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379篇 |
免费 | 2898篇 |
国内免费 | 342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598篇 |
大气科学 | 1232篇 |
地球物理 | 3063篇 |
地质学 | 8627篇 |
海洋学 | 2221篇 |
天文学 | 429篇 |
综合类 | 1278篇 |
自然地理 | 12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2篇 |
2023年 | 788篇 |
2022年 | 1032篇 |
2021年 | 1057篇 |
2020年 | 773篇 |
2019年 | 1006篇 |
2018年 | 748篇 |
2017年 | 752篇 |
2016年 | 762篇 |
2015年 | 812篇 |
2014年 | 1132篇 |
2013年 | 883篇 |
2012年 | 1049篇 |
2011年 | 1021篇 |
2010年 | 930篇 |
2009年 | 865篇 |
2008年 | 874篇 |
2007年 | 768篇 |
2006年 | 707篇 |
2005年 | 648篇 |
2004年 | 599篇 |
2003年 | 513篇 |
2002年 | 464篇 |
2001年 | 476篇 |
2000年 | 355篇 |
1999年 | 426篇 |
1998年 | 376篇 |
1997年 | 392篇 |
1996年 | 331篇 |
1995年 | 267篇 |
1994年 | 284篇 |
1993年 | 231篇 |
1992年 | 259篇 |
1991年 | 205篇 |
1990年 | 181篇 |
1989年 | 155篇 |
1988年 | 50篇 |
1987年 | 38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2年 | 19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10篇 |
1974年 | 10篇 |
1965年 | 14篇 |
1963年 | 6篇 |
1961年 | 12篇 |
1957年 | 16篇 |
1954年 | 1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由多个分离基础组成的多基础系统是常用的海洋结构基础型式。基于破坏包络面理论,分析了砂土地基多基础系统的失效模式,建立了相应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并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对比分析了单一基础和多基础系统不同荷载路径下的荷载安全系数,探讨了破坏包络面理论与分项系数法相结合的基础承载力计算方法。失效模式的分析表明,由于水平荷载的增大,四腿平台结构迎浪侧基础首先到达破坏包络线,其失效模式属于滑动失稳,但由于基础间的运动约束,其并不会出现真正的滑移破坏。随着水平荷载进一步地增大,迎浪侧基础承担的水平和竖向荷载不断减小,导致背浪侧基础受到不断增大的荷载。最终,背浪侧基础也到达破坏包络线,多基础系统失效。分析表明,荷载路径对基础的荷载安全系数有决定性的影响,计算基础的荷载安全系数需指明相应的荷载路径。鉴于破坏包络面的大小和形状取决于众多因素,基础设计时需采用特定工况下的破坏包络面进行承载力计算。 相似文献
103.
1 研究背景
震群是地震序列的一种形式,其发震构造历来是地震研究的关注点之一.而双差定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震群序列的分析研究中.
甘肃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各种强度的地震发生频度较高,震群发生概率也相对偏高.据甘肃地震台网目录,2019年1月18日—2月18日,甘肃碌曲接连发生64次地震(图1中黄色实心圆),其中ML 0.0... 相似文献
104.
荣代潞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4,(3):1-7
利用哥伦比亚大学 GCMT 目录给出的祁连山中东段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资料,研究较大区域(34°-41°N,100°-106°E)的应力场;利用该地区布设的中法微震数字监测台网多年监测资料和甘肃数字监测台网资料,使用 P 波和 S 波初动及振幅比联合反演方法,反演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发震应力场。结果表明,地区构造应力大致为北东40°-45°水平向压应力;景泰地区主压应力方向约北东45°,绝大多数地震为走滑型。天祝-古浪地区有相当部分的逆断层地震分布,主压应力方向约60°,P 轴仰角在10°左右优势分布,大致为水平应力场。这与大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断层实际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自然硒矿物的形貌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元素硒早在1817年就被发现,但因产出稀少,百年来只有十几篇章报道了自然硒矿物。Thompson等于1956年在砂岩型铀矿中发现了自然硒矿物,呈毡状展布,紫灰色针状晶体。Sun于1959年在粘土岩块的表面擦痕上发现了薄膜状灰硒。Menshikov于1990年在U-Se-Re多金属矿床的氧化带发现了球状和管状形态的自然硒,并把自然硒的形态变化作为矿体形成的温度指示器。 相似文献
108.
109.
利用英国东英格利亚大学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逐月气温、日本高分辨率亚洲陆地降水数据集APHRODITE(Asian Precipitation-Highly-Resolved Observational Data IntegrationTowards Evaluation)逐日降水资料以及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多模式集合逐月气温、降水格点数据,评估了CMIP5多模式集合对包括印度河、恒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全区域(简称南亚大河流域)气候变化的模拟能力,并对流域2016—2035、2046—2065和2081—2100年气候变化可能趋势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CMIP5多模式集合对流域年平均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有较强的模拟能力,时间空间相关系数都达到0.01的显著性水平,尤其对夏季气温的模拟要优于其他季节;对降水而言,模式对其也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尤其是降水的季节性波动。预估结果表明:RCP2.6、4.5、8.5情景下,相对于基准期(1986—2005年),21世纪前期(2016—2035年)、中期(2046—2065年)和末期(2081—2100年)全流域年平均气温都有上升,且上升增幅随排放情景增大而增大,流域高海拔地区增幅较大;降水除21世纪前期RCP4.5、8.5情景下的增长趋势较小外,全流域年降水量都将增大;未来上述三段时期夏季持续升温将引起北部高海拔地区冰川的进一步消融;春季降水未来将持续增加,对全区水资源的贡献将增加;流域冬季降水的少量增加有助冰川累积和高海拔地区水资源的增加;三段时期夏季降水都有增长,洪涝发生的风险加大,极端降水事件可能增多。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