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59篇
地质学   185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1.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of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nti-desiccation mechanisms of Porphyra yezoensis, cDNA and its genomic sequence of Calmodulin gene (CaM) was cloned by the technique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 yezoensis ESTs from dbEST databas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full-length cDNA of CaM consists of 603 bps including an ORF encoding for 151 amino acids and a terminate codon UGA, while the length of genomic sequence is 1231 bps including 2 exons and 1 intron. The average GC content of the coding region is 58.77%, while the GC content of the third position of this gene is as high as 82.23%. Four Ca2+ binding sites (EF-hand) are found in this gene. The predicted molecular mass of the deduced peptide is 16688.72 Da and the pI is 4.222. By aligning with known CaM genes, the similarity of CaM gene sequence with homologous genes in Chlamydomonas incerta and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is 72.7% and 72.2% respectively, and the similarity of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of CaM gene with homologous genes in C. incerta and C. reinhardtii are both 71.5%.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CaM from a species of Rhodophyta.  相似文献   
512.
由"真动物"构成的动物界(不包括海绵)通常被划分为双胚层动物、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3个亚界.寒武纪大爆发经历了爆发的前奏-序幕-主幕3个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处于早寒武世初期(依次以小壳化石的首次辐射和澄江动物群爆发为代表),另一个则发生在"寒武前夜"(即前寒武纪末期),以伊迪卡拉生物群为代表.这次独特的三幕式大爆发分步完成了动物形态演化谱系树(简写为TOA)的成型.已有化石证据显示,动物树的3大主体或3个亚界的起源及其早期辐射分别发生于寒武纪大爆发这3个主要阶段.澄江化石库中发现的早期后口动物亚界涵盖了该亚界中所有6大分支(棘皮类、半索类、头索类、尾索类、脊椎类和绝灭了的古虫类)的原始类群,澄江动物群时代标志着寒武纪大爆发的顶峰,完成了动物树框架的成型,从而宣告了寒武纪大爆发的基本终结.其学术重要性超越了中寒武世的布尔吉斯页岩,因为前者位于动物树形成的"源头",而后者仅代表此后的"一段流程".在动物演化历史上4个最具转折意义的重大创新事件(即多细胞动物起源、两侧对称动物起源、后口动物起源和脊椎动物起源)中,第一个发生在伊迪卡拉纪甚至更早的时期,其余3个则可通过梅树村化石群和澄江化石群观察到其完成的主体过程.已灭绝的古虫动物门,是初具鳃裂构造的原始分节动物,作为由原口动物向后口动物过渡的一个珍稀"缺环",很可能代表着后口动物亚界的一个根.古囊类兼有两侧对称的古虫类和一些原始棘皮动物的镶嵌体征,最可能代表棘皮动物的一个根.在早寒武世动物演化谱系中,后口动物的"顶端类群"的代表是被誉为"第一鱼"的昆明鱼目,目前已知包括昆明鱼、海口鱼和钟健鱼,它们具对眼、脊索与串珠状脊椎软骨共存的原始脊椎,代表了真正的脊椎类或有头类始祖.相反,包括云南虫属和海口虫属的云南虫类,既没有成对的眼睛也没有可信的脊椎软骨,而且其背神经索也未扩大成脑,甚至不具备低等脊索动物的肌节,因此与真正的有头类或脊椎动物无关.其实,这类奇特动物与古虫类共享相似的躯体构形,应该代表着低等后口动物中的一个侧枝.自达尔文以来,进化生物学一直在动物世界的悠长演化历程中,努力追寻"人类远古由来"的一些重大形态学创新事件的证据,无疑,古虫动物门原始鳃裂构造的出现以及第一鱼之头颅和原始脊椎软骨的形成,应是这条历史长河中人们期待已久的两大里程碑.  相似文献   
513.
根据海底地形的分类、变化趋势以及船速、数据采样频率等因素,选取不同的门限高度,构造了自动可变深度门模型。试验表明该模型能较好检测和剔除水深数据中的负水深、突跳水深等伪异常水深值,可靠性较高,有利于提高粗差检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514.
欢休 《海洋世界》2013,(4):32-33
乌贼本名乌鲗,俗称乌贼,又称花枝、墨斗鱼或墨鱼。其实乌贼并不是鱼,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目。乌贼是我国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它不仅能像鱼一样在海中快速游泳,还有一套施放"烟幕"的绝技。乌贼体内有一个墨囊,囊内储藏着能分泌天然墨汁的墨腺,在遇敌害或危急时,墨囊收缩,射出墨汁,自己便  相似文献   
515.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55-59
近年来,四川阿坝可尔因地区近年来的探矿工作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相续发现了李家沟和党坝两处超大型锂辉石矿床、业隆沟大型锂辉石等矿床[3],查明氧化锂资源储量超过150万吨[3],资源潜力巨大。热达门地区,具有极好的找矿潜力。本文通过对热达门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成矿模型与区内典型矿床分析对比研究,对该矿床实现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16.
本文对新疆中天山南缘乌瓦门蛇绿混杂岩中的超镁铁岩进行了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其成因和形成环境进行限定。乌瓦门蛇绿混杂岩中的超镁铁岩为蛇纹石化二辉橄榄岩,由橄榄石(Fo=89.1~90.6)、斜方辉石(Wo0.4-2.4En87.2~90.7Fs8.9-10.9;Mg#=89.0~91.0)、单斜辉石(Wo49.1-51.3En16.0~48.4Fs0.9-4.3;Mg#=90.2~92.1)和尖晶石(Mg#=71.8~77.5;Cr#=9.3~13.4)组成。主量元素组成上,以低Mg O(37.74%~41.34%)、高Al2O3(2.58%~3.39%)、高Ca O(2.23%~3.68%)和高Ti O2(0.05%~0.11%)为特征。微量元素上,亏损稀土元素(REE总量为1.73×10-6~4.63×10-6),亏损不相容元素(如,Rb=0.4×10-6~1.39×10-6,Zr=0.73×10-6~3.28×10-6,Hf=0.04×10-6~0.11×10-6),富集相容元素(如,Cr=2516×10-6~2793×10-6,Co=84.6×10-6~119×10-6,Ni=1641×10-6~2261×10-6)。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一致指示,乌瓦门蛇绿混杂岩中的超镁铁岩为经历过低程度(5%~10%)部分熔融作用的残余地幔橄榄岩,形成于洋中脊环境,是MOR型蛇绿岩中的地幔橄榄岩。  相似文献   
517.
提出了多频分量相位演化零点时间的概念.对于复杂非平稳地震动过程,为降低求解多频分量相位演化零点时间的工作量,引入地震波波群演化的思想,在地震波相位谱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典型实测地震动时程的模拟.结果表明,拟合地震动过程与实测非平稳地震动吻合较好,本文提出的相位谱重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这一方法也为非平稳...  相似文献   
518.
党河南山北缘断裂古地震形变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党河南山北缘断裂的野外地貌考察,发现东段保存了长约40km的古地震地表形变带,主要表现为纹沟和高漫滩断错,形成高约0.5m左右的低矮断层陡坎,且活动时代较新.经查阅相关史料和文献,结合最新冲积地貌面的估算年代,推测该地震形变带可能与公元384年、419年、1000年和1297-1303年发生在敦煌附近的4次地震中的某一次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519.
依兰-伊通断裂全新世活动的新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闵伟  焦德成  周本刚  盛俭  陈涛 《地震地质》2011,33(1):141-150
郯庐断裂带东北段依兰-伊通断裂历史上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一般认为是第四纪早期活动断裂,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在该断裂多个段落发现断错河流Ⅰ级阶地等全新世地貌面、高1~2m的地表陡坎.其中,在通河县附近的最新地表陡坎长约70km,舒兰附近的最新地表陡坎长约10km.分别对黑龙江通河县...  相似文献   
520.
地震时大部分形变发生在断层带内的主滑动面上,断层表面形貌是断层活动的产物并随断层滑动距离而演化。断层面形貌已成为研究破裂成核作用及应力的非均匀分布、断层面凸体磨损、断层泥生成、滑润作用、抗剪强度与临界滑动距离的相关内容,因此断层面形貌研究对地震和断层力学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野外天然断层面露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