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86篇 |
免费 | 4904篇 |
国内免费 | 261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93篇 |
大气科学 | 1163篇 |
地球物理 | 2220篇 |
地质学 | 9579篇 |
海洋学 | 1950篇 |
天文学 | 190篇 |
综合类 | 1206篇 |
自然地理 | 110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535篇 |
2023年 | 808篇 |
2022年 | 1080篇 |
2021年 | 1044篇 |
2020年 | 870篇 |
2019年 | 943篇 |
2018年 | 741篇 |
2017年 | 743篇 |
2016年 | 750篇 |
2015年 | 720篇 |
2014年 | 1012篇 |
2013年 | 838篇 |
2012年 | 976篇 |
2011年 | 907篇 |
2010年 | 804篇 |
2009年 | 716篇 |
2008年 | 721篇 |
2007年 | 644篇 |
2006年 | 565篇 |
2005年 | 524篇 |
2004年 | 480篇 |
2003年 | 439篇 |
2002年 | 354篇 |
2001年 | 372篇 |
2000年 | 318篇 |
1999年 | 351篇 |
1998年 | 339篇 |
1997年 | 371篇 |
1996年 | 302篇 |
1995年 | 244篇 |
1994年 | 220篇 |
1993年 | 207篇 |
1992年 | 213篇 |
1991年 | 160篇 |
1990年 | 159篇 |
1989年 | 125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9篇 |
1978年 | 5篇 |
1974年 | 6篇 |
1957年 | 6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赣东北地区前震旦系地层金的原生富集趋势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变质岩的含金性及地球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认为与金成矿有关的主要元素均源自前震旦系。指出了金的原生富集趋势和存在的矿源层。为在该区寻找金矿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2.
183.
九顶山复式岩体沿北西向金沙江–红河断裂与南北向程海断裂交汇处发育,处于南北地洼区与滇西地洼区接触带,是滇西地洼期斑岩成矿带中段的代表性富碱斑岩体之一。该岩体由呈岩株、岩脉、岩墙或岩床等产出的斑状花岗岩、正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碱长花岗斑岩和煌斑岩等组成。本文着重对正长斑岩的形成年代、岩石地球化学和成因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正长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4.6±0.7 Ma,即岩浆侵位于始新世(E2),属滇西地洼激烈期及新生代富碱岩浆活动高峰期(45~30 Ma)的产物;岩石具高硅(Si O256%)、高钾(K2O=3.38%~8.92%,K2O/Na2O1)、富碱(ALK=8.15%~11.15%)和低Mg O(3%)的特征,属钾玄岩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A/CNK=0.71~1.22)花岗岩;在微量元素组成上,岩石高Sr(400×10-6)、低Y(18×10-6)和Yb(1.9×10-6),与陆内造山环境形成的"C型"钾质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全岩的Sr-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岩浆源区是壳幔物质混合的"EMII型"富集地幔源。正长斑岩的形成应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俯冲背景下,金沙江–红河断裂大规模左行走滑引起的热扰动和局部引张作用有关,在这种区域热–动力学条件下,地幔部分熔融与地壳物质发生混合作用,形成活化型壳幔混合源高钾富碱岩浆。 相似文献
184.
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连续两天采集厦门西海域1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参照美国EPA标准方法及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6种PAHs的总含量为198.2-1061.6 ng·g-1,平均值为723.51 ng·g-1,能检出的PAHs均以2-4环的芳香物为主;10个站位中X1、X2、X3、X6及M2站位的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其他站位以石油泄漏为主要来源.对PAHs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环境毒性相对较低,说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对生物的危害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85.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提取投入产出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对2000—2015年山东省县域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山东省县域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山东省县域生态效率呈现波动式发展趋势;高值区与低值区存在显著空间分化,胶东半岛与济南都市圈构成高值集聚区,鲁西北、鲁西南、鲁南地区形成低值连绵带;②山东省县域生态效率无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处于高值区、低值区的县域生态效率值变化较大,生态效率空间非均衡性逐渐扩大;③山东省县域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且空间集聚性呈现增强态势;县域生态效率存在空间俱乐部趋同特征。 相似文献
186.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社区发现等方法,研究流动人口在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动特征。结果发现:1)从区域差异看,流动人口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的流出地格局保持相对稳定,流入地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在当前流动阶段,流入中部地区的比例下降而西部地区比例上升;流入特大城市的比例明显下降而I型大城市、中等城市和I型小城市的比例上升;流向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比例上升而流向副省级和省会城市的比例下降。2)从行政地级市间净迁移格局看,流动人口初次和当前流动的净迁移格局稳定性强,净迁入地区以“块状”分布于东部沿海省份的发达地市和“点状”分布于中西部省会及部分资源型和口岸型地市,净迁出地区连片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地市与沿海省份的内陆地市。3)流动人口初次和当前流动以就近迁移与远程迁移交织的流迁模式为主,且由此刻画的行政地级市间迁移网络格局呈现以“胡焕庸线”为界的“东密西疏”现象;但也出现在当前流动阶段迁往京津冀的迁移流规模降低,长三角取代珠三角成为流入地首选区域的特征。4)流动人口生计策略的稳定性与人口迁移流动的空间惯性,是流动人口初次和当前流动空间格局表现出相似性的主要原因,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在不同地市间的梯度转移是促使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选择上发生变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7.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源及油气运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南屯组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且已成熟,为本区的主要生油岩。大磨拐河组一段为次要生油岩。贝尔凹陷烃源岩灶主要分布在贝西洼陷和贝中的敖脑海洼陷中。油油对比显示出各构造带上的原油具有相似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表明来源于相同源岩。油岩对比指示原油主要来自于南屯组生油岩。苏德尔特构造带原油沿断裂带由西向东运移,呼和诺仁构造带原油由贝西洼陷北部源岩灶运移而来,纵向上原油显示出从下向上的运移特点。贝尔凹陷油气运移通道主要是断裂或不整合面,通源断裂两侧为油气勘探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88.
着重研究梅县玉水铜多金属矿体中矿石的产出特征,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锌黔铜矿、锌砷黔铜矿、硫铜银矿、新发现的矿物硫铜铜矿等矿石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和银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9.
190.
为研究内孤立波质量源数值造波方法,本文采用两个点源形式的质量源,分别放置于两层流体的上下层中作为内孤立波激发源。推导源项表达式,从不可压缩流体的Navier-Stokes方程出发,结合内孤立波Kd V、e Kd V理论,基于商业软件FLUENT发展了一种内孤立波质量源数值造波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质量源造波过程中内孤立波的生成过程,并将数值模拟结果同理论及实验作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此方法生成的内孤立波波形、波高及波致水平速度与理论及实验吻合度较好,该方法是可行的,并且耗时短、效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