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64篇 |
免费 | 1573篇 |
国内免费 | 94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87篇 |
大气科学 | 620篇 |
地球物理 | 743篇 |
地质学 | 2934篇 |
海洋学 | 2028篇 |
天文学 | 48篇 |
综合类 | 702篇 |
自然地理 | 4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84篇 |
2023年 | 268篇 |
2022年 | 331篇 |
2021年 | 421篇 |
2020年 | 367篇 |
2019年 | 330篇 |
2018年 | 223篇 |
2017年 | 268篇 |
2016年 | 283篇 |
2015年 | 335篇 |
2014年 | 541篇 |
2013年 | 395篇 |
2012年 | 462篇 |
2011年 | 428篇 |
2010年 | 375篇 |
2009年 | 380篇 |
2008年 | 411篇 |
2007年 | 320篇 |
2006年 | 311篇 |
2005年 | 275篇 |
2004年 | 249篇 |
2003年 | 213篇 |
2002年 | 208篇 |
2001年 | 212篇 |
2000年 | 164篇 |
1999年 | 153篇 |
1998年 | 129篇 |
1997年 | 95篇 |
1996年 | 120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101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64篇 |
1991年 | 82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53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49年 | 2篇 |
194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以三类内孤立波理论(Kd V、e Kd V和MCC)的适用性条件为依据,采用Morison和傅汝德-克雷洛夫公式分别计算Spar平台内孤立波水平力和垂向力,结合时域有限位移运动方程,建立了有限深两层流体中内孤立波与带分段式系泊索Spar平台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以东沙群岛某海域实测内孤立波为对象,数值分析了在内孤立波作用下某经典式Spar平台的内孤立波动态载荷、运动响应及其系泊张力的变化特性。研究表明,内孤立波不仅会对Spar平台产生突发性冲击载荷,使其产生大幅度水平漂移运动,而且还会使其系泊张力显著增大。因此,在Spar平台等深海平台的设计应用中,内孤立波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3.
一、前言 深圳市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电子平台是在现有的全局统一的规划国土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对外信息发布网站和各类信息服务子系统的集成化信息服务电子平台。通过深圳市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电子平台的建设,加强信息的整理、整合、挖掘和发布工作,形成全市统一的、权威的信息服务窗口,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的社会共享与服务,充分发挥国土资源信息的基础性和公益性作用。 相似文献
64.
65.
中国大陆构造的基本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大陆是由许多微、小陆块组成的复合大陆;以陆块间的软碰撞,多旋回缝合和复合造山作用为特征;具多旋回分阶段演化、多层式镶叠和立桥式结构;其动力学过程是冈瓦纳裂解和亚洲的增生。 相似文献
66.
西倾山热泉-岩溶-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倾山金矿带是由热泉型金矿硅帽,岩溶型及蚀变岩型金矿组成的新类型金矿带,西倾山弧形构造机制所导致的次级构遣裂隙以及沿其侵入的中酸性岩脉或沿构造裂隙发育的岩溶侵蚀构造是主要的容矿控矿构造,其成矿作用在平面上具有连续性带状(弧西翼),集中性窝状(前弧)及等距性(弧东翼)的规律,在垂向上则由上向下形成了热泉型—岩溶型—蚀变岩型的“三层式”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7.
68.
69.
以漳江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九龙江口省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泉州湾省级湿地保护区3个红树林分布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底栖软体动物在中等尺度下的共存格局及机制。利用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基于蒙特卡洛的零模型和网络分析探讨底栖软体动物的共存格局,利用raup-crik零模型识别决定性过程和随机过程测定底栖软体动物的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漳江口、九龙江口和泉州湾湿地共发现37种底栖软体动物,底栖软体动物的平均密度、物种数及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显著。软体动物的共存格局呈现非随机分散和模块化,这些格局同时受到决定性过程和随机过程的调控作用,其中,物种竞争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以澳大利亚教学设计为例,运用问题式教学的方式,阐述了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区域地理教学中,选择问题、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进行知识建构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改进建议,对区域地理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