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8篇
  免费   655篇
  国内免费   1321篇
测绘学   139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571篇
地质学   2420篇
海洋学   1932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288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假玻状岩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假玻状岩研究的主要进展,假玻状岩形成的磨擦熔融机制与机械磨碎机制实际上不是过去所认为的是两种互相排斥的机制,而是在假玻状岩形成过程中两个密切相关的阶段,磨碎作用是熔融发生的必要的前提条件;假玻状岩不仅可以形成于脆性域(与碎裂岩相关),而且可以形成于脆韧性过渡区(与糜棱岩相关),形成的最大深度可达18km;假玻状岩是围岩中矿物选择性熔融的产物,矿物优先熔融的顺序(从易到难)为:层状硅酸盐、链状  相似文献   
962.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钾质火山岩石中普遍含有壳源捕虏体和捕虏晶,并多赋存于火山集块、浮岩砾、火山渣等各级火山碎屑物及盾状台地的表皮相到内部相火山熔岩中。花岗岩质捕虏体一般大小为5~50cm,捕虏晶一般为0.2~5mm,成分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少见花岗闪长岩及黑云母英云闪长岩和少量砂岩捕虏体。石英、斜长石、少数钾长石捕虏晶见于各期火山碎屑(物)和熔岩中,其中以石英捕虏晶最为常见。壳源捕虏体中的代表性矿物及浅色玻璃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火山岩SiO2偏高是岩浆上涌喷发过程中捕获了大量壳源物质的结果。五大连池火山群富钾火山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长期保持均一,说明其岩浆直接来自EMⅠ型钾质地幔,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明显混染。  相似文献   
963.
星罗棋布的热带珊瑚作为海洋环境的信息载体,具有分辨率高、时间跨度大、记录连续完整、体系封闭性好、蕴涵的信息丰富、可选择的代用指标多、测定简便和易于定年等特点。珊瑚有效地记录了全球环境变化的诸多信息,已成为研究过去(如末次间冰期以来)和近代(如数十至数百年以来)的气候—环境变率和可预测性(PAGES CLIVAR)领域重要的环境载体。以全球变化为背景,对近年来珊瑚环境代用指标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重点讨论了珊瑚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比值等指标在海表温度(SST)变化、海气交换程度、季风强弱、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全球变化的核心问题上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南海珊瑚在高分辨率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与方向。  相似文献   
964.
记述了新生代深海冷水碳酸盐泥丘近期的9个重要研究事件;总结了冷水泥丘具有全球海洋(大陆斜坡为主)分布、形态各异、冷水枝状珊瑚构筑泥丘的特点;介绍了冷水泥丘形成的(地质流体渗流和微生物作用)内因及(海底牵引底流作用)外因两种主要观点.对2005年IODP 307航次实施的北大西洋Porcupine Seabight冷水泥丘大洋钻探工作初步成果进行了编译,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在碳氧同位素方面的初步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上新世中期以来的2 Ma里冷水碳酸盐泥丘启动和发育过程中存在2次碳氧同位素偏移事件(Ⅰ和Ⅱ),碳氧同位素偏移事件Ⅰ与泥丘的启动相呼应,暗示北大西洋古海洋气候发生巨大变化,可能与北极冰盖极盛有关.  相似文献   
965.
2000-2002年间,笔者等在进行1∶25万申扎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发现并测制了一条较完整的(从下奥陶统-上二叠统连续出露)古生代地层剖面,采得大量多门类古生物化石.首次在西藏境内发现了早奥陶世阿雷尼格阶最底部的笔石化石带代表分子Tetragraptus(Paratetragraptus)approximatus和晚二叠世吴家坪期珊瑚动物群的重要分子Waagenophyllum indicum var.crassisetatum,Liangshanophyllum streploseptatum等.分别建立了下奥陶统扎扛组和上二叠统木纠错组.不仅完善了该区古生代地层序列,也为研究青藏高原古生代时期的构造活动和演化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66.
重庆“5.6”强风雹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陈贵川  谌芸  乔林  刘德  李强  张亚萍  王文芳  张焱 《气象》2011,37(7):871-879
利用常规观测、NCEP分析场及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对重庆"5.6"强风雹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锋和副热带高空急流在风雹发生地近乎重叠的配置结构促进了次级环流的形成并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强烈发展;风暴天气发生前,下垫面强烈加热、低层增温增湿、中高层干冷对大气对流不稳定性增强的作用显著;对流有效位能(CAPE)、K指数、SI指数高值区边缘的强指数梯度区、对流抑制(CIN)的小值区以及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对大风冰雹的预报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雷达回波显示多单体风暴具有三体散射、弱回波区等冰雹回波特征,中层径向辐合和反射率因子核心的反复上升下降也是形成地面大风和冰雹的重要特征;四川盆地东部东北西南向山脉对冷空气的移动有阻挡作用,山脉之间的槽状地形为多单体风暴的持续发展保留了较大的空间,明月山南麓的地形起到了强迫抬升和触发的作用,由于地形的阻挡形成狭管效应,加强了下击暴流形成的地面大风,是形成11级大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7.
太湖藻型湖区沉积物中生物易降解物质组成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富营养化湖泊藻型湖区沉积物中生物易降解有机质的组成及其垂向分布特征,选取太湖竺山湾湖滨带和开敞湖区采集沉积物柱状样,利用微电极技术测定沉积物-水界面理化指标的剖面特征,并对沉积物中含水率、烧失量、色素含量、总有机碳、总氮以及生物易降解物质(总蛋白、总糖和总脂)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藻型湖区沉积物-水界面处溶解氧、pH和氧化还原电位在垂向剖面上呈现出随深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湖滨带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氧、pH和氧化还原电位显著低于开敞湖区,而沉积物-水界面H2S浓度在垂向上则表现为随深度先降低而后升高的趋势.此外,藻型湖区沉积物中生物易降解有机质的组成和分布同样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组成上以脂类(7.7 mg/g)为主,其次是糖类(4.5 mg/g),蛋白质(0.8 mg/g)含量最低;空间上,湖滨带沉积物中生物易降解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开敞湖区,表层15 cm以上沉积物含水率和烧失量较高,有机质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968.
雷瑾  史小丽  张民  李胜男  陈开宁  杨州 《湖泊科学》2019,31(6):1559-1569
超微真核藻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具有高效的碳吸收速率,对水体初级生产力具有重要的贡献.目前对淡水超微真核藻的认知还非常有限.于2017年5月对白洋淀进行采样调查,结合流式细胞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白洋淀超微真核藻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关键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白洋淀超微真核藻的平均丰度为7.59×104cells/ml,且随着营养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回归分析表明,超微真核藻丰度在中营养水平水域主要受溶解性总磷和TN/TP影响,在富营养水域主要与盐度有关.测序比对结果表明在纲水平上白洋淀超微真核藻主要以绿藻纲Chlorophyceae、硅藻纲Bacillariophyceae、中心硅藻纲Coscinodiscophyceae、金藻纲Chrysophyceae为主,不同区域差异不大.但在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 Taxonomy Units,OTU)水平上,超微真核藻群落结构在白洋淀不同营养状态湖区存在显著差异,中营养水域主要类群为栅列藻科Scenedesmaceae,近囊胞藻属Paraphysomona sp.,定鞭藻纲Haptophyceae和甲藻纲Dinophyceae为主,而富营养水域主要类群为红球藻科Haematococcaceae,金藻纲的Chromulinale sp.和Chrysophycea sp..Bioenv分析表明,对超微真核藻群落组成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溶解性总氮、溶解性总磷、TN/TP、硝态氮、溶解氧.本研究表明超微真核藻的群落结构存在较明显的环境异质性,对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状态有很好的指示.  相似文献   
969.
在巢湖西北半湖近岸带设置大型围隔研究秋季连续打捞蓝藻对湖泊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应用YL-1000型大型仿生式水面蓝藻清除设备进行原位打捞蓝藻,通过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静态箱法对大型围隔内水-气界面CH4、CO2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对比未打捞区,蓝藻连续打捞下打捞区水体中叶绿素a(Chl.a)、悬浮物(SS)浓度不断下降,两者削减率分别为72%、85%,Chl.a、SS浓度分别下降到29.6±2.5 μg/L、12.5±1.2 mg/L,打捞对围隔内颗粒态物质去除效果十分明显;打捞过程中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中微生物代谢类腐殖质(C1)、类蛋白(C3)显著下降趋势,打捞区C1、C3组分(0.18±0.02、0.06±0.01 RU)强度明显低于未打捞区(0.26±0.05、0.12±0.03 RU),打捞能有效控制藻源性溶解性有机质释放.同时,打捞区水-气界面CH4通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未打捞区CH4通量平均值(17.473±1.514 nmol/(m2·s))为打捞区(7.004±4.163 nmol/(m2·s))近2倍,CH4通量与Chl.a、C1、C3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水体中藻源性溶解态有机质对CH4通量具有促进作用;打捞区CO2释放通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打捞区CO2吸收通量(-0.200±0.069 μmol/(m2·s))明显低于未打捞区(-0.344±0.017 μmol/(m2·s)),CO2通量与Chl.a、温度均呈显著负相关.秋季打捞对CH4、CO2综合日平均通量减排量值为0.275±0.076 mol/(m2·d)(以CO2当量计).研究结果揭示了巢湖秋季连续打捞蓝藻过程对水-气界面温室气体具有显著减排作用,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蓝藻水华与湖泊富营养化、气候变暖之间的恶性循环,为湖泊碳循环和蓝藻水华灾害防控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70.
北祁连地区位于中国中央造山带中段,具有典型造山带的特征.区内志留系肮脏沟组沉积环境存在较大争议,以致对其沉积期古地理格局的认识就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选取志留系肮脏沟组发育齐全的肃南地区老虎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室内薄片鉴定和碎屑岩粒度分析等方法对老虎沟剖面肮脏沟组沉积充填序列、沉积构造和沉积相类型进行了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