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209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报道从广东湛江沿海采集、分离的隐藻———湛江隐藻 (CryptomonaszhanjiangensisH .J.HuetL .P .Wu)的室内培养 ,从 5种培养基中筛选得到较适合于其生长的 85 - 1培养基。在此基础上 ,对培养基中的N、P、K含量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以及细胞中叶绿素和隐藻藻红蛋白的消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湛江隐藻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由红褐色—黄褐色—橄榄绿色的细胞颜色变化主要是由细胞内隐藻藻红蛋白与叶绿素的比值决定的 ,并与培养基中N素水平的变化成正相关。此外 ,在色素的提取过程中 ,对同一材料的不同色素进行分步提取 ,方法简便 ,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142.
UV-B辐射对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为材料,采用室内一次性培养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光合色素(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剂量的UV-B辐射处理对叉鞭金藻的光合色素含量影响不明显,甚至可使光合色素的含量升高;而高剂量的UV-B辐射处理引起叉鞭金藻光合色素含量降低,三角褐指藻的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UV-B辐射的增强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UV-B辐射增强对海洋微藻光合色素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43.
盐藻生长过程中氮磷利用与色素积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了盐藻在氮浓度3mmol/L和0.59mmol/L两种条件下的生长、氮磷的利用以及色素积累的情况。结果表明氮浓度3mmol/L培养基有利于藻细胞的增值,最终藻体浓度大,稳定期可维持数日;0.59mmol/L培养基有利于细胞胡萝卜素积累,单位细胞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达到12.3,是氮浓度3mmol/L培养基的两倍左右。盐藻细胞在生长初期快速利用氮源,之后即使培养基中仍有较高浓度的氮源,藻细胞也不再利用。两种条件下藻细胞对磷的利用情况相同。两种培养基中盐藻单位细胞叶绿素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胡萝卜素含量均先降低后增加。  相似文献   
144.
海水养殖污染区鱼肝EROD酶活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海峰 《台湾海峡》2002,21(3):292-295
对马銮湾和宝珠屿海域网箱养殖的美国红鱼 (Sciaenopsocellatus)肝脏微粒体EROD酶活性测定发现 ,马銮湾样品中的EROD酶活性 [0 .0 0 2 1U/(mg·蛋白质 ) ]大大低于宝珠屿海域样品EROD酶活性 [0 .0 0 63U/(mg·蛋白质 ) ],表明马銮湾水体受多环芳烃 (PAHs)的污染比宝珠屿海域受PAHs污染更轻微 .  相似文献   
145.
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对龙须菜配子体进行诱变处理,并筛选出色素突变体。又以真江蓠、细基江篱繁枝变型、龙须菜及其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藻胞蛋白的提取、纯化及藻胆蛋白光谱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江蓠属三个物种藻胆蛋白的含量有明显差异,龙须菜的野生型藻体与突变体之间藻胆蛋白含量的差异比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江蓠属三个物种中藻胆蛋白的吸收光谱中以藻红蛋白(PE)变化最大:细基江蓠繁枝变型PE的吸收光谱有二峰一肩,属Ⅰ型R-PE,而真江蓠和龙须菜的PE的吸收光谱有三个峰,属Ⅱ型R-PE:龙须菜的不同突变型藻体的吸收光谱也有Ⅰ型和Ⅱ型R-PE之分。不同物种藻蓝蛋白也有R-PC和C-PC的差异,异藻蓝蛋白的吸收光谱及三种藻胆蛋白的荧光发射光谱也略有变化。并以光合进化的观点分析了本文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6.
海洋细菌Pseudomonas sp.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分离自广东大亚湾表层海水的一株海洋细菌(Pseudomonassp.)所产的灵菌红素,作了提取和稳定性分析,探讨了酸度、温度、紫外线、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证明,灵菌红素在pH 2~pH 5之间稳定性很好,在碱性环境中稳定性差;在pH=3时该色素的热稳定性好,pH>5时其热稳定性较差;紫外线随溶液的pH增大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越大,pH=9时的影响最大;Zn^2+对该色素有增色作用,Mg^2+和Mn^2+则有一定的破坏作用,Pb^2+可以使色素产生沉淀,其它金属离子影响不大.总之,该灵菌红素各种性质比较稳定,具有作为一种天然色素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7.
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湖泊表层沉积物色素、有机碳含量和环境因子的测定和分析,初步探讨了青藏高原湖泊中色素的来源特征和该地区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结构等信息。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TOC含量多在4%~6%之间,藻类植物是沉积物色素的重要来源。颤藻科和蓝藻科在青藏高原湖泊浮游植物中生长优势明显,颤藻科在数量上相对蓝藻科有明显优势。青藏高原湖泊溶解氧(DO)、电导率(SC)对湖泊中藻类生长状况影响明显,其中SC的升高对该地区湖泊中藻类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8.
INTRODUCTIONKnowledgeofthedistributionandcompositionofthechlorophyllandcarotenoidpigmentsincoastalmarinewatersprovidesinformationonthephytoplanktonbiomassandalsoonitschemotaxon omy ,thecontributionofriverineinputs,andtheearlydegradationroutesoccurringi…  相似文献   
149.
增强的UV-B辐射对地木耳中抗逆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弋博  曲颖  杨亚军 《冰川冻土》2011,33(3):654-658
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兰州地区夏至臭氧层衰减12%、20%和40%时增强的UV-B辐射2.54kJ·m-2·d-1(T1)、4.25 kJ·m-2· d-1 (T2)和8.35 kJ·m-2·d-1(T3),研究了不同强度的UV-B辐射对陆生蓝藻地木耳(Nostoc commune)中的的抗逆性物质光合色素(叶绿素a、类胡...  相似文献   
150.
中国对虾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4原核表达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喆  李健  王芸  韩俊英 《海洋科学》2011,35(9):49-55
根据克隆得到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CYP4基因开放阅读框设计引物,构建了中国对虾CYP4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28a-CYP4,并对重组菌株Rosetta/28a-CYP4的原核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p28a—CYP4转化Rosetta后可实现CYP4基因的原核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其在56.0kDa处有显著诱导条带;通过对诱导温度、IPTG浓度、诱导时机(OD600)及诱导时间的优化表明,重组菌株Rosetta/p28a-CYP4的最佳诱导温度为37℃,最佳IPTG浓度为1.2mmol/L,最佳诱导时机及诱导时间分别为0.59和6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