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16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利用1989、2003、2018年的Landsat影像对安顺市西秀区的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分析研究区在30年发展中的热岛时空变化及其成因。使用基于影像的反演算法,结合分类回归树算法进行地表温度的反演,用气象站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并建立缓冲区对研究区进行相关性分析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受喀斯特地貌的影响,除主城区外,郊区也存在大量高温区;近30年研究区热效应与不透水面、绿地的面积有极显著相关;1989-2003年研究区城市热岛面积随城市扩张逐渐增大,但2018年主城区城市热岛现象几乎完全消失,排除气象因素和城市形态因子影响的可能后,发现这与安顺市城市绿化的大力进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应用基于多层城市冠层方案BEP(Building Environment Parameterization)增加室内空调系统影响的建筑物能量模式BEM(Building Energy Model)方案的WRF模式,模拟研究重庆热岛的特征、成因以及局地环流对热岛形成的影响。文中共有两个算例,一为重庆真实下垫面算例,称之为URBAN算例,二为将城市下垫面替换为耕地下垫面的对比算例,称之为NOURBAN算例。结果表明:1)WRF方案模拟结果与观测2 m气温的对比吻合较好,误差主要出现在正午温度峰值和凌晨温度谷值处,由城市下垫面特性及城市内建筑分布误差引起。2)BEP+BEM方案较好地模拟出了重庆地区的热岛分布的空间和时间特征。重庆市温度的分布受地形和城市下垫面的双重影响,越靠近城区,温度的分布受城市化影响就越大,在海拔低处,温度就越高。3)城区立体三维表面对辐射的陷阱作用导致城市表面总体反射率小,向上短波辐射小于郊区约20 W/m~2。城市表面以感热排放为主,而郊区则表现为潜热的作用占主导。夜间城市地表储热以及空调废热向大气释放,是城市热岛形成的重要原因。4)模拟区域背景风场主要为东南风,局地环流呈现出越靠近山区风速越大、城市区域风速较小的特性,体现了城市密集的建筑群对低层大气流场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以及复杂山谷地形的山谷风环流特性。在市区的西侧和东南侧均有高大山脉阻挡,山脉对城市出流的阻碍作用、气流越山与绕流运动对城市热岛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长沙市热岛效应遥感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热岛作为城市气候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一种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其成因在于人类对原有自然下垫面的人为改造,并以城区温度的明显增高为主要标志。它的出现,加强了城市夏季高温的酷热程度,同时还伴有植被覆盖空洞、城市干岛(湿度小于郊区)、城市霾岛(城区废气、尾气形成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与GIS的北京市热岛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利用2005年5月6日的TM数据反演北京市区的实际地表温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区的热环境特征、热岛分布的位置。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地表温度与地形特征和地表覆盖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热岛分布具有环状和带状分布特征,高程较低处和坡度较小处更容易形成热岛中心,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热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市热岛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7、1999、2000、2001、2002和2005年六幅陆地卫星影像研究北京市规划区地表城市热岛(SUHI).首先用决策树分类法进行分类,得到六幅不同时相的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像.根据Artis&Carnahan算法利用热红外通道的灰度值计算地表辐射亮温,基于分类结果进行比辐射率纠正,计算地表温度.通过分析北京市规划区1987~2005年间地表城市热岛的特征,发现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与地表城市热岛有密切关系;2001年、2002年和2005年影像中市区的热岛分布的破碎度增加,由原来的集中分布慢慢向周围扩散,并在市区中心植被覆盖高的区域出现蓝色“凉爽”区;地表城市热岛增加的区域与城市扩展区域一致,城市化过程是城市热岛面积不断增加的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专题13“人类活动与气候”一章以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与雨岛为例,介绍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本章节的内容难度不大,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内容之前,对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的内容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对此,笔者认为“人类活动与气候”的教学,应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城市边界层湍流和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金星  卞林根等 《气象科技》2002,30(2):65-72,79
城市大气边界层中的湍流交换和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观测研究是城市环境气象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概述了城市大气边界层中湍流的观测方法和计算城市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可行性方案。对城市湍流的基本特性和城市边界层的垂直结构、城市边界层观测的历史、城市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估算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熊晓峰  张德州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11):71-74,119
为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热环境与地表覆盖响应,基于长时间序列(2003-2018年)MODIS地表温度和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均值标准差法和城郊温差法揭示了研究区地表覆盖与城市热岛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扩张明显,建成区范围逐年增大;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热岛在空间上表现为由西向东的M形扩张以及由北向南的Z形扩张;城市热岛强度均在3℃以上,城市热岛增长主要体现在2003-2011年;研究区各地表覆盖类型变化趋势相同,均为水体温度最低,其次是林地和湿地,建成区地表温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使用MODIS地表温度夏季影像,通过均值-标准差法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了扬子江城市群2000—2017年城市热岛时空变化与演变规律特征.结果表明:扬子江城市群热岛效应逐年增强,且强热岛主要体现在长江以南的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京市4个城市;城市群中各个城市的城市热岛都呈现由主城区向周围扩展的特征,其中,南京市呈现"条带状"分布扩展,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呈"摊饼状"扩展,其他城市呈"点状"扩展;2000—2009年扬子江城市群的热岛效应增强比2009—2017年的明显,两个时间段内不同地表温度区像元转化具有相同规律,即无论地表温度升高或降低,变化主要集中在该温度区附近的两个温度区.其中,由较低温度区转化为较高温度区的像元主要分布在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3个城市,其中苏州市贡献最多.  相似文献   
20.
南京夏季城市热岛时空分布特征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10年南京夏季城市热岛三维观测试验资料,分析了南京夏季典型天气条件下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京夏季高温晴天日平均热岛强度达1℃以上,夜间热岛强度稳定且强于白天,热岛分布具有方向性特征并与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对应较好。白天,城市大气混合层的发展速度和高度均大于郊区;夜间,由于城市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及下垫面的粗糙特性,致使城市低空始终存在着一个对流混合层,其高度至少有250 m。城市下垫面高热量储存和强湍流输送的共同作用形成边界层内热岛,热岛强度总体上随高度递减,影响高度在白天约900 m、夜间约30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