冲毁跨湖桥文化的假说,希望这种 观点能够对跨湖桥这个难以用常规考古方法解决的史前文化消失问题提供一种有益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该文根据现有的长江洪水成因研究,总结了形成长江洪水的四大物理因子(大气因子,下垫面因子,地球物理因子,天文因子),在强调物理因子综合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形成长江巨洪的3个主导因子,提出了洪水成因链的概念,对长江洪水成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综述评述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