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08篇 |
免费 | 1980篇 |
国内免费 | 223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267篇 |
大气科学 | 909篇 |
地球物理 | 1773篇 |
地质学 | 6371篇 |
海洋学 | 1712篇 |
天文学 | 86篇 |
综合类 | 1073篇 |
自然地理 | 9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7篇 |
2023年 | 591篇 |
2022年 | 820篇 |
2021年 | 767篇 |
2020年 | 567篇 |
2019年 | 790篇 |
2018年 | 567篇 |
2017年 | 557篇 |
2016年 | 577篇 |
2015年 | 548篇 |
2014年 | 829篇 |
2013年 | 669篇 |
2012年 | 793篇 |
2011年 | 783篇 |
2010年 | 675篇 |
2009年 | 644篇 |
2008年 | 641篇 |
2007年 | 497篇 |
2006年 | 475篇 |
2005年 | 423篇 |
2004年 | 372篇 |
2003年 | 309篇 |
2002年 | 288篇 |
2001年 | 322篇 |
2000年 | 253篇 |
1999年 | 281篇 |
1998年 | 302篇 |
1997年 | 273篇 |
1996年 | 222篇 |
1995年 | 186篇 |
1994年 | 175篇 |
1993年 | 154篇 |
1992年 | 157篇 |
1991年 | 127篇 |
1990年 | 110篇 |
1989年 | 89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4篇 |
1974年 | 4篇 |
1961年 | 2篇 |
1957年 | 6篇 |
1954年 | 7篇 |
193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首先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网络分析的发展概况;其次在已有GIS最佳遍历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最佳多路遍历分析算法。并在ArcEngine环境下,以某县交通网为例,利用C#.net及ArcEngine二次开发类库实现了其最佳多路灾情巡视路线分析。算法适用范围广,可以推广到很多同类的地理网络问题。 相似文献
92.
基于多目标决策和CA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结合宏观用地总体需求与微观土地利用适宜性, 集成灰色预测模型、多目标决策模型、 元胞自动机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法, 建立了GCMG 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GCMG 模型包括非空间和空间2 个模块, 非空间模块侧重依据宏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区未 来的总体用地需求变化, 而空间模块集成多目标决策模型、元胞自动机、地理信息系统等技 术方法实现了基于土地适宜性的土地利用空间配置。运用该模型对龙海市2000-2010 年土地 利用变化进行了情景模拟, 结果表明园地和建设用地是该区域内变化最为显著的用地类型, 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严格实施与否将对龙海市未来土地利用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GCMG 模型 在龙海市的应用实例表明, 该模型将土地利用系统作为一个整体, 兼顾到区域宏观水平上的 土地利用需求与局部尺度上的土地利用适宜性, 能够较好地同时模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以及 不同人类决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转换概率, 因而可为理解土地利用多尺度复杂系统提供一定 的帮助。 相似文献
93.
多分量地震资料的矢量偏移、多波地震资料的联合解释与反演均需要估算纵横波的速度比,实现纵波与转换横波在时间或深度域的匹配.基于DTW,本文实现了一种适用于PP与PS波直接匹配的动态图像变形算法.该算法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使用二阶对称动态规划算法逐样点递归计算PP与PS波走时或深度的误差累积和;其次,在以误差累积和为目标函数的回溯阶段设定变形窗,并在纵横波速比约束的变形窗内递归回溯搜索匹配路径;最后,根据最大相关系数判定准则在匹配路径中确定最佳匹配路径,获得使PP与PS波匹配的拉伸或压缩时移量.利用所获得的拉伸压缩时移量计算纵横波速度比就可以实现PP与PS波之间的匹配.模型与实际陆上多分量地震资料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匹配精度,且对于信噪比、相似度较低的多分量地震资料,该方法也能产生较好的匹配效果.
相似文献94.
非洲Muglad盆地经历多旋回陆内被动裂谷发育与叠合演化历史,具有不同于主动裂谷盆地、单旋回被动裂谷盆地以及跨越多个变革期的叠合盆地的演化特征。本文采用叠合盆地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盆地演化过程中关键构造事件识别、盆地演化阶段划分,恢复和重建了各阶段原型盆地;基于不同期次裂谷作用发育程度、叠加过程及叠加方式的时空差异性,划分了不同凹陷的叠合类型,建立了不同叠合类型凹陷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受冈瓦纳大陆裂解、非洲大陆周缘大西洋、印度洋、红海张裂等构造事件的影响,该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Abu Gabra组(简称AG组,下同)沉积期、晚白垩世Darfur群沉积期以及新生代Nayil-Tendi组沉积期三大同裂谷作用阶段。早白垩世盆地原型为多个地堑及半地堑分隔式分布,为与大西洋张开有关的伸展应力场作用产物;晚白垩世Darfur群沉积时期盆地原型为地堑及半地堑继承发育,但沉积中心东移,为与印度洋张开有关的伸展应力场作用产物;新生代Nayil-Tendi组沉积时期原型盆地主要为发育在Kaikang坳陷的地堑、半地堑,为与红海张开有关的伸展应力场作用所致。依据三期裂谷作用在各凹陷的发育程度差异及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过程的不同,将各凹陷裂谷叠合方式划分为早断型、继承型与活动型三种类型。其中,早断型以Sufyan凹陷最为典型,其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具有"强-弱-更弱"特征;继承型以Fula凹陷最为典型,其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具有"强-较强-弱"特征,而活动型以Kaikang坳陷最为典型,其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具有"强-强-较强"的特征。三期裂谷作用在各凹陷内时空叠合差异控制了各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的不同,早断型凹陷成藏组合以下部成藏组合为主,继承型则以中部成藏组合为主,而活动型凹陷则以上部成藏组合为主。这些多期叠加型被动裂谷盆地研究成果丰富了全球裂谷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及其控油气作用的认识,深化了该类裂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对于指导下一步勘探部署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5.
96.
97.
98.
囿于波动问题空间采样率观念的限制,现有多道瞬态瑞雷波探测方法采用小道间距、多道检波器排列方式观测同一次激发的瞬态瑞雷波,虽然解决了同时观测不同频率成分波动的问题,但一个排列的多道检波器只能得到一条瑞雷波相速度-探测深度曲线,工作效率和横向分辨力受到极大限制,同时,所能够提取的最高频率波动成分也受到了检波器排列最小道间距的限制.经分析发现,忽略两个测点之间瞬态瑞雷波到时差对不同频率波动道间相位差的影响是上述问题的根源.针对现有多道瞬态瑞雷波探测方法的弱点,本文阐明了道间时差相位(TDP)的概念和意义,提出了考虑道间时差相位的测点对间相位差分析技术,形成了一套新的多道瞬态瑞雷波探测方法——TDP法. TDP法摆脱了最小道间距的羁绊,只用两道检波器的瞬态瑞雷波记录即可提取多种频率成分波动的相速度,完成现有方法一个多道检波器排列才能完成的工作,探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根据场地岩土体的横向变化适当调整检波器布置的测点间距,在一条测线上布置多个测点,相邻测点对两两组合获得的多条瑞雷波相速度-深度曲线可以反映岩土体横向变化,这使得探测方法的横向分辨力显著提高;另外,由于引进道间时差相位,高频成分的提取不再受道间距的控制,从而探测方法的高频分辨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原则上,激发和测试系统能够产生和记录到的高频成分新方法都可以提取到,事实上,这套方法已经成功地拓展到了超声频段的探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99.
Curvelet变换及其在地震波场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波多尺度分析可以有效处理一维信号的点奇异特征,但对于二维信号的线奇异特征,小波变换显得无能为力。Curvelet多尺度变换可以对时空信号进行最稀疏表达,能够获得最优的非线性逼近。通过分析地震信号在Curvelet域三维空间的特征,认为时空信号的不同波组成分在Curvelet域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以从频率、角度和空间位置实现有效反射波和干扰波的分离。理论模型与实际单炮记录处理结果表明,Curvelet域方法在分离干扰波、突出反射波的同时,可以较好地保持有效波信息,保真度好。 相似文献
100.
黑龙江省海林市新兴林场一带地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的南段,大地构造位置属兴凯湖-布列亚山地块区张广才岭-太平岭边缘隆起带。张广才岭边缘隆起中部,本区先后经历了张广才岭期、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的演化,地质构造背景较复杂,出露有新元古界张广才岭群、古生界、中生界及张广才岭期、印支期、燕山期侵入岩,并伴有中—低温成矿作用,变形构造以南北向线型紧密褶皱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