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36篇
  免费   1161篇
  国内免费   848篇
测绘学   5687篇
大气科学   1383篇
地球物理   785篇
地质学   4987篇
海洋学   806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7609篇
自然地理   4855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325篇
  2022年   498篇
  2021年   567篇
  2020年   377篇
  2019年   595篇
  2018年   292篇
  2017年   381篇
  2016年   392篇
  2015年   639篇
  2014年   2088篇
  2013年   1553篇
  2012年   1975篇
  2011年   1993篇
  2010年   1538篇
  2009年   1828篇
  2008年   1759篇
  2007年   1384篇
  2006年   1437篇
  2005年   1328篇
  2004年   1011篇
  2003年   827篇
  2002年   578篇
  2001年   434篇
  2000年   337篇
  1999年   295篇
  1998年   243篇
  1997年   241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3 毫秒
861.
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阐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耦合协调性内涵及其交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决策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东北三省2003~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其主成分间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化过程。研究认为: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表现出随时间“先升后降”的特征,区内三省间差异明显,中心和门户城市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亦存在“先升后降”的时序变化特征,空间上表现为“南高北低”,低值区范围缩减明显;社会效益差异不显著,在南北方向上表现出“凸”字型分布特征;区域生态环境效益整体较高,高值区由集中趋向分散。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间耦合协调关系在各时间节点均表现为失调,且以中度失调为主,但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的三效益耦合协调关系相对较好,向协调方向发展,哈长与辽中南城市群地区协调性优于其他区域,吉林省与辽宁省东部的部分城市协调关系趋向恶化。城市土地利用效益间关系失调主要受复合因素的作用,经济效益滞后是制约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关系提升的主因,生态环境效益滞后不是限制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性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62.
以分布式认知理论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法、数量分析法以及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日喀则市藏族、汉族居民对城市空间环境认知的异同性。研究表明,藏族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认知得分高于汉族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认知得分。藏族、汉族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认知水平可分为高、中、低3类。认知空间呈现圈层结构与混合结构模式,可分为藏汉一致性、藏族独立以及汉族独立3种认知空间类型。影响居民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认知因素有共性因素和差异性因素。景观走廊质量、宜居性、基础设施两项是藏族居民关注的主要影响因素,汉族居民更关注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以及对当地文化的融入感。  相似文献   
863.
人居环境系统内部的耦合协调是保证人居环境均衡发展的基础。基于“人类-居住-支撑-自然-社会”5个子系统,构建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2个系统间的容量耦合模型扩展运用到人居环境5个子系统中,综合熵值法、GIS空间分析以及地理探测器对辽宁省2005~2016年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力进行探讨,阐述人居环境系统内部协调性。研究表明:2005~2016年辽宁省人居环境系统内部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缓慢浮动上升趋势;辽宁省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度呈分散格局,并且呈现从中间向两侧递减的“屋脊”式格局和“双核结构”;东西方向上,空间演变趋势由倒U型逐渐向一字型演变,南北方向上由斜线型向“L”型演变。全省出现了中耦合低协调区、中耦合过渡协调区、高耦合低协调区、高耦合过渡协调区、高耦合高协调区5种类型区。空间分异驱动力主要包括人的需求、经济发展、住房、互联网发展等。  相似文献   
864.
865.
黄沁昕 《地理教学》2019,(5):I0002-I0002
【仙女山的雪】重庆仙女山,最高峰2033米,有着10万亩的高山草原。与热气腾腾、火锅飘香的重庆市区不同,冬季的仙女山是一片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世界。【长江索道】长江索道是重庆独特的城市名片,是万里长江的第一条空中走廊,也是山城人民的空中公交。坐上索道,4分钟时间,索道就能让人们从高楼林立之间穿江而过,感受山城的魔幻立体。  相似文献   
866.
为了探寻发达省份内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时空特征,该文以浙江省为样本单元,选取2005、2010年和2015年3个时间截面,采用反距离权重法和空间插值手段,从城市流强度视角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 城市间的联系在不断加强,期间城市流强度值随时间的推移而整体得到提升,空间上由初始的“中心点”通过发展扩散向“中心域”转变,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始发挥成效。(2)结构上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以杭州市为龙头,宁波为副核心,温州、绍兴、舟山为重要节点的多中心城市网络结构雏形初步形成。(3) 城市流强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分析明显,但分异程度有了些许的改善,侧面说明空间上由初始的“中心点”通过发展扩散向“中心域”转变的基本观点。最后就浙江省如何加强省内城市间“流”的规模性、区域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867.
绿洲城市是干旱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集聚中心,也是人地关系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了解绿洲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进展对于改善区域人地关系、促进绿洲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系统综述方法,对研究我国绿洲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综述已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绿洲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和被引频次均呈增长趋势。已有研究主要在局地尺度上分析了绿洲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过程、驱动机制和生态环境效应,关于绿洲城市可持续性和基于区域尺度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未来应在多个尺度上开展工作,综合研究绿洲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过程、影响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68.
数字     
<正>2.6万人目前,河南省约有2.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管护森林面积达950余万亩,实现了"以林养人"与"护林脱贫"的双赢。897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自然知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阵地。近日,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审核批准,我国新增河北坝上沽源等11处国家森林公园。至此,我国国家级森林公园达897处。  相似文献   
869.
近日,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区界线勘测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该项目由焦作市国土资源局主导,河南省中纬测绘规划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建设。为了保护焦作市北部山区生态环境,科学利用北山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焦作市特设立北山生态环境保护区,制定了首部地方性法规《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相似文献   
870.
文章介绍以图幅的形式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得到图幅的地貌图、工程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和地质灾害分布图,之后参照规范要求及研究区地质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确定影响研究区建设场地适宜性的主要因子,进而开展图幅调查并对城市规划建设场地适宜性研究,为城市地质及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