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通过缺氧诱导因子(HIF-1)蛋白含量及基因的表达探讨杞黄颗粒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BN大鼠81只,随机选取13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另68只右眼通过激光光凝方式建立CNV模型。光凝7d后随机选取3只检验造模是否成功,余下65只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杞黄颗粒A组、杞黄颗粒B组、雷珠单抗组、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各13只。治疗结束后,除杞黄颗粒B组在治疗的第90天处死,其余组大鼠均在治疗的第60天心脏灌注处死,取右眼制作标本,采用Western-blotting和RT-PCR检测HIF-1的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结果:模型大鼠于激光后第7天OCT检查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层不连续,局部增厚,反射增强,界限不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出少量圆盘状荧光渗漏,表明造模成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HIF-1蛋白和其mRNA的表达趋势一致,均有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蛋白表达量,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杞黄颗粒A组、雷珠单抗组、模型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杞黄颗粒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mRNA表达,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雷珠单抗组、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杞黄颗粒A组表达高于雷珠单抗组和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优于雷珠单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杞黄颗粒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杞黄颗粒联合雷珠单抗在抑制CNV中下调HIF-1蛋白含量及基因表达效果较单纯应用杞黄颗粒更加稳定,长期应用杞黄颗粒对抑制CNV有临床意义,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IF-1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观察五脏俞穴位埋线对衰老模型大鼠应激下血清皮质醇(CORT)、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变化,探讨五脏俞穴位埋线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SD老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模型+埋线组(C组)、模型+应激组(D组)、模型+应激+埋线组(E组)。应激从第5周开始,每天1次给予制动应激,持续4周。五脏俞穴位埋线从第1周开始,每周1次,共8次。运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5组大鼠ACTH、CRH、CORT的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B、C、D、E组3项检测指标水平均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CRH、CORT含量降低(P<0.05),ACTH含量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3项检测指标水平均升高(P<0.05),E组3项检测指标水平均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ACTH、CRH、CORT含量及E组CRH含量升高(P<0.05),E组ACTH含量降低(P<0.05),CORT含量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E组ACTH、CORT、CRH含量均降低(P<0.05)。结论:衰老模型大鼠存在HPA轴功能障碍,慢性应激可加重HPA轴的功能紊乱,五脏俞穴位埋线可改善慢性应激和衰老导致的HPA轴功能障碍状态,降低应激损伤,延缓机体衰老。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降脂理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血常规的影响,探讨降脂理肝汤对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降脂理肝汤组,通过高脂饮食诱导NAFLD大鼠模型,分别灌胃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降脂理肝超微汤剂,干预18周后取材,腹主动脉采血,用CA-500血液自动分析仪测定大鼠血常规数据。结果:模型组大鼠的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数、白细胞数、单核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总数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降脂理肝汤组大鼠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红蛋白、血小板数、白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总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已恢复正常水平,说明治疗有效。结论:降脂理肝汤对NAFLD大鼠的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各项指标均有一定恢复作用,具有改善贫血、减少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脂质沉积、减少肝脏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采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两肾一夹型)观察海洋硫酸多糖DPS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方法:(1)急性降压实验:DPS分别以1.56, 3.13, 6.25, 12.50, 25.00 mg/kg剂量单次舌下静脉注射给药,给药前后以颈总动脉插管法测定大鼠动脉血压和心率.(2)口服预防给药实验: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造模第二天起DPS以12.50 , 25.00,50.00 mg/kg口服预防给药五周,每日给药一次.于给药前、给药后第三周和第六周分别以尾动脉测压法测定大鼠动脉血压和心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卡托普利(14 mg/kg)作为口服预防给药实验阳性对照药.结果:在急性降压实验中,DPS能够显著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且其降压强度呈剂量依赖性,在降压的同时伴有心率减慢.DPS口服预防给药五周,能够呈剂量依赖性防止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且DPS 50.00 mg/kg的降压效果与卡托普利14 mg/kg相当.结论:海洋硫酸多糖DPS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应用野百合碱(MCT)诱导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PAH)模型,运用微型CT和磁共振心功能成像方法,研究肺动脉压力演变和右心室结构、功能演变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将MCT诱导的PAH模型组(1 wk-PAH组、2 wk-PAH组、3 wk-PAH组、4 wk-PAH组)和每一个模型组的对照组大鼠分别随机分组(每小组12只),分别在第1、2、3和4周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压力,微型CT测量主肺动脉直径及右心室与左心室最大径比值,MRI右心功能动态检测,观察肺动脉压力和MRI参数演变关系。比较对照组、PAH模型组各组间的相关各参数差异。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右心室射血分数,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心室与左心室最大径比值和主肺动脉直径分别与平均肺动脉压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注射野百合碱后1至4周,48只模型组大鼠的右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容积与平均肺动脉压有很好的相关性(分别为rRVEF=-0.823,rRVEDV=0.732,rRVESV=0.803)。右心室与左心室最大径比值与平均肺动脉压有轻度相关(r=0.694),主肺动脉直径与平均肺动脉压无相关性,r=0.438。注射野百合碱前两周,野百合碱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射血分数、右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右心室与左心室最大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3周到4周后,以上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大鼠的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室与左心室最大径比值增加,右心室射血分数逐渐降低,右心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积逐渐增加。对于大鼠慢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监测,CT和MRI可以准确快速测量各项参数变化,简单易行。右心室舒张末及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等参数是提示肺动脉高压的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26.
甘糖酯对大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mRN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分子水平上探讨海洋新药甘糖酯的抗栓作用机理。实验以大鼠为材料,采用定量RTPCR方法定量检测口服甘糖酯后大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基因m RNA水平变化。研究表明大鼠口服甘糖酯后uPA基因m RNA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认为甘糖酯可提高体内uPA基因的m RNA 水平,从而提高uPA蛋白的活性,激活机体的纤溶系统,达到抗栓作用。  相似文献   
27.
温石棉是一种安全性存在争议的石棉,合理可行并且能够真实反映其暴露致病过程的染毒方法对深入研究其致病机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多次非暴露式气管滴注的染毒方法对雄性Wistar大鼠分别进行不同浓度温石棉悬液的染毒,在染毒1、3和6个月后记录体重和肺脏器系数,观察肺组织大体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的病理形态,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进行分类计数,并测定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结果表明,多次滴注的方式大鼠死亡率较低,并且每次滴注后能够苏醒的大鼠没有死亡发生;随着四川新康温石棉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增加,大鼠体重增长缓慢,肺脏器系数升高,肺大体出现水肿、肉芽肿、萎缩实质化,HE染色观察则表现为炎性细胞增多、肺泡结构遭到破坏以及出现纤维化;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呈上升趋势,巨噬细胞百分比呈下降趋势,TP、LDH、ACP和AKP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综上所述,多次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方法可用于模拟温石棉慢性暴露的致病过程,四川新康温石棉可以通过破坏巨噬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泡上皮-毛细血管屏障造成大鼠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心痛泰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新生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心痛泰低、中、高剂量组,麝香保心丸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大鼠均予以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成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成模后分别给予蒸馏水,心痛泰低、中、高剂量药液及麝香保心丸进行灌胃治疗2周。HE染色光镜观察心肌形态结构改变;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素1(ET-1)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新生微血管密度。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NO、NOS表达减少(P<0.01),ET-1表达增加(P<0.01),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均可升高血清中NO、NOS含量(P<0.01),降低ET-1含量(P<0.01),促进缺血区微血管密度的表达(P<0.05)。结论:心痛泰具有保护缺血心肌之效,这可能与其提高血清中NO、NOS含量、减少ET-1的含量、促进缺血区新生血管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29.
大鼠肝炎性假瘤模型的建立与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可供于影像学研究的大鼠肝炎性假瘤(IPL)模型,并研究其影像学的特征。所用的材料和方法是将弗氏佐剂01ml/只作大鼠深部注射,10天后观察大鼠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并取标本做病理检查。结果发现了IPL发生率为90%,大小分别是032±018cm。IPL的影像学特征表现为强回声结节;CT平扫为低度圆形影,无强化或仅轻微强化;T1WI则呈等或高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病理学证实局部肝组织片状坏死并有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结论是本文研究的大鼠肝炎性假瘤模型具有易建立、容易复制、成功率高、制备周期短和影像学的表现较典型等特点,对今后探讨大鼠肝炎性假瘤的形成机制及影像学特征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0.
采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两肾一夹型)观察海洋硫酸多糖DPS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血浆中血管紧张素II(AngII)及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DPS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造模第二天起分别以12.50,25.00,50.00mg/kg口服预防给药五周,每日给药一次。于给药前、给药后第三周和第六周分别测定动脉血压和心率。实验结束前,从每只大鼠取血6mL,用试剂盒测定血清中NO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AngII和ET-1的含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14mg/kg)作为本实验阳性对照药。结果DPS口服预防给药五周,可显著增加血清中NO的含量和降低血浆中ET-1的含量,且呈剂量依赖性;DPS亦能降低血浆中AngII的含量,但未见剂量依赖性。结论海洋硫酸多糖DPS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体内NO生成或释放、降低AngII和ET-1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