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7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11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61.
用正交试验等方法优选壳聚糖生产中脱钙、脱蛋白质、脱乙酸基等工序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用体积分数为3%的HCl脱钙15h可使制品的灰分含量<1%;用质量分数为8%的NaOH煮沸90min脱蛋白质,可使制品总氮含量<7%;在碱质量分数为42%、物料与碱液配比为1∶40、80℃保温18h的条件下,制品粘度>2000mPa.s.脱乙酰度>80%。  相似文献   
362.
基于华北地区1960~2017年逐日气温数据,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华北地区气候生长季指标生长季开始(GSS)、生长季结束(GSE)、生长季长度(GSL)、生长季内≥10℃活动积温(AT10)及其对应的天数(DT10)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华北地区GSS呈显著的提前趋势,变化速率为-2.43 d/10a,GSL呈现出明显延长,AT10和DT10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2.95 d/10 a、67.14℃/10a和2.31 d/10a,GSE变化趋势不明显。近60 a来华北地区GSL的延长主要归因于GSS的明显提前。生长季指标变化趋势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GSS与GSL,AT10与DT10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相似。生长季指标普遍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明显的突变,GSS、GSE和GSL的突变年份为1994~1995年,AT10和DT10的突变年份为1997~1998年。近60 a来华北地区生长季指标变化存在着2~3 a、5~6 a的主周期。生长季指标Hurst指数都大于0.7,表现为较强的持续性,其过去变化趋势将在未来继续延续。北大西洋年代际振荡指数(AMO)是影响近60 a来华北地区生长季指标(GSS、GSE与AT10)变化的主要大气环流因子。  相似文献   
363.
西藏色季拉山水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国辉  黄界 《山地学报》2001,19(5):478-480
色季拉山林区是西藏主要的林区之一,生态环境特殊。采用定位观测和小集水区技术研究分析了西藏色季拉山降雨、穿透水、树杆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山涧溪流与尼洋河流水的各种化学物质及迁移特征。为研究西藏主要的环境变化提供第一手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64.
采用四苯硼钠—季铵盐质量滴定法分析溶液中的常量铷,考察了松节油用量和共存离子(Ca2+、Mg2+、Li+、CO2-3、SO2-4、B4O2-7)对氯化铷溶液中Rb+分析结果的影响。溶液中Rb+浓度为0.05%0.15%时,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0.3%,加标回收率为99.20%0.15%时,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0.3%,加标回收率为99.20%101.2%。溶液中的共存离子Ca2+、Li+和SO2-4对Rb+分析无影响。  相似文献   
365.
利用巯基壳聚糖对玻碳电极进行修饰,制备了新型的化学修饰电极。用阳极溶出伏安法研究了该电极对Br-的电化学行为,并利用该体系初步对天然水体中的Br-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pH1.80的H2SO4溶液中,阳极溶出峰与Br-浓度在3.5&#215;10-5~6.5&#215;10-3g.ml-1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56,检出限为4.6&#215;10-6g.ml-1。该方法重现性、稳定性良好,检测限较低,用于天然水体中的Br-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66.
以牡丹江市东宁地区土层(粉土、粉质黏土、黏土)为研究对象, 通过工程钻探等技术手段实地采取原状土样, 筛选不同含水率、不同土质的样品, 经过室内试验设置不同负温条件对原状土单轴抗压强度和三轴剪切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原状土在不同负温条件下冻结后单轴抗压强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黏聚力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指数型增大, 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 在试验负温条件下, -20℃为变化界限, 小于-20℃时, 冻结土体的单轴抗压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 黏聚力随着冻结温度降低而增大, -10℃、-20℃条件下冻土的内摩擦角有相似的规律, 未随含水率增减发生明显变化, 此时冻土抗剪强度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大于-20℃时, 冻结土体的单轴抗压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 黏聚力不随冻结温度降低而增加, 内摩擦角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冻土抗剪强度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缓慢增大趋于冰的剪切强度.  相似文献   
367.
宁夏气候变化对ENSO事件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宁夏气温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60年代中后期以来,增温趋势更加明显,每10年增温0.514℃。近40多年来,宁夏气候总体上趋于干旱,虽然自80年代到90年代初降水有增多的趋势,但90年代中期以来又有明显的减少趋势。经功率谱分析发现,ENSO和降水有14年、3.75年、准2年和1.5年的周期。宁夏气温对E1 Nino事件响应有滞后的现象,并且在滞后7~18月期间的相关程度都通过了0.0l显著性水平检验,对于La Nina事件,并没有发现这种现象。而降水对ENSO的响应也存在滞后现象,对E1 Nmo事件滞后4个月时达到最大响应,而对La Nina事件只需滞后1个月,它们的相关显著性都通过了0.0l显著性水平检验。宁夏降水对ENSO响应存在明显的区内差异,南部地区降水对ENSO事件达到最显著响应比中北部地区迟缓1个月,中北部地区对ENSO的相关显著性强于南部地区。E1 Nmo发生时,降水偏少,4~6月份降水偏少非常明显,与往年相比偏少大约20%左右。La Nina发生时,降水偏多,冬季降水增多尤其明显,其中12月增多20%以上。  相似文献   
368.
新疆不同季节降水气候分区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利用新疆88个测站1961—2006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EOF(主成分分析)、REOF(旋转主成分分析)、线性趋势、kendall-τ检验以及累积距平、t检验、信噪比相结合等方法,对新疆四季降水量的空间特征、变化趋势以及突变时间等进行了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四季降水量EOF的前3个载荷向量场均表现为全疆一致的降水偏多或偏少型、南北疆反变化的南多(少)北少(多)型以及东西反向的东多(少)西少(多)型等3大整体异常结构;在同一约束条件下,不同季节REOF分析所揭示的降水气候分区不同,冬季大致可划分为3个区,春季6个区,夏季7个区,秋季5个区;除南疆偏西地区冬季降水量未出现显著突变增加趋势外,新疆大部地区于1986年前后冬夏降水量同时显著突变增多,与其上空大气可降水量(APW)的增加有关;北疆春季降水量既没有显著的增加趋势,也未发生过突变;南疆大部地区春季降水量曾出现过显著突变增加,但突变时间早晚不一;从长期变化趋势看,北疆北部、中天山两侧及其以东地区秋季降水量虽增加不显著,但在1978年前后出现过突变增加,是季降水量突变最早区域;北疆西部冬、夏、秋降水量均显著增加,是新疆降水量增加最敏感区域,但秋季降水量的突变增加是从1997年开始的,比冬夏突变晚11 a左右,比其东部地区偏晚30 a左右。  相似文献   
369.
为了揭示陕北黄土高原红枣种植区水热资源变化特征,给当地红枣产业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陕北黄土高原红枣种植区8个气象站1971—2019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及中等(RCP4.5)和高等(RCP8.5)排放气候情景下2021—2050年的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气温...  相似文献   
370.
利用2011南极夏季在普里兹湾获取的海水样,检测了Chla、磷酸盐、硅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的含量。结果表明,普里兹湾表层海水中Chla的含量普遍具有冰架边缘>陆架区>陆坡及深海区的分布特征,海冰的消融及水体的稳定性是影响表层海水Chla分布的主要原因。Chla含量的垂直分布与光照条件相关,具有上层水体含量高,随着深度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磷酸盐、硅酸盐和硝酸盐的水平及垂直分布特征都与Chla的分布格局相反。表层海水中铵盐的分布特征与磷酸盐等主要营养盐的分布格局相反,冰架边缘、陆架区铵盐的垂直分布特征与陆坡及深海区不同,在冰架边缘和陆架区有机质降解过程主导着水柱中铵盐的浓度,而浮游植物吸收作用与有机质降解过程之间的平衡控制着陆坡及深海区铵盐的垂直分布。根据Chla与营养盐的浓度及分布特征,结合温度、盐度、溶解氧等水文要素,分析探讨了Chla深层最大值现象(DCM)的成因及67.5°S以南表层海水中铵盐对硝酸盐吸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