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9篇
  免费   1099篇
  国内免费   2293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5921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260篇
海洋学   89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357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331篇
  2003年   327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352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2年   3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3篇
  1938年   2篇
  1936年   4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关于台湾-对马-律轻流系的结构及其与黑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2.
南中国海定常环流的一种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南海是我国沿海最大最深的海域,中外学者曾作过一些研究。徐锡祯等用动力计算方法研究了南海的水平环流,首次给出了整个南海海域四个季度各层次的平均密度流图(如图2A、2B均引其动力计算结果)。该文给出的500米层(即中层)的环流与表层基本一致,并说明了南海环流有着较大的深度,至少在800米层的深度上,环流运动依然清晰可见。其动力计算的速度零面选为1200分巴。  相似文献   
43.
夏、冬两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物的分布特征及其沉积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2001年7~8月 ,2002年1月两个航次的悬浮物浓度资料 ,并参考其它水文参数 ,简要分析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物的分布特征 :无论夏季还是冬季 ,长江入海悬浮物总是向东南方输运 ;冬季由于再悬浮作用显著 ,悬浮物浓度明显高于夏季 ,且南北分布范围也明显增大 ,垂向分布均匀。同时采用数值模拟的海流流速值和观测的悬浮物浓度值计算悬浮物的断面通量 ,并最终得计算区悬浮物夏、冬两季的沉积量 ,夏、冬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物的沉积量分别为0.79×108t,1.44×108t。  相似文献   
44.
45.
李孟植 《海洋预报》2007,24(3):40-45
利用气象海洋数据资料和卫星遥感图片,分析研究了2005年第16号热带气旋"韦森特"(VICENTE)的特征,从最先的初始扰动到自身环流的分裂发展重组过程,以至当时周围相对应的大气环流,发现该热带气旋活动过程具有很多特性。对其移动过程进行的综合分析表明,只要存在合适距离等一定有利的条件,弱的两个涡旋之间完全可以发生强的作用力,高空辐散场的抽气作用对气旋的发展有极好的作用,所得的结论可对今后的预报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46.
47.
48.
In this study, the impact of oceanic processes on the sensitivity of transient climate change is investigated using two sets of coupled experiments with and without tidal forcing, which are termed Exp_Tide and Exp_Control,respectively. After introducing tidal forcing, the transient climate response(TCR) decreases from 2.32 K to 1.90 K,and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warming at high latitudes decreases by 29%. Large ocean heat uptake efficiency and heat storage can explain the low TCR in Exp_Tide. Approximately 21% more heat is stored in the ocean in Exp_Tide(1.10×10~(24) J) than in Exp_Control(0.91×10~(24) J). Most of the large ocean warming occurs in the upper 1 000 m between 60°S and 60°N, primarily in the Atlantic and Southern Oceans. This ocean warm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 The initial transport at mid-and high latitudes and the decline in the AMOC observed in Exp_Tide are both larger than those observed in Exp_Control. The spatial structures of AMOC are also different with and without tidal forcing in present experiments. The AMOC in Exp_Tide has a large northward extension.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OC and TCR suggested by previous studies using the present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49.
珠江河口西南风强迫下潮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芸  任杰 《海洋通报》2003,22(4):8-14
采用Backhaus三维斜压模型模拟了均匀西南风场对珠江口近岸海域的影响,并与无风情况作了对比;通过对珠江河口盐度场及风生环流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夏季珠江河口的水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50.
热带气旋是夏季影响渤海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其影响路径主要有三类,各类路径在影响时前期中高纬500hPa高空环流形势及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