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4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848篇
海洋学   344篇
综合类   86篇
自然地理   1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81.
基于沉积相的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罗汉洞期在缓倾斜坡带发育河流相一辫状河三角洲相一湖泊相沉积。依据酸解烃特征参数C1/∑C,C1/C2+及酸解烃判别分析(z值法、Φ值法及判别因子法)论证了赋存于罗汉洞组地层中的烃气源于三叠系上统湖相生油岩系中的油型气。通过综合剖析赋存于罗汉洞组中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油气还原蚀变特征和铀矿化关系,论证了罗汉洞组的褪色蚀变(漂白)是渗逸到该层位中的酸解烃类气体对岩石发生诱发蚀变的结果,论述了沉积成岩作用期间在辫状河三角洲相中发生铀初步富集,提出沉积相组合与油气还原蚀变带的空间配置是后期铀矿化空间定位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82.
综合岩心、薄片、分析测试资料厘定辫状河三角洲不同相带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选取孔隙度、含砂率、优势砂厚、优势砂岩分层系数及杂基含量作为评价参数,基于灰色关联法确定权重、拐点法确定分类阈值对储层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辫状河三角洲下平原地区由于储层物性好且优势砂岩(粗砂岩)占比高而Ⅰ类储层发育;三角洲上平原地区砂体发育但以砾岩沉积为主,杂基含量高而储层质量差,多为Ⅱ类储层;三角洲前缘地区正韵律特征显著,中、粗砂岩储层质量要优于细砂岩,但优势砂岩发育规模有限,因此多以Ⅱ类、Ⅲ类储层为主。该成果可为复杂砂砾岩储层的定量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83.
范乐元  吴嘉鹏  刁宛  李洋 《地学前缘》2021,28(1):155-166
浅水三角洲是沉积学和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热点,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坳陷型盆地内,部分学者研究证明在断陷湖盆萎缩期或裂陷初期也存在浅水三角洲沉积,但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利用岩心、测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对Muglad盆地研究区内Aradeiba组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有利条件、沉积特征以及垂向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湖平...  相似文献   
284.
 全球气候变暖给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绿洲热场的变化严重影响绿洲的生态稳定性,利用遥感卫星影像来监测热场分布规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采用Landsat7 ETM+热红外波段定量反演晴空状态下干旱区典型绿洲地表真实温度,运用影像叠加分析、直方图比对、缓冲区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剖面线分析方法,分析其热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绿洲热场分布具有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特性,Moran’s I值为0.5489,z检验值为48.44,同时呈现出显著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 就全局而言,热场分布规律为水体温度<耕地温度<林草地温度<城镇温度<裸地温度<盐碱地温度,均温分别为21.65 ℃、27.86 ℃、35.59 ℃、36.52 ℃、40.06 ℃、42.07 ℃; 就局部而言,盐碱地温度低于周边裸地温度,盐碱地平均温度比周边300 m、900 m、1 500 m缓冲区裸地的均温分别低0.59 ℃、0.44 ℃、0.26 ℃。水体、城镇、盐碱地、裸地的温度波动较小,热力景观单一,热场分布均匀,而耕地和林草地的温度梯度大,热力景观复杂多样,热场分布极不均匀。绿洲荒漠交错带的面积较大,它可以降低荒漠对绿洲的热力侵蚀,对保护绿洲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5.
伊舒地堑方正断陷新安村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依据岩心、地震、测井和录井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查明了伊舒地堑方正断陷新安村组沉积微相特征.结果表明,方正断陷新安村组发育的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滨浅湖砂质滩坝、泥质滩坝.在平面上沿北西部断裂向断陷中间依次过渡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湖泊相,部分区域发育湖底扇;沿南东部断裂向断裂中间依次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和湖泊相.扇三角洲相在北部发育,湖泊相在南部和中部发育。  相似文献   
286.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与湖盆中心砂体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已成为中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最重要的勘探目标。通过对现代典型湖盆浅水三角洲的深入分析,结合我国中、新生代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的地质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进展与认识:①在分析浅水三角洲形成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按照供源体系、湖水深度及三角洲前缘倾斜坡度将湖盆三角洲分为9种成因结构类型;②建立了毯式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指出末端分流河道及末端决口扇是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典型微相类型;③分析了浅水三角洲砂体大面积分布的形成条件,指出敞流湖盆是湖盆中心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的重要条件,敞流通道对湖盆中心砂体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④湖盆中心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流及密度底流砂体等牵引流成因砂体,也发育洪水浊积扇及滑塌浊积扇等重力流成因砂体;⑤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三级层序界面对岩性(成岩)圈闭的发育有重要控制作用,三角洲平原带层序界面上覆叠置砂体富集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大。本文研究成果希对坳陷湖盆沉积学研究及岩性油气藏勘探能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87.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主要发育东北和西南两大沉积体系,东北的河流三角洲体系已为大量的勘探研究资料所证实,而西南体系因受勘探程度限制,目前研究不够。本文通过最新钻探成果,结合盆地西南部露头资料,确立盆地西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浊积)相。冲积扇以西南缘平凉崆峒山和汭水河剖面为代表,扇三角洲及湖泊(浊积)相为区内钻井剖面所证实。长6-长8为区内主力油层组,地层保存完整,钻探程度相对较高。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类型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局部发育河口坝,浊积体以厚层块状为主。长8亚期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最发育期,横向形成自西南向东北延伸的三支前缘砂体带,是石油聚集的重要区带;长7亚期随着湖盆沉降,周边抬升强烈,湖岸较陡,大量发育浊积体系;长6亚期湖退导致扇三角洲再次发育,但规模较长8亚期弱。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单层厚度大,砂岩粒度较粗,颗粒分选及物性好,是石油富集的最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288.
四川龙门山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广泛分布于四川汶川县、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县等毗邻地区,呈NE向展布,出露面积大于150km^2,厚度大于2851m。笔者在进行1:5万“三江幅”和“万家坪幅”区域地质调查时,于该区测制了须家河组剖面。本文对这一地区的须家河组进行了一、二、三段的划分,并对岩石特征、地层对比、底顶界线、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者概略讨论;须家河组的沉积环境可划分为三角洲相和河流相。  相似文献   
289.
陕北子洲地区二叠纪山西组沉积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陕北子洲地区山西组是否受海水影响的争议,对该组岩石进行了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山西组的古环境以淡水为主,但间或受海水的影响。根据野外露头和岩心观测,依据沉积旋回、岩电特征、沉积构造等,识别出研究区山西组为曲流河三角洲,发育三角洲前缘,以水下分流河道广泛发育为特征,并构成研究区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砂体,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间湾沼泽等微相;论述了山23段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   相似文献   
290.
通过对滦平盆地西瓜园组(上侏罗统-下自垩统)暗色泥岩和油页岩的岩相特征及其中所发现的各种恐龙脚印化石的研究,分析了恐龙脚印化石形成的环境。认为在前扇三角洲或深湖-半深湖环境的暗色泥岩中出现恐龙脚印化石,说明湖平面变化频繁,在枯水期,湖平面下降,前扇三角洲或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暴露出水面,一些恐龙经过此处到低洼处喝水,留下脚印。由此推断中国东部古近纪陆相断陷湖盆中的暗色泥岩所夹的砂砾岩和盐岩并不全是深水重力流成因,暗色泥岩所夹的盐岩也不一定是深水成因;并建立了暗色泥岩中所夹的砂砾岩和盐岩的成因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