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05篇 |
免费 | 1485篇 |
国内免费 | 117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16篇 |
大气科学 | 622篇 |
地球物理 | 923篇 |
地质学 | 3423篇 |
海洋学 | 628篇 |
天文学 | 109篇 |
综合类 | 784篇 |
自然地理 | 6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8篇 |
2023年 | 353篇 |
2022年 | 471篇 |
2021年 | 539篇 |
2020年 | 474篇 |
2019年 | 478篇 |
2018年 | 278篇 |
2017年 | 330篇 |
2016年 | 294篇 |
2015年 | 291篇 |
2014年 | 421篇 |
2013年 | 334篇 |
2012年 | 414篇 |
2011年 | 378篇 |
2010年 | 349篇 |
2009年 | 300篇 |
2008年 | 295篇 |
2007年 | 283篇 |
2006年 | 266篇 |
2005年 | 248篇 |
2004年 | 241篇 |
2003年 | 183篇 |
2002年 | 171篇 |
2001年 | 183篇 |
2000年 | 200篇 |
1999年 | 145篇 |
1998年 | 118篇 |
1997年 | 123篇 |
1996年 | 95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119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9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4篇 |
1974年 | 6篇 |
1964年 | 4篇 |
1961年 | 6篇 |
1958年 | 3篇 |
1949年 | 3篇 |
194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952.
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高效、快捷地存储与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迫切需求。本文讲述了如何使用SQLSERVER数据库存储遥感影像数据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953.
954.
955.
本文分析了大汶河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大汶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56.
957.
构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信息服务业务技术体系是支撑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必然要求。文章聚焦全链条、多主体、多灾种综合风险防范信息服务需求,建立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信息服务的技术体系框架,构建了涵盖常态减灾和灾前预防、灾中救援、灾后恢复重建等非常态救灾全过程的综合风险防范信息服务产品体系,建立了信息产品开发、行业数据协同、网络大数据挖掘、信息服务平台集成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其中,信息产品体系构建从灾害管理过程、主要业务类型和工作任务方面进行三级分类。信息产品开发方面研发了基于致灾、灾情、救灾3类标准灾害信息要素的灾害信息产品制作、表达和动态定制技术;行业数据协同方面研发了双向自适应的部门微服务数据共享新机制及多部门多源异构数据接入、融合处理技术;网络大数据挖掘领域研发了基于网页、移动通信、社交网络、物联网等网络大数据的致灾、灾情、救灾要素信息挖掘与融合分析技术;信息服务集成平台搭建领域研发了基于云服务架构的时空分布式大数据管理、业务工具模型集成、“云+端”多渠道信息服务技术。该技术体系解决灾害信息服务时效性不高、完备性不足等问题,为开辟与政府部门统计并行的灾害信息数据获取新途径提供了技... 相似文献
958.
为查明大汶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离子来源,基于2018年枯、丰两期采集的岩溶地下水样品水化学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Piper图、Gibbs图以及离子比值等方法,对大汶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汶河流域中上游地区枯、丰水期岩溶地下水的pH均值分别为7.6和7.5,整体表现为弱碱性。岩溶地下水中Ca2+为占优势的阳离子,HCO-3和SO2-4为主要阴离子。枯、丰期岩溶地下水中ρ(TDS)均值分别为645.4,648.4 mg/L。按照TDS划分,大汶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岩溶地下水均属于淡水或微咸水;枯、丰水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均以HCO3·SO4-Ca为主。岩石风化作用是控制区内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矿物的溶解是地下水主要离子的重要来源。同时,大汶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岩溶地下水还受到了比较明显的人为输入影响,地下水中NO- 相似文献
959.
当前,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已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在通用人工智能的驱动下,大模型引领的智能时代已经到来,越来越强大的大模型将在测绘时空信息智能处理与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大模型为研究范式,总结大模型在测绘时空信息智能处理的现状与进展,分析大模型在测绘时空信息智能处理面临的挑战,阐述多模态融合与理解架构设计、提示工程优化微调以及人在回路引导决策3个核心方面在时空信息测绘大模型中的关键作用。针对行业理解深度、数据安全隐患、内容可信度保障以及训练部署成本优化4个方面,展望时空信息测绘大模型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960.
中甸-大具断裂南东段位于哈巴和玉龙雪山北麓,属于川西北次级块体西南边界,断裂总体走向310°~320°,是一条重要的边界断裂。了解该断裂的活动性质、活动时代和滑动速率等对分析川西北次级块体运动,研究该断裂与玉龙雪山东麓断裂的交切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1︰5万活动断层地质填图,对断裂沿线地层地貌、陡坎地貌、地表破裂、典型断层剖面以及河流阶地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1)中甸-大具断裂南东段按几何结构、断错地貌表现、断裂活动性可分为马家村—大具次级段和大具—大东次级段。2)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发现,马家村—大具次级段断错了全新世冲洪积扇,形成了地表破裂,为全新世活动段;而大具—大东次级段虽然也断错了晚更新—全新世地层,但其断错规模及滑动速率均较小,由此认为其全新世以来活动较弱。3)通过分析断裂沿线断层陡坎、水平位错及地表破裂等地质地貌问题,认为马家村—大具次级段的活动性质为右旋走滑兼正断,其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4~0.8mm/a,水平滑动速率为1.5~2.4mm/a;大具—大东次级段以右旋走滑为主、正断为辅,其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1mm/a。4)在大具盆地内发现的NW向地表破裂带的形成时代很年轻,不排除是1966年中甸6.4级地震或1996年丽江7.0级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